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 ·历史 | 平定刀把城(二)

平定上城

霍树伟作

出了阳春楼,有三条通路,最南的一条绕着月城的城墙,平坦如砥,通往西南营、天宁寺;中间一条转向东边而下,坡陡,由砂石砌筑,靠墙处由四十四级石台阶,通往上湾、下湾一带,人称小坡;第三条为大道,出阳春楼直下的大坡,坡长而陡,下坡后经桥南街,过济川桥,直达十字街。以此走城里街下东关,上西关。坡长84米,最宽处8米,窄处4.1米,坡最高处12米,坡陡约成30度角,路里房屋依城墙而建,鳞次排列,路外长青石护栏,犹如青龙爬坡,阻止行人颠越。此坡叫阳坂坡,俗称大坡,原为乱石砌筑,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季,连降大雨,坡道被冲毁,路人难行。时任知州王继兰,募捐集资,备料凿石,于第二年春动工,历时五个月竣工。为此王继兰写了一篇《重修阳坂坡记》来记述这件事,“昔之巍巍称险者,今则䂱之使方,砻之使易,齐整紧凑,如砥斯平,又以石阑以防颠越。”大坡路面由一块块大沙石铺就,平整宽阔,虽经历了一百八十多年的春秋,依旧雄伟坚固,完好如故,只是路面被磨砺的光滑了许多。

关于阳坂坡,县城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乐平一财主家,大儿子与姨娘勾搭在一起。族人想霸其产业,一天夜里,合伙将两人捆在一起,并用快马将二人送至平定州衙,击鼓告状。知州宓大老爷见状,下令将二人下入大牢。让衙卒安排告状人在三义店(东关窦大人府西侧)住宿,并旌扬族人的“义举”。

与此同时,宓大老爷秘密在大牢中提出姨娘,用快马将姨娘走南门从城南,快速送回乐平,并将大儿子夫人连夜带回州衙,和大儿子捆绑在一起下入牢中。

第二天上午,其族人从三义店来州衙看审,宓大老爷当即从牢中提出二犯。族人一看是大儿子夫妇,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扫兴而归。

事后,大儿子的夫人拿着银子前来州衙感谢宓大老爷。宓大老爷婉言拒绝,对她说:“你有此心,就把阳春楼下的土大坡小坡用砂石铺起来。”夫人照办,从此有了沙石砌的大坡小坡。人们称其为“养汉坡”,后人见此名不 雅,遂改称“阳坂坡”。

白林 作

有人曾这样描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坡的情景:春天来到,小燕子从南方返回,在大坡边沿墙壁上的石头缝隙间筑巢栖息,因大坡下的马号曾为粮食骡马交易市场,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每日里成群的燕子,时而盘旋,时而翱翔,不时发出呢喃的声音,让行人停下了驻足观看。夏日时分,大坡上的石头,被雨水洗刷刷干干净净,有小草或是小花从边墙的石缝里,挤了出来,让人感叹顽强的生命力。秋日里天高气爽,登上大坡的最高处,平定下城尽收眼底,青砖瓦房鳞次栉比,树木染上了金黄的色彩,将下城打扮得分外妖娆。冬日光景,大坡又变成了天然的滑雪场,孩童们各显神通,把木板,铁锹甚至砖块作为滑雪工具。乐此不疲地爬上滑下,有时大人们也会加入其中,全然不顾寒冬带来的丝丝寒意。

在月城里榆关门对面还有一个龙天土地祠,这个土地祠原来在州署里面,后来历任州官觉得在州署供个小土地,有碍大雅,想迁出去,又怕触犯神灵,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州官王池在榆关门外,坐东朝西盖了3间正殿,将 龙天土地祠迁到这里。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修,并建了大门。民国年间,州人田忠在此开设平定第一家书店“新华书社”,专门承包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后来营业扩大后书店迁移到学门街路南(原工商银行)改名中华书局,除供本县学校课本,还负责向外县提供服务,民国26年(1937)日本侵略平定,学校停办,该书店随即倒闭。往南是旅店、榆关实验小学(现在是废弃了自来水塔附近),往北是劝学所,以及一些贫苦人家住所,诸如打更、吹鼓手,甚至叫花子等。印证了“闾左”的古代城市建设格局。我上世纪80年代在平定师范读书的时候,这里变成了生产队的打谷场,上面经常堆放一些麦秸、谷穰之类的物品,后逐渐修成了民房,现在部分民房已被拆,真是变化之快,令人惊叹。

平定州署在上城的东北角,北面和东面紧贴城墙,州署是一州的最高行政机关。平定上城衙署始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金大定二年(1162),升为州,辖平定、乐平二县。明洪武三年(1370),知州程宗道修筑州署。这是在经过兵燹后的金、元州署旧址上重建的。

乾隆三十年(1765),知州陶易重新修整了大堂三间,堂前悬额“忠爱”二字。大堂有东、西耳房各一间,东面的一间为官厅,是官员休息的地方;西面的一间为库房。大堂的前面是宽阔的月台,月台下面东庑是课、程、礼、户四房及快手班房;西庑是承发、兵、刑、工四房及民壮皂隶。正前面为仪门,仪门外的东面为高积仓、土地祠;西为收粮柜、监狱、马快、班房。仪门正前面是大门,大门外有一对石狮子。门外大街有一对过街牌坊:东面为“京华右府”坊,西面为“冀晋东藩”坊。

大堂后面是内宅院,左右门房各一,再后有二堂五间,山西布政使朱圭题额“静如堂”。左右厢房各三间,西厢房为客座,知州金明源题额“学陋轩”,东厢房“紫梅轩”,轩前为内宅。

此外,州署周围还有很多办事机构,诸如州判署、都察院、布政司、按察司、学院行署等。

李成国 作

民国二年(1913年),州署改为平定县行政公署,在旧州的署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办事机构设施及名称多有变更。1949年,平定师范附属小学在此建立。

家住嘉河曾在上城读书和工作的李玉玲先生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定县政府门楼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两个石柱子依旧直通门楼,只是没有了平定县政府的字样和钟表旗帜图案,大门口镶嵌了一道铁门,门框上方镶嵌着“山西省平定县附属小学校”和两只飞翔的鸽子。进入大门是一个坡道,坡道上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阔的田径场,这个田径场是五六十年代平定师范的学生利于课余时间,用筐运土垫起来的(因为州署的地势低于学院行署),是当时承办全县运动会和师范校运会的唯一场所。田径场的西面有小门与平定师范相通,田径场的北面是学校办公区和教学区。教学区最北面有两个大教室,是由官署二堂改建而成的,每个教室里都有一根柱子,靠北面的窗户很高,教室前方不远处有一块影壁,上有“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字体。两边是教师的办公的青砖瓦房,靠西边还有教室和粉笔厂。

来源:平定民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平定县文化旅游

雄关秀水

文献名邦

古州平定

物塑万象

Hash:1b846e8cd0578347bcfd4f3b4fc1b822288c2c76

声明:此文由 无边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