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吴庆林

历史的丰碑

吴庆林

丝丝细雨,阵阵清风,一方净土,一片深情。

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带着对明天的希望,带着对历史的沉思,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我的思绪像一只翱翔在蓝天上的鸽子,发出唿哨争鸣。我仿佛看到高台城头的围墙前,一群衣衫单薄的红五军将士们前仆后继,正在与敌厮杀。我仿佛听到他们震天的呐喊,呐喊声让马家军心惊胆颤,在高台这片荒原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满了他们的鲜血。这段悲壮的历程布满坎坷,这段尘封的历史让人流泪。八十多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西征,有3000余名红军将士在高台同国民党马家军浴血奋战了九天八夜,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不朽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高台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高台血战中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等3000余名烈士修建的,2009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坐东向西,以纪念碑为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大门、血战高台群雕、纪念碑、陈列馆、红军墓、纪念浮雕墙等。

进入纪念馆大门,迎面一块卧碑上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北侧有一组抽象组雕,象征西路军将士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主干道两侧是建有对称的三檐双层五角亭,内书革命烈士诗抄,绘有长征组画和西路军从西渡黄河至到达星星峡的战斗场景。沿主干道前行,是以花岗岩雕成的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其中有红军指挥员,战士,小号兵,女卫生员及地方群众,雕塑人物面向四周,每一个侧面看上去都是一个战斗场景。陈列厅位于群雕北侧,里面陈列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西路军将士征战的图片及遗物等。

纪念碑位于纪念馆的中心,采用仿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碑身上部铸有党徽,寓意革命战士永远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碑体正面镌刻着李先念“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题词,背面雕刻着纪念碑文,碑座四周为西路军战斗历程浮雕。纪念碑后面是烈士公墓,墓碑上雕有“永垂不朽”四个大字,中间刻有“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公墓后面是三座刻有西路军英烈事迹的主浮雕墙。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为董振堂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

纪念馆为古烽火台造型,寓意西路军百年不灭的精神火焰,馆内依据西路军的战斗历程,设有八个展厅及一个影视厅。通过历史资料图片,珍贵文物文献,电子沙盘以及高科技景观等诸多现代陈列元素,艺术再现了西路军真实战斗的场景。

烈士纪念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每一个字都被镀上了金色,成为光的聚焦点,在闪闪发光,那闪亮的墓碑是烈士们的忠魂铁骨,更是鲜红的旗帜在飘扬。西路军将士们从南国的跋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北方的荒漠,他们用生命寻找着黎明的太阳。他们用身躯和热血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这座丰碑记载的不仅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历史,更是表达了红军战士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丰碑标记着旗帜,肃穆代替了呐喊,在这血与火洗礼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松涛阵阵,繁茂的枝杆,团簇着永不凋落针叶,松果硕累,绿树成荫,鲜花芬芳。当人们走过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浸染过的土地时,思绪翻腾,心潮澎湃。

青山依依旧在,生死长相依。长眠于此的红军先烈们,后人将踏着你们的足迹,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后人将以不同的方式永远铭记着你们。

作者|吴庆林

Hash:32c3ad75e63faceb4c2e1979fbacc81bb3813a02

声明:此文由 酒钢信息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