罗定国宝黄公祠:历史记忆,古韵风采

古朴而巍峨的国宝黄公祠

静静地坐落在

素龙街道办事处七和村松㒼村的

泷水之滨

2019年4月, 国宝黄公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建于清同治十六年辛未(1871年),坐东北向西南,背依山丘,前临泷江河,有红石古码头,为广东海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

祠堂为广府风格祠堂建筑,巧妙利用地形,紧邻泷江而筑,前有码头可方便水运,背倚小山,可避洪涝,亦通陆路

建筑立面处理稳重大方,头门两侧厢房墙面镶嵌的大幅陶制通花窗增添了宗祠的艺术美感。国宝黄公祠为清代同治年间泷江流域的精美祠堂建筑,基本格局、基本构件不曾改变,对研究清代广府建筑不同地区的分布变化艺术有重要价值。

20世纪30年代,国宝黄公祠用作松㒼兴中小学。抗日战争时期,省内的高校相继迁往外地继续办学,在那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

1943年年底-1946年年初,罗定作为抗战大后方,仲恺农工学校迁至国宝黄公祠办学,国宝黄公祠及祠堂边的松㒼乡大书馆作为教学场所,码头用作师生和抗战物资运输码头。首批师生250多人就是从祠堂前面的红石码头上岸。学校坚持实践第一、服务农工的宗旨,一边学习文化理论,一边开办小农场,栽瓜种菜,种桑养蚕,并派出师生到村的兴中小学支教上课,深受村民的欢迎。

国宝黄公祠因此成为了我国抗战期间的重要高中等教育场所,是民国期间高中等学校兴衰史的重要见证。

抗战时期的仲恺农工学校旧址,即国宝黄公祠,成为2020年粤北华南教育历史(云浮)研学基地调研点,将计划重新活化再利用,焕发新光芒。

来源:今日罗定

Hash:abcc6b3003838e0b7b6682be4323df2da72c51ec

声明:此文由 云浮报米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