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阳老地名,马王庙,故事多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阳老地名,马王庙,故事多

马王庙是一个贵阳人都很熟悉的地名,它距离贵阳老城区十多里地,在一个高坡顶上,是过去贵阳人西出的必经之道。清朝中叶,这里曾修建有一座寺庙,供奉着马王爷,因而,这座庙就叫作“马王庙”。此庙小有名气,人们就把寺庙所在的这片区域,都称为“马王庙”。实际上,“马王庙”在民国年间就已毁坏不存,但地名却一直沿用下来。

你不知道的贵州 00:00 / -

说到马王庙,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过去老贵阳曾出现过四座“马王庙”:一座在府城东面,即贵山街;另一座在府城南面,即今都司路;还有一座在马棚街,即今新华路;最后一座就是咱们刚刚讲的这座马王庙。按过去贵阳老城的范围,前两座马王庙在城里,后两座在城外。

马王庙,有的供商纣王的儿子殷郊,有的供西汉养马能手金日碑,有的供东汉大臣马援,有的供民间传说中的白花马,有的供神话故事中的天驷星。其中有人有神,有的从人到神,有的又从畜到人。

其实,人们修建马王庙是农耕文化的神化反映,是一种虔诚的自然崇拜。农耕社会离不开马,人们希望它繁衍兴旺,于是就创造出一个马王的形象来加以供奉,以寄托自己的期望和情志。其他如牛王庙、八腊庙、雷主庙、龙王庙、火神庙和土地庙等都是自然崇拜的体现。附带说一个奇怪的现象,贵州各地有很多马王庙,但少有牛王庙。贵州岩画中,马的形象频频出现,但很少看到牛的影子。按说,贵州土著贵牛和崇牛的情怀全国少见,牛更有条件被神化。但个中缘由,直到今天也未能找到答案。

中国成立之前的马王庙是很荒凉的,村寨也不多。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政府把西南运输局在中山门外的贵州汽车大修厂,迁往马王庙,这里的人才逐渐多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贵州汽车制造厂、贵州橡胶制品厂等十几个大厂,逐步落户马王庙及其附近,这里成了一个不小的工业区。这些厂都是几千人的大厂,连职工家属在内,每厂接近万人。

往马王庙去的分岔路口

1964年为了满足这一地区子女读书的需要,贵阳市教育局在此修建二十四中。1978年,贵阳教师进修学院由相宝山迁到马王庙,利用二十四中校舍开办“贵阳师院大专班”。由于它是办在马王庙的师范性质的大学,因此人们把它简称为“马师大”。只是,多年来,贵阳老百姓不知道“贵阳师院大专班”这个称呼,也不知道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获国家批准的“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但一说“马师大”,谁都知道。

昔日的马王庙,已随着观山湖区的发展,旧貌换新颜。“马师大”在21世纪初,也与金筑大学合并为贵阳学院,落址龙洞堡。当年马王庙和“马师大”的人事情景虽已成为历史,但对于曾在那里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的人们,却永远都不会忘记。

体验多彩贵州 乐享温暖人生

一键转发,为贵州点赞!

资料来源:谢红生主编,《贵阳地名故事 4》。

南明检察院邀您关注《你不知道的贵州》

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 00:00 / -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收藏

举报

Hash:74a278c9cb55e4eff1e6488ac0fad6c852b26e47

声明:此文由 二三里资讯贵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