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边陲小镇里有一座全国最大的乡镇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它曾经是全国最大的乡镇图书馆。在高黎贡母亲的浸润下,腾冲拥有令人赞叹不已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这种书香气质在腾冲的和顺乡表现地更加生机勃勃。和顺图书馆由藏珍楼、中华再造善本藏书楼、主楼阅览室、朱衣阁儿童阅览室、中门、大门构成。处处透露着书香气息的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名家泰斗纷纷题字赠匾。图书馆大门右侧的白色墙体上,朱镕基总理题写了“和顺和谐”的四个大字,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题写的“民智泉源”。

和顺图书馆就面对着“双虹桥”,建在一个高台之上,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蓝底白字“和顺图书馆”匾额由和顺清代举人张砺所书写,下方“文化泉源”的金字大匾则是旅缅瓦城的云南同乡会所赠。

中国人骨子里是恋家的,尤其对于那些远走他乡的人来,落叶归根已经成为一种执念。离开家乡的和顺人衣锦还乡后就会修筑宅院,建设宗祠,光耀门楣。久居国外的和顺人借鉴各地建筑特色,同时异常符合云南本地建筑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漫步于这个滇西小镇会看到风格迥异、中西合璧的建筑。

和顺图书馆建立的初衷正是由于华侨对家乡的一片眷恋之情下诞生的,1924年由众多华侨集资兴办,图书馆建成最初依旧采用中国传统楼房建筑,场馆的前方是美丽的花园,馆内藏书8万册,尤以古籍最为珍贵。

循着历史的足迹来到和顺图书馆,本想用力吟诵一首高亢的诗歌,却不曾想被这座古风古韵的边城图书馆着迷的竟一时无语。与各省市级的藏书千万、上亿的图书馆相比,和顺图书馆犹如迷你版典藏馆,为孩子们点燃求知路上的光芒。

走进馆内,陈旧而不失书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脱落的墙体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摇摆的钟表发出了阵阵清脆,使得静谧的馆内平添了一丝安详而又欢快的天籁之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歇,这里仍然保留着古香古色的桌椅摆设,藏红的漆面摆放了几本经无数人翻阅过的报纸,一切照旧的馆内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引进许多现代科技,例如数字图书检索机等。

云南老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健康之友等数十种报纸整齐地码在木桌上,大大的“静”字让人安心地饱览群书,不论是报刊杂志还是文学经典,都能在密密麻麻的图书列表中寻得踪迹。

图书馆中的很多报纸还是当天出版的。

图书馆是一处涌动着诗意的地方,或许我们应该离开繁华喧嚣的都市,带着一份纯真,一份缠绵,去感受岁月的痕迹和另一种古老。

庭院里一年四季都是丰腴的,还未靠近这里,一种沁人心脾的花香便攻城略地,让你不得不沉沦于此刻的美好。

宣传栏中张贴有昔日和顺的老照片,向人们展现了和顺辉煌的曾经。

站在高处眺望整个村子,错落有致的星罗棋布在滇西大地,各派建筑水乳交融难舍难分,一瞬间的功夫就能让你在东南亚、安徽、云南相互穿梭,眼花缭乱。

“若隐若现罥烟眉,似嗔似喜含情目,娇俏玲珑挺秀鼻,不点自红樱桃唇,肤若凝脂,颊似粉霞”,文人墨客的笔下仿佛重生一般的古建筑

华丽的楼阁相互勾连,屋檐的灰瓦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淡黄色,似乎昭告天下,这里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图书馆,更是历史的画墨遗留下来的魅力珍珠,无可复制……

落榜进士: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审评师,一个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Hash:a1bc01a722866c4ffebd1159ea7389d091ef46cf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