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学纪实 | 行走山川之间,感受别样乡土情

成长在城市里

小朋友对家乡似熟悉却又陌生

这个夏天,我地本土研学之旅重新走进了佛山的乡土,看到了故事的人们留下的痕迹,拥抱家乡的山川风光,品读熟悉地名背后的陌生故事。

登樵山、寻古村、访书院

西樵山平日去得多了,但是山上山下的“古仔”知道的人却不多。这一次,我地研学之旅的小学员们在地胆房子哥哥的带领下游走西樵,发现“盏鬼”故事。

“房子哥哥”带领小朋友游走西樵

且看小学员的研学心得——

“接下来我们去了三湖书院。之所以叫三湖书院,是因为在回龙湖鉴湖、应潮湖而得名的,在乾隆年间,由岑怀瑾等创建的,又在道光年间被重修。其中广东著名政治家、读书人康有为曾在这座坐落在西樵山里的寂静书院上过学。”

“更好玩的是,门外有一个小潭,那是给书生们洗笔用的。据说当那些书生感到枯燥时,可以坐在门外的一个岩石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天空,却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心中便不再感到无聊了。”

站在奎光楼下,感受古人读书考取功名的志愿

三水思贤滘,寻珠三角“起点”

在思贤滘堤岸上,亲近家乡的母亲河

“你知道思贤滘为什么叫思贤滘吗?”学员们回到家得意地考起家长。

行走在思贤滘边,学员们知道思贤滘的名字来由——明朝岭南的著名学问家陈白沙来三水探望弟子陈冕而不得,便在江边大石题“思贤”二字,而“滘”字就是河流相通的地方。

行走在思贤滘边,学员们看到了西江水的“黄浊”,北江水的“清白”,两江在此交汇,黄与白分野清晰可见,这里是珠江三角洲的“起点”。

当小记者,记录古村轶事

在长岐村,学员们拿起了采访本、摄像机,采访起当地村民,记录长岐古村的历史故事。

老人从长岐村史讲到抗战经历,学员们耐心倾听。

与谢霆锋拍过“十二道锋味”的村通伯伯,领着学员穿梭在古老宅邸之间。

祖庙·桂城

重新走进祖庙,看到古代佛山镇辉煌历史;从虫雷岗公园的魁星阁看千灯湖,亲近叠滘之水,感受桂城的变迁。

在祖庙博物馆看古代佛山镇的“威水史”

观魁星阁浮雕,认得游时路

写研学报告,记录游历的足迹

研学之旅,在于游,亦在于学和记。

“相传,祖庙是祭念北帝,正是这样,祖庙到处都是关于北帝的故事,象征北帝的玄武塑像等等,应有尽有……我们看到了一座博物馆,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文物,陶塑、塑像、历史故事相继出现在我的眼前。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毕不了这悠久历史的魅力……广东铸铁技术高超,石湾公仔栩栩如生……视频上广州和佛山一起对抗黄萧养军的故事也令我回味无穷。”

研学之旅,导师有话说

在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我与小朋友来了一场《如何给研学之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研学报告撰写的交流会。一个小朋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日记,满满的几页纸,表达了他参加研学之旅的所思所想。我们总能够在小朋友朴实的言语里,感受到他们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经历了怎样的一场邂逅。本土文化的研学之旅,也让我再一次体会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南海地名文化协会 黄静仪

看来还是要把写作学习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所以就以词汇联想,知识竞答的团队竞赛方式帮助他们回忆这些天出游的经历,输的队伍来个小小的惩罚,好让同学们在激励中学习。同时也更加注重和孩子们的互动,了解他的认知水平和差异。

跟他们呆久会被他们的童真感染,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爱好分明,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大胆表达不满,有自己的态度,永远精力满满,男生很喜欢满场跑喔,只要耐心对待他们,就会很给面子,乖乖写作文,有时他们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和问题,让人哭笑不得,真是巨可爱!!!

——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陈小山

文/止善

编辑/静静

Hash:883ad96316b9a6c7bbd98413827f118991c98f06

声明:此文由 我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