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官地村的传说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原创首发。

作者:聂建国

原平市段家堡乡官地村地处山区,在原平城西北31公里处。相传,唐朝李靖王曾在此设过王府,挂"兴安大观"牌匾,故曾名兴安镇。到明朝,因附近土地均属军地,农民租种,均称官地,故得名官地村。官地村早年是原平市官地乡乡政府所在地,2001年撤乡并镇,合并入段家堡乡。该村共570户,2200人,3236亩耕地,3139亩粮食作物,人均纯收入3150元,以农为主,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官地村位居宝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同时也是原平革命老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崞县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村西北约200米的奶奶山腰石口立“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关于官地村名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各种说法不一。近日笔者到村里探访了长者,了解了留传在当地百姓口中的传说,虽说是传说,竟也说得有板有眼,有名有姓,还涉及到当时的历史人物。

相传在明代,有一南蛮精通天相,夜观星宿,发现原平西北官地梁祥云缭绕,有一村庄状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村西有一巨石,石中有一“天眼”,再有三天三夜功德圆满,就要闭合。此地出了主子,主子现已三岁。这还了得,随后大价钱雇了一些本地的壮丁,上山要把龙脉挖断,坏了这里的风水。他们在龙身上找到了一个要害地段去挖,挖出一根水桶粗的芦芽根来。话说当时的幼主和母亲正在家中,刚吃过早饭,正在地上玩耍,也许挖到龙脉有所感应。幼主叫道“娘亲,快扶儿子上马。”母亲顺手拿起扫炕的条帚轻轻朝着幼主屁股一打,嘴上还念叨着,“你个灰娃,上马你还想上天咧!”俗话说,“耍把戏,接口气”。这不,一句话毁了一个主子。芦芽根瞬时流出了鲜红的血水,幼主一命归西。芦根断的地方挖的那个凹,就成了后来的土壑村。天眼未闭,就是现在村西的石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有幼主就得有保江山的文武大臣。文臣名叫周满,生于附近的暖套村。武官叫果增,生于官地村。因南蛮坏了风水,文、武官都没做成。咱先说果增,官地老早就出大碳,一天果增和他的父亲到代县卖碳。卖了一天,天近黄昏,找一客店休息。人也累了,马也乏了。吃过饭后,他们到马房铡草,不料铡刀太钝,切来费劲。果增就和他父亲说“爹呀你先扫槽,我回家扛铡刀,去去就来。”他父亲心想山高路远,哪能一下回去把刀扛来。不料槽刚扫好,刀就扛来,真乃神了。

风水坏了,好人也得变成灰鬼。果增成了远近闻名的强盗。他偷盗成性,屡被官府抓获。村里留传有“谁谁呀丢了东西,是果增也是果增(干的),不是果增也是果增(干的)”。有一年村里唱戏,全村老少都去看戏,唯有果增不在,正好被官方关着坐禁闭。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戏院看戏也是如此,男人一边,女人一边。有一妇女叫嚷丢了耳环,众妇女都摸摸自己的耳朵,说来也怪,但凡看戏的妇女只要戴有耳环的,同时丢了左耳的耳环。果增父亲说,今天果增不在,这下可不是我家果增干的。第二天下午,果增父亲开柜发现柜内放着半升耳环,他父亲拿出去让众人认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说法。

果增家在当地虽说不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但也家风纯厚,受人尊敬。家门不幸,出了这等灰鬼,惹来数不尽的麻烦,丢尽了脸面,让人好不气恼。有一天,果增和他父亲上山背柴,休息时又犟了几句。果增父亲趁果增不注意时推了果增一把,只见果增化作一只黑狐狸,顺沟而去。可怜一代武将出师未捷身先死!

再说文官周满。话说当年朝中有一阁老,山西山阴县人。说起这位阁老,还真有名有姓,阁老姓王,家居山西山阴县,大名王家屏,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素以“不畏权贵,不慕名利,刚直不阿,直言敢谏”,而闻名朝野。他刚入仕途,便秉笔直书首辅高拱的亲戚贪污国库向严嵩的爪牙行贿之事,又看不惯群臣们逢迎讨好权相张居正的媚态。一日皇上与阁老商议国是,时值严冬。皇上看到阁老衣衫单薄,就让阁老抱起炭盆取暖。常言到伴君如伴虎,侍奉君王一场空。阁老不觉一直端着火盆,烤焦了双手。劳心伤神,从此发誓儿孙不再做官。就想坏了自家风水,请了好多风水先生不曾奏效。

说起王阁老的家世,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当年有一南方术士得知王家坟地风水不错,今后定出大才。乔装打扮进入王家当长工,后用心机勾搭房东老婆,生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王阁老。当年张居正上京赶考,自己以为了得,打着天下第一的旗子。路中住宿,发现王阁老才学更胜一筹,大意不得,随后收起旗子。两人一路同行,同上考场,所作文章难分伯仲,主考大人定夺不了,启奏皇上。皇上命人将一通石碑放入水中,让他二人摸碑文。张居正一行一行摸用了十来分钟,王阁老只用手摸了一下,便说出了全文。张居正不服,说是他先摸的,王阁老记下了他的话,所以不能算胜出。后来皇上又带领他们到观日台日出,一决高下,张居正看东方,王阁老看西方太阳还未升起,霞光初照映红西天,王阁老胜出。

扯得太远,言归正转。周满闻此,就在门口嚷嚷,这风水坏不坏了,众人看到他是个讨吃鬼,正要赶走,阁爷听到就让人把他叫到府内。阁爷问他可有妙计,他说这有何难。他让仆役备好一张大糕桌,放到阁爷祖坟,桌四角各插一把铁锹在桌底下挖,一口气挖出七代阁爷,周满问还继续挖不?答:挖。直到把九代阁爷放尽。阁爷问周满要何酬谢,周满不要钱财。周满说老家无楸树,让阁老送些楸树给老家。阁爷命人在周满的老家种了一棵楸树。说来也怪,就阁爷种的这一个地方能活了,乡亲们把支生出来的小树苗挪到其它地方,无一成活。每年夏至前三天,铃铛开花,人称“金香炉”。周满叮嘱儿孙,他年我若客死他乡,定用草绳搬尸回还,草绳哪里断了,就埋在哪里。搬运周满的草绳正好在暖套村的笔尖山断了,笔尖山四面青石,正好在落尸处有一小处黄土,于是安葬在此。周满叮嘱儿孙三十年后把他的坟起到卧虎滩,可出一斗芝麻的官。等到三十年已过,儿孙们早把此事忘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才想起来,跑到笔尖山一看,四面青石早已长成一片,早年坟地踪影全无。

历史的风烟已去,只留下无数神奇的传说供后人品评。如今这几个村庄居于原平西山地区的大山深处,他们的后代生生不息,日起日落,再无昔日的神奇,过着平淡而宁静的日子。

作者简介:

聂建国,男,1974年5月生,原平市西镇乡三吉村人。1995年毕业于原平农校,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乡镇农科工作人员。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兼职作一个能抒写心灵感悟的作家,至今好梦难成。曾在原平市双惠种业工作十年,足迹遍布原平300多个村庄,深爱原平父老乡亲,关注乡村风俗民情,熟谙百姓酸甜苦辣,抒写农家鸡毛蒜皮,别称“原平活地图”。

Hash:9f4d64f0ab63d029eb392fbb175145b993b33990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