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这个古村,她的纯粹与宁静让人眷恋~

从零下的北方到了23度的广州河源,温暖如春。机场出发一路顺行,就到了河源。席间,听旅游局的朋友说,这里是客家祖地之一,而且,有个客家林寨古村。于是,不顾劳顿,就走进了她——客家林寨。

一座老屋前,阳光下,几个可爱的女孩子在跳绳。我沿着老屋走,一位老人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200多座建筑,目前对外保留并开放了一部分,尤其是24座别具特色的古建筑,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2012年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

热情的导游带着我们进入了古建筑群。几乎每一座古建筑上都还保存着那个年代的印记。但,每一座老房子的建筑质量,几百年来,完好,不失精致。

林寨镇坐落和平县,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时,南越王赵佗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派一姓林将军到当地筑寨守关,官府后来便用他的姓而命名为林寨。后来,随着战争、自然灾难,大量的客家人从中原一带迁徙到了河源一带,形成了客家祖地之一。

到了清代至民国期间,这里的富裕人家建造了一座座高大的房屋,形成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有24座,其中清代20座、民国4座。

这是一座当铺。建于清光绪25年间,相当于乡村银行。我走进老屋,一位54岁的男子指着一对老椅子说,清末年间的,他还拿出了两件清乾隆年间的陶瓷宝贝让我看,说是家传的。

他说,原来有四件。这里因为依旧保持着家家户户夜不闭户的良好习惯,宝贝自然保存了下来。这样的民风淳朴,在林寨古村落几乎随处可见。

这些古民居集中在2公里范围内,在广东省内也是罕见的。因此,林寨兴井古建筑群是一笔丰厚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独一无二。

精美的木门窗,其色彩200年不变色。我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这里以石灰墙、火砖、百年木材及硬麻石条为主要材料彻成。天井、走廊道边以长短不一的麻石条镶成,门匾、横梁、窗、护栏等制作手工非常考究,雕刻有文案图画、黄金材料题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这是香港投资的一家客栈,其他的23座只有三处对外经营外,其余的20座都还保留的原貌。走进这里,你真的体会带到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老八古"文物旧址的原貌不变。

这么纯粹。纯粹的令你尊重的不敢触摸。

一座老屋,石门,石窗,几只自由而且散漫的母鸡。这样原汁原味的村落你还能找得到吗?只有在广州河源的林寨古村了。

她,93岁,只有一点耳背。她从嫁到这里就没有走出林寨。她说,喜欢这样的安静,门前是一片稻田,稻田里牧着黄牛......

我发现,24座建筑一半以上都是以第称,这里的安静只有这里拥有。走在石子街里,静观其建筑特色有异于其他四角搂的围楼式 建筑,走在这样的古巷里,浮躁的心自然安静了。

每一座古建筑,重门深巷、曲径迂回、庭院深沉、井台露天、屋后留门,宗族中自古以来崇尚文明,孕育文人雅士多,有前清大学生、民国留洋学子和飞杌设计师、大学教授、银行家、旅美华侨、粤剧演员等高端文人学者。

古村落里,长寿之人比比皆是,石街古巷的十多户人家中,就有陈华昌黄年英百岁夫妻等众多的寿星。

瞧,多讲究。我还发现,许多的石窗是一块完整的石板雕刻而成。200多年过去了,依旧连裂缝都没有出现,工匠之匠心可见。

林寨古村蕴含神韵,人杰地灵,俊材辈出,曾孕育清嘉庆庚辰科状元陈继昌、清光绪两广巡抚陈琼润等多人,林寨乡间有盛演粤剧、赛龙舟、舞龙舞狮、席床生日等习俗,这里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之乡。

看,古人对于建筑的风水之讲究。而且,每一道门,甚至过道,都十分讲究。从屋里远观另一个院子,像不像一个聚宝盆悬挂天空。

一座林寨古村,24栋古宅,据说还有八奇、八古之说。我会慢慢再图说给你。林寨古村,这里山水秀丽,安静如家,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整理来源: 中国旅游景区摄影大赛 图文:朱文鑫 编辑:小最哥

Hash:9b343a68ae1483023edd47236f1a8b4c0472a7f5

声明:此文由 最河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