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湖口曾有一位神童当知县,他的故事你知道吗?

原标题:清官廉吏杨大鲲与一百二松亭、太虚亭

作者:邹胜军

双钟古镇,在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人文墨客足迹遍布。清代时期,曾经有两座著名的建筑一百二松亭、太虚亭耸立在老县治后,县基山上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

清康熙初年湖口知县

↓↓↓

清官廉史杨大鲲

杨大鲲(1640—1684)明末清初诗文家。字九搏,今常州人,杨廷鉴长子,弟杨大鹤。父杨廷鉴为明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状元。从小博学多才、记忆超强,有神童之称。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荫松堂”得名的来历

清康熙初年(1662),杨大鲲到任九江知府代理湖口知县。来时大旱百余日颗粒无收, 次年秋冬大水,船可行至县署官厅,以后数年冰灾、地震接踵而至,加上盗匪猖獗,湖口满 目疮痍、遍地狼藉,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他到湖口第二天,便带上主簿和役卒,亲自 动手,着力解决办公场所,在原县衙破院里清理瓦砾,从后山上砍来松树,湖边捡来遗弃的 帆布做瓦,百姓找他有事,就在此处理,现场办公处理公务。一个月后终于在内署建起了一 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办公松棚,杨大鲲将之命名为“荫松堂”。不久,他上疏免除灾区赋税,鼓 励开荒,广修学舍,整顿官场风纪,治理贪污腐败,带领百姓修筑损毁的城门、整治街道, 组建民团防御匪患,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任上工作认真,常操劳过度,带病工作可谓殚精 竭虑。修复南堡曹寺村的栖真寺时,杨大鲲不辞劳苦。栖真寺原名栖隐阁,前身为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的书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逢迎的气节为杨大鲲所景仰。数年之后。湖口县城百废俱兴,安居乐业

杨大鲲与一百二松亭,太虚亭的故事

闲暇之时,杨大鲲漫步后衙山上。见山上悬崖陡峭,松树林立。眺望山城,景色宜 人。两山之间有一磵,不利百姓通行。杨大鲲又带领衙役、工匠在悬涧之上建亭使之方便通 行。亭子建成后,见亭后有一百二十颗松树,取名一百二松亭。并作《一百二松亭记》: “亭在署后悬涧之旁。杨子作《松棚记》成,爰历署阴诸山,寻涧而上,得快松百馀, 心甚乐之。数松得一百二十株,因名其地曰一百二松处。客谓余曰:“是不可无一亭也。”余因就山形之辅翼,导涧势之蜿蜒,远不接于樵苏,近可通于廨舍,即一百二松处以置亭,跨 涧之上,遂名曰“一百二松亭”,其可传已……”

杨大鲲沿一百二松亭继续上行,数百步,旧有太虚亭踞山之巅。站在太虚亭,“内可 尽一邑之概,外可览江湖之分”。

太虚亭原名望江亭,是明嘉靖年间知县沈诏建亭。

沈诏,在湖口历史上多有记载。字龙州浙江仁和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来 湖口任知县,建树颇多,他倡议修建湖口城墙、建号舍于贤路两旁、修小学、复建射圃亭、 复立陶恒公祠、建三贤祠(塑陶渊明、陆修静、周续之三人像,故称三贤祠)等。石钟山上曾 建有纪念狄仁杰的白云亭,沈诏在亭上题联“红日挟飞扶国计、白云遥指忆亲心”。石钟山还曾建有三侯去思祠,就是祀明代沈诏、陈启明、张纪三位知县。

崇祯元年(1628)冬,推官唐启泰,在原望江亭址上重建,并易名太虚亭。唐启泰, 字见阳,登州人,以“孝廉”闻名为郡推官。会看地形风水。其美誉有“庭集祥鸾,囊漱秋水” 之称。他到湖口,受到广泛爱戴和追捧,题书“湖口邑”篆书。建卓然亭于上钟山崿,捐修柘 矶路、仙顺桥。他归郡后,百姓念念不忘“邑士民立碑于戟门之右,以志勿谖”。有湖口人秦 崇文建书室于太虚亭侧。

有一年,杨大鲲胞弟杨大鹤来湖口,兄弟二人同游一百二松亭和太虚亭。杨大鹤也题诗明志。

杨大鹤题《望亭》

秋光何处望?一百二松亭。

西风吹落日,染出半湖青。

杨大鹤题《太虚亭》

亭是何年废?人从后代来。

江湖通鸟道,天地入云堆。

一鹘孤骞过,千帆次第回。

不妨长僵卧,礀石近重开。

太虚亭山巅之后有洗石涧(今江阀宿舍区山涧)。杨大鲲在这里也为我们留诗。

《洗石涧》杨大鲲

宗元号愚溪,次山称浪士。

永州瑞昌,二子曾至止。

因地以致词,各得性所矢。

余非元柳俦,看山偶来此。

长松挂明月,聊复自倚徙。

礀石太古色,隐蔽荆榛里。

课仆蔓除之,错落置觥錡。

其形若仙掌,清酒沆瀣比。

起立望来帆,日落万山紫。

吾弟来幽寻,对兄应色喜。

杨大鲲、杨大鹤兄弟为我们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描绘了“城窄山联市,亭高地接天的”湖口古镇的风貌。让人遐想、憧憬!

杨大鲲在湖口两年,一直没有离开他亲手所建的“荫松堂”。他这种清廉为官、“松棚知县”、为民服务的精神深受百姓赞扬。有关他的故事至今在古镇流传。数百年过去,今天,这里早已经物是人非。当年县衙位置,人民礼堂电影院-胜利小学后山一带,建满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居民住宅,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透着几份古朴和陈旧。沿着弯弯小路,拾阶而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可直达山顶。

一百二松亭旧址

此文为湖口老街情怀第27篇,敬请关注第28篇。

本文作者简介:邹胜军,湖口职工收藏协会理事。文革出生,居老街50年,医学世家。热衷挖掘、收集、整理湖口人文地理,勤于文字耕耘。

喜欢他的文章可以加微信

资料、图片来源:邹胜军、方斌

1、编辑人员

Hash:49bd7fe679350dbc2d05f155820fe07e2910acf2

声明:此文由 湖口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