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这座古建筑里,他们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山发布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中山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深入中山各地,探寻中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用镜头定格党的光辉历史,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

层层叠叠的蚝壳

整齐铺在墙面上

在阳光照耀下,白得发亮

精湛的灰塑、砖雕

保存完好

这座明代建筑就是

西区街道长洲黄氏大宗祠

也是“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所在地

1939年初,中共中山一区区委在此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中山县委委员叶向荣、黄峰分别任班主任和教导员。训练班主要学习黄峰从延安日军大学带回来的文件资料、书籍和笔记。参加训练班的有六七十人,他们在黄氏大宗祠门前的空地上进行单兵教练和班排教练。

训练班结束后,一区区委以长洲乡警队的名义建立了抗日武装队伍,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长洲的抗先队员和妇协会员共100多人还两次到横门前线抗敌,与全县人民一起击退日军的入侵。

中山沦陷后,长洲后面的马山是日军侵略者驻扎的地方。日军经常到长洲村奸淫掳掠,但是,仍然吓不倒长洲人民打击侵略者的决心,除了党组织在坚持地下抗日,长洲一些保垒户也同时支持抗日。

在长洲社区的狮山公园

矗立着一座 长洲抗战烈士纪念碑

上面刻着纪念长洲抗战烈士碑记

和抗战烈士英名录

纪念碑立于1987年,是长洲村民踊跃参加抗战、保卫乡邦的见证。

革命前辈爱国爱乡的精神

永远激励着长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沧海桑田,时代巨变

长洲人不变的

不仅有爱国爱乡的精神

还有对于醉龙舞的喜爱

来源 / 中山市档案馆藏

醉龙舞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举行巡游活动。舞龙者边舞边喝酒,由锣鼓伴随在村中巡游,持酒埕者还不时以酒灌舞醉龙者。

2008年,醉龙舞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长洲黄氏大宗祠挂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传承基地。

来源 / 中山市档案馆藏

每逢中山四月八,一边看精彩的民俗表演,一边品尝清甜的美食,是许多中山人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因为在这天,中山人会制作一种非常应时的美食—— 栾樨饼。

中山人喜欢栾樨,在栾樨生长旺季,人们会取叶晒干,磨粉储存,以便随时制作点心。因此,在中山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栾樨饼。

除了长洲黄氏大宗祠,西区还有黄健故居、烟洲书院古建筑。西区正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推动辖区旅游业发展。

找个时间来西区

沿着红色印记

重温峥嵘岁月

中山发布融媒体中心 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

编辑:刘小榕

拍摄:颜敏斯 陈泰玉

视频号编辑:黄冬昱

美编:郑欣

责编:欧阳威

执行总编辑:邹岳廷

总编辑:李华炎

Hash:b9d6309a939b23fb8cc6091c72228273ea53fda9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