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屡遭“光顾”,考古队竟挖出了道教“宝物”,专家:禁止出国

想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漫长岁月也孕生出诸多宗教派别;当然,目前较为兴盛的多为佛教,但其并非本土所生,这里单说“道教”。对历史熟悉的朋友或许知道,“道教”以太上老君为尊,而民间则更多的理解为“老子”;追根溯源,道教型于汉,兴与唐,由于历史太过久远,仍存于世的道家遗址少之又少。就在山西运城境内有一片废墟,传说曾是一座规模浩大的道观——“景云宫”;随着“考古”的兴起,这片“废墟”中也出现了一件“宝物”,之后专家还将其定义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说到这就要讲一段传说了,无论是“封神榜”也好,“西游记”也罢,但凡佛道两家的得道上仙,其都有随身“法宝”;在民间也有类似说法,但凡佛庙、道观中同样藏有“宝物”。也正是这个原因,这片废墟就成了诸多人梦想的发财之地,甚至有人拿着“金属探测仪”到这里勘探;其实注意到这片“遗址”的还有考古专家,就在1957年时,山西文物部门组织了一次文物普查活动,“景云宫遗址”自然成了主要对象。这里说明一下,之所以称之为“景云宫”,因为当地古县志有载“唐景云年间建,名景云宫”;而废墟中尚有残碑,上刻“景云观”,两者虽记载稍有不同,但也能反映出此遗址的规模。

同时要强调一点,残碑中还记载有一尊“宝物”——常阳太尊,又称“常阳天尊”的石像;可惜的是,这尊道家“宝物”早已不见其踪,那会不会已经在千年岁月中“消失”了呢?公正的说,当时的考古勘探活动并不顺利,数月间竟然连块盛唐砖瓦都没找到,就在大家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考古队员却有了新的发现;最初时这位队员并未抱有期望,但随着一铁锹的落下,居然震得手臂发麻,扒开覆土一看,露出来的是一块汉白玉的石头,隐约间似乎还刻有字迹。

说到这儿或许有朋友已经猜出来了,这就是今天的“常阳太尊石像”;但在当时却并未引起注意,反倒是座底的字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经考古专家鉴定后才得知,这尊“石像”竟然就是道家天尊,传说中的“太上老君”——老子;由于是道家至宝,这里不敢妄加评论,仅简单的介绍一下。整尊石像高约1.5米,以白石(汉白玉)为料雕刻而成;“天尊”头戴莲花冠,面相丰腴,颌下蓄髯,双目细长,神态安详。其身着宽大道袍,单腿盘坐,凭几仅见外侧一腿,为道家“虎足形”,右手持扇,左手扶案几;如果单纯以雕刻技艺来看,其造型丰颐,线条圆润流畅,属于典型的“盛唐雍容”雕工手法。

“常阳天尊像”的最下部为“青灰石岩”制成,基座厚约21.5cm,整体呈正方形,以四层台阶为主要形制;第一层四周刻有莲花、忍冬、仙鹤等道家瑞物;二三四层均素面无纹,正面目前保存完好,其余三面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在其底座的正面刻“天尊像铭”序,左右两侧线刻弟子道士像和供养人姓氏,也正是这段“铭序”,专家才最终确定这是一件道家“宝物”;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要问了:仅是一尊“石像”而已,道观中多有供奉,为什么到这里就成“宝物”了?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道教历史说起,当然,这里仅简单叙诉,或不够准确。所谓“道教”乃是我国本土所生,最初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直到东汉,类似的“道教组织”得以兴盛,其中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最为知名。之后“张道陵”创建祖师道,专家认为这一节点正是“道教”基本成型的时间,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在汉唐过渡的这段时间中,“老子”已是公认的道家祖师,因其名为“李耳”,盛唐皇室也为李姓,便尊封为“玄元傲帝”,并以老子为李唐之祖。至此,盛唐广建道观,塑像成群,道教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与此同时,由于唐朝的开放,儒家和佛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渐就形成了道、儒、佛三教并存的场景,其中尤以“道教”最为鼎盛。

有熟悉道家历史的朋友或许有疑问了:老子即为“太上老君”或“玄元傲帝”,这些名讳都有史可查,但这个“常阳天尊”却在典籍中少有出现,考古专家又是怎么确定它就是“老子”呢?这里说明一下,最终确认的可不是考古专家,而是残碑和石像的铭文记载;至于为什么称为“常阳”,专家虽不能确定,但在史料中也有些许记载。被所公认的基本有三种观点,一种代表“山”,《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人也”、第二种代表“地”,《墨子》记载“昔者舜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第三种则有“永恒”之意,《玉篇》解释为“常,恒也;阳,天之气也”。

专家虽不清楚“常阳”究竟是根据哪一种解释来的,不过以历史来看,东汉道教初起,即奉老子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为尊神,或许上述三种涵义都有包括;不管怎么说,它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一尊老子石像,因此如今的道家弟子仍尊其为“宝物”,2002年,这尊“常阳天尊石像”又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Hash:245c887059666554d0b312a9f55f79ba9dc3c4a7

声明:此文由 文化大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