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今人的世外桃源?!!

很多人知道开平碉楼,还是起于《一代宗师》和《让子弹飞》等影视作品。

《让子弹飞》剧照

这些中西合璧的碉堡式建筑,在影视剧还没出现之前,就早已经在江门开平的原野默默矗立了数百年。

要说起这些碉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年间,还有不少是在民国初年建造的。

由于开平处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的夹缝之间,因此被称为“四不管地带”。

这个“四不管地带”的百姓常年遭受盗匪侵扰,而且这当地江河支流众多,常有洪涝之灾,于是当地百姓想来了以建造碉楼求自保。

所以,开平碉楼最早的功能就是避盗防洪。

在二十世纪初,有侨民在外国叫设计师把自己想要的建筑蓝图设计出来,然后回到故乡建造出来,这就是开平半碉堡半洋楼建筑的来源。

听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华侨纷纷回乡修建各式碉楼洋楼,鼎盛时期整个开平地区建有3000多座碉楼。

开平碉楼分三种,一种是众人楼,也就是村民一起出钱修建的集体碉楼,这种碉楼平时不住人,目的就是在关键时期救命之用;

二是居民楼,这种多是大户华侨自家的碉楼;

三是瞭望楼,一般建于村头村尾,负瞭望放哨预警之责,这自然也是不住人的。

开平最早的碉楼在井里头村,叫瑞云楼,建于明崇祯十七年。

“开平第一楼”在锦江里,称瑞石楼,楼高9层,也是开平最高的碉楼。

上百年战火烽烟岁月过去,如今子弹已不再乱飞,碉楼也仅剩1833座了。

那些弥散在漫漫时光里的过去,对于我们来说,都成了遥远的传说。

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在保护侨眷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过不小作用。

这些散落的乡间的特色建筑,形态各异、高矮错落,好多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了,经历过的岁月沧桑随处可见。

这些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有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等多种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是它们最亮眼的特色。

如今,它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个村落里,有的知名度并不高,却依然让我们兴奋不已,每每看到不同的样式的,总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研究、欣赏一下。

说到开平碉楼建筑,那赤坎古镇的碉楼就不得不提了。

赤坎古镇也是因为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而让开平碉楼闻名天下,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们络绎不绝来到这里参观这种特色建筑。

坎古镇不大,众多的碉楼集中在几条街上,颇具特色。

其中位于赤坎镇堤西路的欧陆风情街名气最响亮,沿路的商铺至今保存完好,充满的上世纪20年代的味道。

这是因为,当年旅居欧美的本地华侨,带回来国外的建筑图纸,又融合了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的这一批楼房。

如今游客慕名而来都会直奔这里,人们把这里当成了的游乐园,也成了众多看淡功名利益者的“世外桃源”。

在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这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Hash:3652e1b4b868148100bce1a466023d45b7adc39b

声明:此文由 文创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