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震惊!水口村挖出清朝同治年间“钦赐举人”旗杆夹石

炭步镇水口村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这村民间活动人文历史享誉,且向来村风民风淳朴,村民真诚勤劳。据水口村族谱记载“观其地形,左带巴江,右绕巨湖(G同已经开垦为田),前临江巴江,后枕中山,极川之胜,敏天地之精,由是名曰(风)水口”。

8月25日,花都区炭步镇水口村在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修建巷道排污管道之时,元下经济社细心的村民在施工中的“土地公巷”位置清理出来的麻石块中,发现有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于是用水清洗,后清晰呈现上面刻着三列遒劲有力的大字:道光甲辰岁贡生;同治庚午科乡试,钦赐举人;任炳光立。

对于钦赐举人及旗杆夹石的典故,水口村大围经济社86岁高龄的退休干部任炳尧向笔者娓娓道来:他是任炳光第5代后人,旗杆夹石是他们族人苦苦寻找了几十年的宝物。

任炳光第5代后人任炳尧

任炳光是道光甲辰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贡生(清政府挑选秀才中的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即是晩清科举童生,每科次均参加广东乡试,但是屡试不第,直至年已六十多岁,头发胡子皆白仍然参加乡试,任炳光百折不饶、越挫越勇的精神,主考官也深为同情,于是向上品奏,因而被同治皇帝知晓并深受赞赏,在同治庚午年(同治九年,1870年)钦赐其为举人,并赐予“钦赐举人”牌匾以示褒奖。

可惜后来悬挂此牌匾及堂联的祠堂由于经历两次失火而损毁失传,而该旗杆夹石,应该就安放在该祠堂或任炳光祖居门前的。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被建设巷道排水沟的村民运到元下经济社用于作水渠盖板并用于行人之用。时光流逝,任炳光后人也一直在附近寻找却未果,直至今天发现才将该旗杆夹重见天日。

任氏祖祠

有趣的是,2018年,花都区地方志办公室也曾简介过任炳光事迹及提到过旗杆夹石,但无奈其后人无人知晓而失之交臂。任炳光后人中,一直谨记祖先传承下来的尚德明礼,崇文善学优良家风,更有家庭广州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广州市书香家庭”。族人也人才辈出,据统计,仅水口村大围社任氏后人之中就有曾任镇长、副书记、机关单位主要领导5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教授2人,高级教师2人,医生1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有5人,其他院校毕业或在读的更有10人之多,可谓是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为此,好友小美题水口村"钦赐举人"诗一首:

百载书香在,孝廉垂老成。

后人多俊杰,乡梓立新声。

(注:孝廉即举人)

诗词楹联爱好者罗乃坚撰联一副:

谁解读书苦,片石曾留身世显;

自持立志真,故乡捷报美名传。

诗友王志翔撰联一副:

旗杆立起青云志;

德礼传承后世心。

编辑:小狼

Hash:b01cb61873fd754263697a075bbb45633fd04cb3

声明:此文由 花都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