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项凭什么入选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6个项目入选,即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此外,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获评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

从2002年社科院设立考古学论坛评选六大考古新发现,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2018年为什么是这6项?据“中经文化产业”了解,其实,评选的标准一直没变。

首先,学术上要对各地建立文化谱系、填补时空空白有参考意义;

其次,考古理念的科学性和考古手段的科学性也是重要评判标准。

此次入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正是在填补我们未知的空白,也正是通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华文明的特质愈发完整清晰。

为中华文明谱系提供新的实证

据悉,此次考古新发现中,有不少填补了空白。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考古队通过对遗址内的夯土建筑、城墙、壕沟等遗迹,铸铜、制陶等手工业遗存,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文化特征,青铜礼器的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组合形式,以及芮公、芮太子等青铜器铭文的综合分析,推断此处应为芮国后期的都城及墓地,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个案。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考古发现向着更为纵深的方向发展,比过去的认识更为深入。“深入的前提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考古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的发现成果。”宋新潮说。

为观察区域文明提供新的视角

在六大考古新发现中,区域性的考古发现也成为亮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这些发现在区域内填补空白,解决了重大历史问题和学术问题。

为考古发掘手段提供新的探索

陈星灿介绍,在这些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被重视。精细发掘、综合性方法的应用也成为趋势。“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遥感考古等多学科,在考古中都有具体的应用。”

“今天的发掘与过去相比更为精细了,多学科的介入、手段的丰富,让我们‘看’的东西更多了。”宋新潮评价说。

1.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青塘遗址包括黄门岩1至4号洞穴、狮头岩、朱屋岩等多处洞穴地点,是华南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洞穴遗址。经过3年考古工作,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一万余件。

该遗址展现了华南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聚落形态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发展的新阶段及社会复杂程度,系统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2.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于1983年被发现。2012年开始,考古队员对遗址进行了发掘,确认该遗址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通过对城址的数次发掘,发现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等遗迹,从聚落形态角度揭示了屈家岭社会的发展。

北城垣外侧发现的王家塝墓地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遗址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3.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白灰面夯土墙体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核心区确认了至少4座大型夯土台基,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

遗址发现的大量精美玉礼器、中国最早的一批板瓦、筒瓦,加上规划有序的高层级院落、宏大的夯土台基工程,共同构成该遗址作为区域核心聚落的标志性要素,说明其具备了早期文明的基本特征,对于研究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价值。

4.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

刘家洼东周遗址于2016年底发现被盗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员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东区面积10余万平方米城址内,考古队员采集到陶鬲、盆、罐等春秋时期陶器残片。

在墓葬区发现墓葬150余座,虽遭严重盗掘,但仍清理出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等珍贵遗物。通过对出土遗迹、遗物的综合分析,推断这里当为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使得芮国的最后政治中心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

5.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至2018年,考古队员对城坝遗址进行了系统性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已清理各类遗迹438处,主要包括墓葬44座、水井11口、灰坑331个、城墙2段、城门1处、房址4座等,出土大量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物。城坝遗址所处的川东北地区,乃水陆要冲之地,先秦时期以来,是多种文化的接触地带,从目前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来看,呈现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复杂性和交融性。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讨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材料。

6.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太子城金代城址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目前东、西、南三面城墙存有地基,墙外有护城河。城内经发掘,共确认建筑基址67座、道路14条、排水沟2条,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砖瓦、鸱吻、脊兽等建筑构件为主。

该遗址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城址双重城垣、南北轴线、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7.科潘是玛雅文明著名王国

科潘遗址是王国的都城所在,位于洪都拉斯科潘省科潘墟镇。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科潘考古队,对科潘遗址贵族居住区拉斯塞布勒图拉斯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自2015年8月开始进行,目前已经完成对地表建筑的全面揭露,并完成了对北侧建筑与西侧建筑北部中部的系统隧道式发掘。

这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中美地区开展的第一个学术研究项目,其成果在2017年美洲考古学年会上发表,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将从多方面促进对科潘王国历史的深入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主编: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自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

编辑:刘园香

Hash:5b3a0ff6491bb32177891e0fd54a357c8476f60a

声明:此文由 中经文化产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