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佛龛的传说

千佛指三世十方诸佛群像,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北魏时期佛教主要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榆树洼石窟佛龛正是北魏开凿的常用雕塑凿刻手法。大家出的窑洞,抬头仰望摩崖石刻之山势,只见它背靠巍峨雄伟山脉,是一处突兀耸立的奇崖绝壁。侧面是那黑黝黝的山洞,只可惜没有钻入山洞一看究竟,看到窑洞建在了摩崖石刻的前面,起到了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我们一个个紧身贴着悬崖峭壁,登着尺许宽窄的石阶路向上攀,低头是眼晕的深沟,友友们发现崖壁上生长着柴胡等几种药材,也看到了山丹丹花、二月兰和叫不出名字的其他野山花。当大家战战兢兢攀援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又转回到了铁佛塔下面的石台阶,原来只不过是转了一个大圈,突然间感悟到一条佛经名句:“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民间传说千佛寺佛龛的出现是不可相信的,为什么北魏时期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雕凿了规模并不大却非常精美的佛龛呢?笔者根据历史推断为:是汉明帝他的一个“金人梦”,把佛教文化从天竺国请入了中国。北魏灭了北凉统一北方后定都平城大同市),因为帝王们都信奉佛教,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布,盛行在山崖陡壁上开凿洞窟形成佛教建筑,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文成帝开凿云冈石窟镌建佛像敦煌石窟它虽然开凿于前秦时期,在北魏以前开凿的洞窟规模还比较小,北魏文成帝在平定北凉时就拜访过敦煌石窟,所以他决定在开凿云冈石窟的同时,派出一个由官员、工匠和后勤保障上百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平城(大同市)出发,去甘肃敦煌开凿莫高窟。这一支队伍经过洪涛山的时候正是四五月份,当他们车马劳顿翻山越岭走到山阴县口子梁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刻,带队的官员站在山的最高处向四处眺望,他看到远处桃花盛开的地方升起了袅袅炊烟,他命令队伍向那个有村庄的方向前行,他们晚上就安营扎寨住在了富家村。

这个带队的官员去甘肃敦煌开凿石窟可是领了皇帝圣旨有期限的,所以他一晚上没有睡踏实,早早地就起来去桃花林转悠,当他下到村南沟底的时候,猛然抬头看到了这一处悬崖峭壁,他上前用手一摸石壁的石质细密坚硬,类似于云冈石窟的石材非常适合开凿佛龛,一个念头生了出来,何不在此考验一下匠人的雕凿工艺和速度?况且这峭壁下还有一个自然平台,雕凿佛像还不需要搭架,简直就是天意。于是乎,他立即返回村子召集起匠人们,说昨天晚上梦到千佛在村南山上的桃树林开法会,我早晨去哪里看了正好有一处石壁,这佛意的安排,给大家三天时间每人在石壁上雕凿一个佛龛。就这样五十五个匠人在三天的大比武中,各自拿出看家本事,雕凿出神态各异,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一佛二侍者,或者是二菩萨,或者是佛与弟子,或者是护法诸天佛等造型精美的佛龛。这五十五个佛龛风格古朴精美,特点是尖楣圆拱龛千佛,这正是云冈早期洞窟的基础造像的开凿艺术手法,榆树洼千佛寺的雕刻时间大致接近于云冈早期开凿的年代,这个只是笔者的推定,还需要考古学家来考证。

Hash:abe1960924d91fb7f7ebc4b62c7277f731e29829

声明:此文由 十一点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