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村落记忆之友谊村(第十五期)

友谊村地处西郊土门地区北窑头片,东邻周家围墙和石家围墙村,南邻昆明路,西邻工农村,北与李家楼和颜家围墙接壤。包括王家下头、孙良街、孙家围墙、小土门四个自然村。

其前身为友谊队,是1958年公社化后由王家下头、梁家上头、孙良街三部分组成。1961年分为两个队,友谊一队全部是王家下头村民,友谊二队由王家下头部分村民和孙良街、梁家下头村民组成。1965年由于当时的潘家村公社对下属大队进行组合将友谊一队、友谊二队、孙家围墙、小土门队合并成友谊大队,至此就有了友谊村。其中的小土门村有必要专门表述一下:小土门村原在友谊村北约3公里的地方,由于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经济大建设占用了该村而整体搬迁到王家下头北邻,往后就成了友谊村的一个自然村。

该村先后隶属西安市第十二区、阿房区,西安市郊区、西安市雁塔区、西安市莲湖区管辖。并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社教、“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友谊村是西安市的蔬菜基地。在完成政府指令下达的蔬菜任务的同时,村集体还办有香醋厂、豆腐厂等村办企业。当时的劳动日价值0.9—1.2元。改革开放后,凭借政策和区域优势,先后办起铆焊厂、阀门厂、印刷厂、小土门印刷厂等村办企业。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民也开始自营出租车运输,办公司、搞建筑,开饭店、商店。年人均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并逐步住上了楼房。

村委会于2000年、2002年、2005年、2011年进行了换届选举。按照上级安排,全体村民实行户口改制,统一进行农转非。2008年3月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工作,6月村里组建了新经济组织,成立总公司,各小组也成立子公司。2009年4月完成了撤村建居工作,成立了友谊村社区。

友谊村人历来有崇尚武功、切磋武林优良传统,因而有“窑头小洪拳”“四门捶”等动作刚劲有力、套路行云流水的很有特色的拳种,许多人在磨练。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办起了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图书室有近2500本藏书,供村民工作学习之用。还办起了老年活动站,同时建有600平方的健身广场。另外还有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10年为了满足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成立了“长安友谊传统艺术院”。

代表性古迹:

(一)“十里窑头九里坑”。友谊村地处十里窑头的中心,在明清时期,因土质好,就成了建设西安城所用“砖瓦”等材料的基地。建好了西安城,却使北窑头变成了因制作砖瓦的一个“十里窑头”,形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窑坑。该村的“北岸窑坑”和孙家围墙村西的几个大坑都深达几十米,由于地下水的上涨而成为常年积水的涝池,另外还有村子周边深浅不一的多个土坑、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该村的一个独特的风景线。

(二)古庙遗风。1.在历史的长河中,村东有“北寺”,相传为唐代建筑,是盛唐时期道教的寺院。后由于兴佛薄道逐渐破败,加之烧窑取土,连遗址都没留下,只有口传的“北寺坑”。在20世纪60年代,村民在北寺坑取土时曾挖出了“石羊”,后来考古工作者在寺东约100米的地方发掘出国内唯一的唐代马蹄官窑。2.在村东“北寺”的南端原有“雷神庙”,据传建于明代,为该村及周边村民祈求平安丰收之所。民国期间因战乱被拆毁和烧毁,只留下了庙台上和庙台下两处遗踪。为雷神庙举办的每年一次的正月二十五庙会一直延续到1966年的正月二十五,后由于破四旧而终止。3.在村北原有北窑头有名的菩萨庙,该庙为当地居民祈求多福多子之地,香火旺盛,庙宇广有庙产。20世纪40年代经当地村民一致同意将庙宇转办成当地学府,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该地区第一个正式公办学校“北窑头小学”,1978年在学校翻建时曾挖出不少当时庙宇的遗物。

编辑: 莲湖区档案局

莲湖区地方志办公室

敬请关注:

Hash:8f5021af0360ef079090c3da86260701e13f8d78

声明:此文由 悦享莲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