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村游去 | 这里“蜂”景独好!龙泉这个“红色”山村你去过吗?

红色旅游

西井村地处龙泉市西北部浙闽边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有浙西南天然氧吧和第一生态沟之称,是浙西南的天然氧吧。

西井村传统养殖中蜂历史悠久,至今流传着村民用自家土蜂蜜救治红军的佳话。

村庄四面环山,村中溪水长流,农房集中建在山脚溪谷旁,驳坎地基使村庄的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宅边竹木昌盛,宅前乡间小路婉转盘旋而上,苔痕上阶绿,拾级而上是水声不觉的水渠。青苔爬满驳坎、台阶的各个角落,让石头在岁月洗去棱角后有了生机。

溪水潺潺,偶有山风袭来,林涛阵阵,沐浴在森林氧吧里,享受着从树叶间隙透出的一缕缕阳光。

村内及周边古树名木数量多,树龄已逾200至300年,包括柳杉、大枫树、甜楮、苦楮、香榧等众多名贵树种。放眼望去,满眼是郁郁葱葱的古树森林。村庄周边,有鲤鱼岗、银坑一线天龙门山、仙人岩犀牛石、姜太公钓鱼自然景观。沿着西坑溪流,是风景迷人、独具特色的生态沟。

村中建筑主要以传统乡土建筑为主,民居建筑年代层次丰富,有清末的古建筑,也有民国时期至今的青砖建筑、土木建筑。朴素却经典的村庄建筑,朴实的建筑,却处处有讲究的细节,青瓦拼花,青瓦变化铺设的层次感,土木结构建筑,高高的垒石墙脚,厚重的夯土墙,造就了这类建筑冬暖夏凉的特点。

红色文化

穿越时空感受烽火岁月

西井村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中共浙西南特委机关曾设立在村内的范氏祖宅,粟裕、刘英、宗孟平等革命先辈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时期,范家后人为了迎接红军,主动腾出自家祖宅,给红军战士们住宿,作为红军指挥部。后来几乎全村人都参加了革命,其中49位还加入到红军队伍当中。他们建立村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为红军助战、送粮、建山棚等,为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6年6月,粟裕、许信焜等带领革命部队来到西井村,在此召开恢复中共浙西南特委的会议,会议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决定,恢复了龙浦县委,同时建立龙遂县委。特委书记宗孟平、黄富武、许信焜、张麒麟先后在西井村开展革命活动,当时留下的“抗日,反蒋,挽救中国”“红军是为工农利益的军队”“红军革命到底,不怕牺牲!”等红军标语至今字迹尚存。

“重走红军路”粟裕将军的斗争史、“四知堂故事”“百忍堂”典故等汇编成了特有的红色教材激发红色文化活力,让来到这儿的人们不仅是生活上的放松心态,更是在精神生活上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西坑村感受鲜明的红色文化,参加走红军路、吃红军餐、听革命历史等红色游活动。

蜂情万种

大力发展甜蜜事业

建村300年来,这里的村民就着用圆筒养蜂的传统。凭借漫山遍野的野生花卉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西井村大力发展甜蜜事业,养蜂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又一特色产业。

交通指南:

龙泉市区--328省道--牛下段--上双段--溪住段--110乡道--西井村

趁着周末,出发!

赴一场"蜂情之旅"

感受属于龙泉绿水青山之间的美丽

素材来源:龙泉旅游、掌上龙泉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

Hash:3fe08022a121d78304dafb78a8080f217fa86bfa

声明:此文由 丽水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