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国陶都之殇“看中国产业转型之痛

2018年7月25日,为了解佛山工艺陶瓷发展现况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的情况,我们来到了石湾陶师祖庙附近的自营小店,有幸与稻田陶艺的曾华(化名)先生进行针对性探讨谈话。

曾先生从十八岁开始以学徒的身份接触陶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当过学徒,也做过销售商的他,对于佛山工艺陶瓷的现状较为熟悉,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通过与曾先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石湾陶瓷已有超过百年的制陶历史,其陶塑技艺极具岭南文化风情。作为民窑陶塑,它将秀美外观和实用主义相结合。近几年来,花盆、鱼缸、水果、花座等制作技艺在石湾发展了起来。其中以荔枝造型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果石湾公仔最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其次,我们也了解到佛山陶瓷发展存在产业转型之痛。这般精巧的陶瓷公仔,近几年来的销量却呈明显的下滑趋势。据透露,这种下滑趋势与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大众购买力下降和日趋攀升的人工成本密切相关。曾先生坦言,陶艺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近几年来的经济情形使人们的消费变得愈加保守,陶艺零售品的利润也越来越微薄,进而导致越来越多投机商家抽离陶艺零售,个体陶艺卖家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环保排污标准提高、部门政策标准不统一、检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生产厂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安全生产检查不严谨、企业消防评估标准不明确等现象可以说是不利于为佛山石湾陶瓷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内外问题的共同作业下,过半的中小企业、厂家或作坊倒闭破产。如此情况,从好的方面来说是对陶艺市场进行了“净化”;但我们也意识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了佛山工艺陶瓷的市场活力。

在行业不景气现象的背后,实质对佛山工艺陶瓷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与进行结构性优化的拷问。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后,面临着内外需不足等一系列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都在进行转型升级,渴望通过结构优化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坚持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原则,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建立有利于工艺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让他们稳步走出转型升级之痛。

通讯员:王子健 李瑞

Hash:243bcecdcf9da938d1a6502fc107eb975d4b8847

声明:此文由 GDOU陶宝特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