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起去找寻古道上遗留的古军事关隘遗址和红色革命印记

文图:被羊欺负的狼

月满中秋时,群山皆有情。在这团圆思亲的日子,我和龙兄避开游人如织的景区,而选择近郊仙岩驮山而行。

车泊下沈线星光村基督教堂旁,择右侧立有李山寨古道碑文标志的台阶拾级而上。由于驮山岭古道和李山寨古道我曾从各个方向穿越过,今天特意是来探索把驮山和李山及花台各古村落遗存的红色足迹与古军事关隘遗址串连起来,另辟蹊径走出一个环线。

约行片刻,选择竹溪生态墓地前方岔路口左行,经过下面这个三官爷庙的洞门,跨溪桥过通山公路前往大岭、横坑方向。一路上树木遮荫,极大地减轻了行程的劳累。脚下落叶沙沙,道旁泉水叮咚,古道平坦曲折,可恨两旁坟墓密集,大煞风景而惋惜。

过第一段公路选择左行,行200米左右,右转接上古道,接着过第二段公路,在公路对面下行前往横坑旌阳殿。站在垭口,极目远眺,东面罗凤平原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不息,远处大罗山脉清晰可见,西面层峦叠嶂青山如黛,好似一幅山水油画,美哉!

在横坑旌阳殿,我们遭遇两条面目狰狞凶煞般的恶狗,不管你如何驱赶,它始终对你不停地咆哮,一副决一死战的态势,甚是恼人,只好择殿东侧岔路右上行匆匆撒离。在此特意提醒大家,如果徒步此线路,最好结伴而行,随身携带棍棒之类防身器械,以防恶犬伤人。

离开横坑旌阳殿,古道平缓抬升,过白鸡路,不久即到驮山东爿风门公园健身点,左行上至青林寨门。入寨门可见一座庙宇,里面香烟绕绕,红烛摇曳。在庙宇东侧,抬头可见高耸的青灵寨纪念碑

青灵寨,也称乌蜂寨。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瑞,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准备武装斗争。同年3月5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通过会议决案指示瑞安:“从杀戳豪绅地主的红色恐怖以至于武装的游击战争,并扩大游击战争的区域,以达暴动之路”。于是,陈卓如变卖祖业土地和家产,秘密购买枪支弹药,于4月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致力筹建农民武装队伍,创建了以陈卓如为队长,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人员多达50余人的瑞安第一支农民赤卫队一驮山农民赤卫队。

队伍成立后,青灵寨是这支红色队伍作为主要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重要场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拜别青灵寨,在竖碑东侧石墙外择野道下,走简易公路至驮山登山基地新建房屋。如果不嫌弃走回头路而减少行程,建议参观青灵寨后原路返到东爿东风公园健身点,右行下至驮山登山基地即可。

过驮山登山基地房屋不远处,右转接上古道前往驮山东爿村,过人声鼎沸的驮山农家乐门前,至鲜明标志粉红色房屋的陈卓如故居

这段古道穿梭于古村之间,道旁有断壁残垣,破旧的门台楼阁,唯有那光滑幽黑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过往。

故居正堂立有陈卓如烈士的半身铜像,四周墙面有关于他的生平介绍和革命事迹历程,铜像上方有入党誓词,右下方有临摹伟人题字,是难得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离开陈卓如故居,我们选择西行,登古道过驮山西爿村前往李山寨遗址。这段行程上古道基本保持原状,除个别路口被简易公路截断外,路迹清晰可认。

有些路段大茅挡道,我们只好拿出随身所带开路剪进行清理,并在主要交接路口挂上温州古道红丝带,于他人出入便利。

在驮山西爿村,发现一座取名与众不同的宝筏禅寺。所谓“宝筏”的解释佛教语是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理念,这不是与驮山革命先烈的初心与使命有异曲同工之意?

通过李山寨古城墙遗址右行前往李山寨,只见李山寨东寨门有不锈钢铁门把守,拨开铁销,右拐入内,见寨王殿刚经修缮而焕然一新,四周城墙也有护栏加固,殿后寨门同样也安装了铁门。

据《瑞安市志》记载,宋宣和二年(1120),瑞安知县王公济为拒方腊义军,令境内筑关隘四处,并在全县征4万乡兵分守。其中李山寨位于仙岩境内,三面悬崖峭壁,仅有东面与李山村相通,整个山寨居高临下,地势极其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其余三处分别位于瓯海瑞安交界处,分别是内桐岭分水城关隘,现已废圮,仅剩城墙基脚和乱石;瞿溪石岩屋分水城关隘,虽然历经沧桑和战争破坏,基本还保持完整;崎云山白山岭关隘也只剩一间由乱石堆砌的破旧凉亭。

都说前往李山寨的道路只有通过李山村东进的唯一一条,据笔者亲身实践和了解,其实不然,前几年笔者曾经从陶山桐浦梧岙村雾岭寺上山,在李山寨西北侧山脊线成功穿越到李山寨。另在李山古城墙遗址西出口有条下行古道标注通向陶山潘岱,多年前曾向李山村老者打听是否可行,得到的回答是草大难行几近荒废,所以未曾尝试,关于这条古道走向是和驮山岭古道潘岱段相连还是和梧岙上行山脊线相连不得而知,有待日后择机去试走一趟。

观罢李山古寨,回程择简易公路下行至李山古村门前,右侧一棵据说有600余年的山村风水树—朴树,枝繁叶茂刚劲挺拔地竖立在村口,像威武的将军忠诚守候着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默默的护佑着搬离故土而迀居山下的主人。左侧有一块正面刻有李山古邨字样,背面刻有重修李山古道碑记行文的石碑,不远处还有一座新建仿古石亭一思乡亭。

择通山公路左侧新建游步道下行,在公路交叉口左侧,赫然见一洞拱形老城门,左右有联:“门望白云罗山、庙坐崎龙花潭地”,横批“花潭圣境”。上面塑有双龙戏味图案,再上方是八卦并点缀祥云,八卦图两边各有一个花瓶,虽然历经风吹日晒,依然是那么的祥和喜庆,充分体现了当年工匠的精湛手艺。

城门前一对青石狮子翘首坐立,似乎在等候着曾经的主人,来探访旧日故居和祖穴,记住乡愁,把根留住。这地方就是花台(花潭)古村,曾经也是原瑞安县林坑乡的行政中心,虽然是弹丸之地,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以前有自己的供销社和砖瓦厂及手工作坊,基本物资能保证自产自销。

告别花台古村,沿通山公路左侧游步道,穿过几个公路岔口直到起点,全程大约12公里,历时5小时许,圆满完成这次环线探索之路。

从这次探索之行来看,驮山岭古道还算比较原始完整的,虽然有个别路段被公路截断并长有杂草,但行走没有问题,一些茅草旺盛的地方已给予清理并挂有丝带,循迹即可。李山寨古道几近荒废,由新建游步道替代之,下行均顺通山公路左侧游步道即可到星光村李山寨古道石碑起点。

李山寨古道朴树前方山梁下行花台古村原古道被公路截断未曾给予连接,甚惜!这次未涉足,但猜测尚存可行,因为我几年前走过。如果有尝试去走这环线,可参考我的轨迹并给予改良,致谢!

Hash:70800ffc10a563279d1a80abe6eab8bc952d692b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