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一600年祠堂今天落成“入伙”,九旬老人都专程赶回捧场!

今天早上

三屯社区曾氏大宗祠外彩旗飘扬

锣鼓声、炮仗声阵阵,喜庆洋洋

曾氏大宗祠举行重建开光典礼

场面声势浩荡

据了解,曾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7年3月开始重建,经过十个月的精雕细磨,2017年12月竣工,并于今日正式“入伙”。

现场: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曾氏大宗祠内,喜庆横幅、灯笼挂满祠堂,到处都是一片红彤彤的,宗祠经重修后碧瓦青墙,恢弘大气。据介绍,曾氏大宗祠占地600多平方米,结构为三进式祠堂。

开光庆典在早上11点正式开始,随着阵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炮仗声下,多位曾氏长者共同为“曾氏大宗祠”揭牌,此时四门礼炮车也向空中用力地飞射出长长的彩带,宣布曾氏大宗祠正式“入伙”。

“哇,好!……”随后进行大型高桩醒狮表演,只见6只生龙活虎的醒狮分成两队,一跃“飞”上约3米高梅花桩,在空中上窜下跳,摇头摆尾,表演了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时,演出赢得现场一片叫好声。

据介绍,这只是祠堂典礼其中的一部分,在昨天晚上11点祠堂,仪式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厚街人向来都有择好日子好时辰办‘入伙’,昨晚11点至今天凌晨1点的时辰八字好,所以就在这个时辰举办。”

多名宗亲从外地赶回来参加

小编在现场看到,祠堂热闹的重修开光典礼吸引了诸多村民参加以及不少外来人围观,令到祠堂里外一度水泄不通。尤其是有不少外地宗亲还特意赶回来参加“入伙”仪式,有茂名、道滘、南城等多个地方的宗亲。今年91岁的曾东妹就是其中一位,他激动地告诉小编,他是从南城专程回来的,得知曾氏大宗祠重修的很漂亮,就回来看看凑下热闹,果真让他很欢喜。

村民捐款160多万元庆祠堂“入伙”

据介绍,曾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岁月的冲刷下,祠堂逐渐残旧,村民一致提议应重建宗祠,复其原貌。在厚街镇政府以及三屯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曾氏大宗祠便于2017年3月开始重建,经过十个月的精雕细磨,2017年12月竣工,一共耗资430多万元。

曾氏大宗祠重修后,村民非常高兴,便自发踊跃筹款举行祠堂开光典礼。在祠堂门外,立着一块“曾氏大宗祠开光典礼募捐芳名录”,上面写着密密麻麻捐款人的姓名及捐款款项,目前一共有300多人捐款,捐款金额达160多万元。

其中宗亲曾旭棠捐了15万元。曾旭棠说,他很早就搬出上屯居住了,但时刻不忘自己的根所在地,去年得知曾氏大宗祠要重建的消息后,马上就联系社区进行捐款。“这是一间有600多年历史的祠堂,作为曾氏子孙后代,我们不能忘记先祖留下的东西,更要尽一份力量铸成祠堂重建和恢复历史文物。”

据了解,今天晚上,曾氏宗亲还在上屯广场宴摆160多围酒席庆祝祠堂“入伙”。

祠堂历史:

祠堂经历2次失火仅剩首进

重修后的曾氏大宗祠看上去端庄大气,但在还未重修前的样子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得到。据今年70多岁的曾叔介绍,在1958年,由于多种原因,原本三进式的祠堂拆掉了二进和三进,进剩下首进。后来在2012年和2016年,曾氏大宗祠又经过2次失火,连仅剩下的首进都被烧的面目全非了。“很多人经过祠堂时,都觉得这哪像一栋祠堂,更像一间无人要的破屋子。”

有一块600多年历史碑记

在祠堂外,还立着一块用石头砌成的碑记,上面写着“曾宅军山界”,原来这是整栋祠堂唯一保留完整至今的文物,有600多年历史。为何碑记上写着“军山界”呢?曾叔说,曾氏大宗祠的始建人叫曾仕从,他的爸爸是军人。明朝初期曾仕从到上屯落村,这就有了后来“军佬立村”之称。当时,购买一块地就有一块碑记,就相当于如今的“土地证”,所以曾氏大宗祠的碑记上写着“军山界”,代表这块地是军人的地。

文稿:黄艳敏

图片:罗志高 谢超均

视频:谢超均

编辑:涂丫

Hash:2d7640b9c2a0c57ed0fe30d86a67aee2f44970f3

声明:此文由 厚街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