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怀集|| 历史悠久的武威堂

这是一座沉寂数百年

不为人知的

粤西地区最大

明代古民居建筑群──武威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人文内蕴

和非常独特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

修葺前

修葺后

扶溪村武威堂坐落在白鹤山、皇帝岭下,座南向北,背靠大山,面向平坝,占地面积约60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8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五间堂屋构成,中轴线正对白鹤山与皇帝岭两山峰连线,主堂屋沿中轴线而建,两旁分别为四间次堂屋,左右两边分别由八套厢房相辅。源自白鹤山、绕皇帝岭而下的溪流称为扶溪,从东西两面环堂而过,流水潺潺,汇聚于扶溪村前面的阿婆塘,滋养万民。

扶溪村威威堂以前周围全是池塘,设有围墙、前门楼、前庭花园、笔楼、前厅、天井、回廊、祖殿、后堂等,后楼是一座形似官帽的三层建筑。

修葺前

修葺后

扶溪武威堂广场

“武威堂”堂与堂、堂与厢房之间以门相通,以巷相连,巷里有巷,屋内有屋,形成了“三格四形”的建筑特色,环环相扣,规模宏伟

巷道修葺前

巷道修葺后

据查,武威堂其先祖源于甘肃武威郡,后裔迁福建广东,明洪武末年,由福建汀州迁居广东怀集,因其祖辈宗源地在武威郡,且迁徙福建汀州府时也建有武威堂,故该堂屋亦命名为武威堂,见堂屋祖殿内嵌挂的“武威绵世泽,万石振家声”悬匾为证。武威堂初建时规模很小,经几代后人不断扩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才基本形成现存的规模。

主堂修葺前

主堂修葺后

武威堂背靠白鹤山、皇帝岭,面临大水塘,构成了天、地、建筑物三体为八卦的卦象,“三”乾(天)卦,构建天地人和合之风格,楼前的圆形池塘为“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要,整体建筑会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武威堂整体建筑与大水塘组成“官”字形,每间堂屋为“主”字构造,前门楼造型为“官印”,主堂屋天井为“印台”,后楼造型为“官帽”。

官帽修葺前

官帽修葺后

武威堂的建筑风格文武融合。以前楼为文笔,以水塘为墨池,取蘸墨挥毫之意。堂屋前西北角原设有碉楼(已毁),堂屋前面防护围墙布有枪眼洞,厢房为“兵营式”,并设有“值守”前楼,突显“文武风威”。“四形”:“堂中堂、巷中巷、门中门、屋中屋”,环环相扣,处处相通,成为堂屋构造的奇观。

防护围墙布有枪眼洞

怀集白鹤山一带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武威堂坐落在白鹤山下,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武威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堂屋门楼有“副魁”、“贡元”、“进士”四块牌匾,为明末崇祯年间“贡元”石氏父子四人:石上珩、石职补、石职摄、石翼瞻科中匾彰所立,分别由兵部侍郎右副郡御史兼广西巡抚(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侍郎兼广西巡抚(黄)、太子太保兵部侍郎兼广西提督(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侍郎兼广西巡抚(史)提匾。

修葺前

修葺后

门楼石墩三面浮雕,以福、禄、寿图为主体,特别是扇面形图案,为明代书画章法,甚为罕见,属珍贵文物;屋内木柱以塔形为基。堂屋檐栏和内外墙眉诗画密布,描刻有“梅兰竹菊”“鹤凤龙炮”“山水岩云”等图案,及古诗词、警世言句等。

翘角修葺前

翘角修葺后

檐眉修葺前

檐眉修葺后

除主堂屋祖殿内嵌有“武威绵世泽,万石振家声”悬匾外,堂屋还有另外两副对联:“扶助籍英灵福荫武威我武惟扬光祖国;溪横成胜概常开文运人文蔚起耀宗祊”,“扶摇上青天丕成蔚起龙文光汉族;溪流匝大地载游泳永流祖泽润孙枝”,显出武威堂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祖堂修葺前

祖堂修葺后

石墩(明朝保留至今)

370多年,扶溪石氏一直秉承“崇文尚武”的家训,凭借文武风骨屹立在怀集的碧水青山之中。2009年12月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扶溪武威堂被国家列入第二批古村落名录。

2014年,扶溪武威堂列入国家修缮项目(国家第二批文物保护修缮资金)。2015年,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和怀集县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怀集县落实传统村落修缮资金300万,该村筹集资金1000多万和募捐200万,开展了武威堂修缮工作,使武威堂保留古建筑原貌,文化历史得已继续传承。2014年被怀集县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2017.10.8村民自发编印《扶溪村志》,于10月27日首发,是目前怀集县首本以自然村命名的村志。

代表人物有:石上珩,生卒年不详,曾任琼山学训;石超玑,曾任怀集西区区长,怀集二中创始人,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怀集。

▍来源:大岗发布

广告

Hash:73662fb6b0e29a70d3e1a8d8f63972a063f4fe3c

声明:此文由 怀集领域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