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猗堂

广东实验中学初三(13)班 周稷  ◎指导老师:李蓓蓓

忙里偷闲,逢一假日我来到珠海斗门的菉猗堂。

堂尚未瞧见,倒是一片湖水吸引了我。沿着河边缓步慢行,走向不远处的菉猗堂。清风徐来,拂动着湖畔婀娜多姿的杨柳,恍惚间似穿越千年,回到了那崇文崇雅的宋朝,回到了柔情似水的江南,回到了充盈着文人文化华夏一隅。

一步步向前走着,悠闲得似没有行走,恬静得如从未移动。脚边嫩茸茸的青草发出悦耳的沙沙声,模糊了人的感官,再也分不清何处是真实,何处是虚幻,何处是人间,何处是天堂。

在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间,横亘着跨越岁月长河,穿越千年光阴的文化。一种独属于农耕文明的恬淡自然的高雅文化,一种植根炎黄子孙心中与天地共存的集体人格。想到此湖与菉猗堂近在咫尺,此间意义,不言而喻。

寥寥数步,却已从一幅生态图像切换到了下一幅,从一个历史时期跃迁到了下一个。从幻想回到现实。

这,便是菉猗堂。

1454年,这座赵匡美的十五代后裔赵隆兴建的建筑,经历了太多的风浪。一砖一瓦无不记录了岁月的坎坷,一门一窗,全都陈述着岁月的峥嵘。隐隐间,宋太祖的威严,通过次第的祠堂建立起来,传播开来,弥漫在大地长空之中。游客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笼罩着,彼时阒寂无声,在冥冥中,感受着历史的印痕。

殿中有万世师表的庄严塑像,有赵家历代子孙的名册,有古拙的布局,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可细细想来,雕像的庄严,名册的传承,精美的建筑设计布局和技术,其他地方并非没有,为何偏偏与斗门八景无缘呢?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阳光很少光顾之地,默默地耸立着一堵蚝壳墙。原来,浑圆的建筑竟觊觎着大海,氤氲的安适竟隐藏着冒险。在皇帝的眼皮下,在祖先的灵位前。

宋朝的羸弱没有削平它的傲骨,农耕的闲适没有挫伤它的锋芒。

于是,在最广阔的大殿内,在孔子像旁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一段介绍:崖门海战。

13世纪,是南宋统治者的梦魇。

来自蒙古的铁骑,来自草原的怒目,来自无数骑兵的怒吼,彻底击碎了那些慵懒的垂杨,那些雅致的园林,那些甜美词曲编织的美丽梦境。凶悍的蒙古骑兵的刀锋下,到处是断壁颓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北方的滚滚黄沙,掩盖了大半个中国

1279年,南宋缩进了中国最南边,蒙古军队蠢蠢欲动。张世杰恍惚地站立在岌岌可危的南宋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的西风古道枯枝残阳,心中无限迷惘。宋朝,就要在铁蹄的践踏下支离破碎了,那么,还艰难地支撑它干吗?腐败的朝廷,骄纵的士兵……哎,肩上千钧重负想起来也只会徒增烦恼,不如放空一切,望望天际间血色的夕阳和灿烂的晚霞,感受辉煌的王朝最后一点余温。

浩荡元军手上锐利的钢刀,点点寒芒,让人如坠冰窟,彻骨寒冷。终于,崖门海战打响了。如狼似虎的元军扑上来了,宋军也涌上来了,一时间杀声震天,血流成河。看着拼命砍杀的士兵,张世杰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宋朝,何时弥漫着杀伐气、暴戾气?大宋,应该是婀娜的杨柳、精雅的园林、姣好的面容、撩人的歌曲、繁多的茶馆、密集的书市……一声士兵的惨叫将他拉回现实,望着士兵绝望无助的眼神,他凄凉一笑,转而面向南方,深情一瞥。那里有慈母的白发,春闺的遥望,幼儿的嬉笑,还有他毕生守护的正气。这一切都令他心醉。他转过头来,面对敌阵,披挂上马,义无反顾地冲入战场。他终于不再迷惘了。他的头盔在人海中上下攒动,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战争的迷雾中……

终于,一封捷报送至忽必烈的营帐:宋军全军覆灭。这本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可大家却一脸肃然。这群心如铁石的硬汉灭掉西夏仅用了21年,灭金用了23年,灭宋却花了整整56年。明明如此软弱的南宋,怎能在蒙古铁骑的蹂躏下熬过56年?但很快,他们又沉浸在烧杀掳掠的快感中,将这些疑惑都抛掷到九霄云外了。

只有那些被掠去的战马,在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的殷红草原上踽踽踟蹰,在铁青色天幕的映照下,伴随着清冷残血的旷野上长啸悲鸣。

Hash:f7eda76a7674c3eb7b2a18fb33b9e3295a1db00e

声明:此文由 南方都市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