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还是资敌:李成梁为什么要放弃辽东宽甸六堡?

明万历年间辽东总兵李成梁,开启了辽东武人统治辽东的时代

李成梁(公元1526年—公元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万历年间名将。曾任明朝辽东总兵,镇守辽东数十年,战功卓著,武功赫赫,如明史所载:“成梁镇辽东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赠岁赐稠爹。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使锐意封拜,师出必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朝镇守辽东的百战名将,却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将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为由放弃,致使辽东女真获得此丰腴之地,实力大增。那么,作为一位以有谋略、善战阵得名将,李成梁为什么要放弃宽甸六堡?他的放弃决定又为之后的辽东局势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宽甸六堡的位置大致在今天辽宁丹东市境内,东临朝鲜,北接吉林地理位置重要

万历时期的明朝宽奠六堡

明万历初年,兵部侍郎汪道昆巡阅辽东边境,李成梁向其建议移建孤山堡至张其哈刺甸,险山堡于宽甸,并沿江设新安四堡于长甸、长岭诸处,并以孤山堡、险山堡镇守参将驻守,拓地七八百里,收耕牧之利,以巩固新拓土地。该建议后经明朝廷认可,六堡开始兴建,经万历元年至万历五年间,明朝先后修建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堡,至此宽甸六堡先后建成。

李成梁所奏请修建的六堡其地理位置,明史记载此六堡:“南捍卫所,东控朝鲜,西屏辽沈,北扼强胡,盖全辽屹屹之局防,国家永永之大利也。”另外,“抚顺以北,清河以南,女真诸部皆受约束。”可见其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时,这六堡所处之地土肥水美,东临朝鲜,既有货物贸易的便利,又能大大开拓土地从事粮食生产,以至“自是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户。”六堡建堡之后,土地开发,粮食产量大增,人口也迅速增长,逐渐成为明朝在辽东东南部一块重要的军事驻屯据点。

李成梁对宽甸六堡的弃守可以说是明朝在辽东防御收缩的开始

匪夷所思的弃守

然而,宽奠六堡作为明朝在辽东难得的一块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军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军屯要地,却在之后由李成梁轻而易举的送给了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李成梁以宽奠六堡之地孤悬难守,向明朝廷建议放弃,之后迁徙六堡居民回辽东腹地,而居民安土重迁,不肯迁徙,则派遣大军驱逐赶走,六堡居民死者无数。经过这样的残酷手段,李成梁彻底放弃了宽奠六堡,而他放弃六堡的内在原因今人无法得知,但从放弃六堡的结果上看,实在让人不解。

建州女真大发展

明朝弃守宽奠六堡后,原先受制于六堡地理位置限制和驻军威胁的建州女真部迅速做出反应,立即派遣军队和部落民接收六堡所属之地和遗留的房舍、工具,同时,接收大量遭明军遗弃或不肯随明军内迁的六堡遗民,而随着这些遗民假如建州女真部落,大大提高了女真内部的农业生产水平,此后建州女真以此为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了军粮储备,实力获得长足发展。

弃守六堡恶果显现

就在李成梁舍弃六堡之后,明朝朝廷在得知建州女真首领努儿哈赤接收六堡土地、遗民的消息后,竟然以接纳辽民之名赏赐努尔哈赤,而弃守六堡的恶果也随即开始显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中记载,六堡弃守后“……建州遣使问清河沿边参直复入送车价,语轻中国,边吏仓皇请兵设防……”。建州女真以此为基地,向南可直接威胁朝鲜,向西、向北可直接长驱直入,进入辽河平原,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中出现了巨大漏洞。

六堡之地的丧失,不仅使得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安然得到这片沃土,六堡呼应朝鲜,南制女真的地利优势也荡然无存,辽东藩篱尽撤,而且也使得崛起中的建州女真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明朝的虚弱与外强中干,明军在辽东的衰落已经势不可挡,这使努尔哈赤更加明确了日后反叛的信心,同时也是其以此为契机,积攒了巨大的实力,为此后进攻抚顺、辽阳沈阳等做好了充分准备。

六堡弃守乃至整个建州女真的坐大,李成梁个人确有一定的责任

六堡弃守的原因猜测

或许站在李成梁的角度来看,虽然早期开拓六堡时,他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六堡地理位置对明朝辽东边防的重要性,但随着辽东局势的发展,尤其是辽东李氏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上,放弃六堡就不足为奇,理由充足了。

作为此时仍臣服于明朝的努尔哈赤,李成梁活着时也许有自信钳制这个颇具才敢、有实力的女真酋长,而他的恭顺与谨慎,建州女真臣服之下的表现或许足以让已英雄暮年的李成梁放松警惕。作为努尔哈赤忠心的赏赐,李成梁自然也频频示好,结好这个辽东新晋崛起的势力,避免辽东李家在与女真的战争中走向衰落。但这种单方面的无限度的妥协和笼络,在李成梁死后便迅速幻化成威胁帝国存亡的巨大力量。

李成梁死后,明朝在辽东的局势越加糜烂,最终演化成决定王朝安危的因素

李成梁的责任

无论历史上李成梁弃守宽甸六堡是出于何种原因,但从六堡弃守的后果来看,确实是对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正如明末辽东名将,辽东经略熊廷弼抨击李成梁的奏疏所载“……成梁身为抚镇,不能开疆拓土,而反擎数百里膏腆土地,拱手奉夷,削陛下之边疆……中国与属夷献血为誓,从古未有,况镌夷碑,悖语垢词,传丑万世,使陛下受城下之辱……不胜一念贪功之私,遂致丧地辱国,而犹内外通同,务为欺周以冒陛下之秩荫……臣有一于此者,法无赦,臣谓揖与成梁当斩也……”以汉贼之名要求严惩丧权辱国的罪魁,其评语不可谓不重,由此可见李成梁在这件事上确实存在重大的失误和责任。

Hash:308696a8f2d213dd9fa433f97881b016b0c9cae7

声明:此文由 采莲南塘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