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邳,中邳,下邳;上邽,下邽;上庸

搜狐号:话说大地七千年,敬请关注。

正文:

上邳,中邳,下邳,在本号以前发出的两篇文章,《商周古国邳国、挚国和两个薛国,以及“狡兔三窟”》、《沛县,沛公,沛郡,沛国谯县,谯郡 》这两篇中,已经说过。下邳,在三国时期,是徐州首府,因此,刘备、吕布、曹操等,在此争夺,故事多多,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

上庸,商周时期的庸国之地,虽然在现在的湖北省境内,但是在三国时,属于益州的汉中郡,上庸位于山区,与荆州襄阳樊城江陵等,相距遥远,因此,当时刘备方面虽有刘封、孟达率领五千兵马驻守此城,但是救关羽是来不及的,并且,此地地处山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兵力也不多,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不过,上庸虽然地处一隅,但是,其地理位置还是很有特点的,从这里可以直达长安或者许都,如果关羽能守住荆州的话,上庸确实很有价值,一是位于荆州和益州的中间点,可以起呼应和连接作用,再者,这里出兵长安或者许都,可以多一路打击曹魏的力量,关键时刻,可以起到一支奇兵的作用。

可惜关羽失荆州,刘封被杀,孟达向曹魏投降,此处归于曹魏。司马懿崛起后,孟达又想复归蜀汉,被司马懿一战击败,上庸仍牢牢地掌握在魏晋手中。蜀汉如能收复上庸,或者北伐的情形会有一些变化,可惜,精明强干的司马懿没有给蜀汉这个机会。

再说说上邽,下邽。邽,发音为GUI。上邽,今甘肃清水县,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分别位于渭河的上游和下游。在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皆发生过上邽之战。其中,诸葛亮主政时期,231年(蜀汉后主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首次与诸葛亮交手,率魏军自上邽出发,诸葛亮避其锋芒,迂回到其身后,攻下了郭淮镇守的上邽,并且割取了上邽一带的麦子,郭淮将功补过,从羌人那里连抢带骗弄了一点粮食,否则司马懿部队将会不战自溃。256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九年),大将军姜维北伐,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失期未至,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军伤亡不少,姜维被迫撤兵,自贬为后将军,仍行大将军之职。

上邽,下邽得名的由来,是这样的,前688年,春秋前期,秦武公在位期间,征服了陇山以西的邽戎、冀戎,设立了华夏最早的县,邽县和冀县。这位秦武公,是后来称霸西戎的秦穆公的伯父,他东征西讨,不但平定了陇山以西,并且大举东进,向陇山以东进兵,征服了关中地区,后来秦穆公在西方的霸业,实际上是这位伯父打下的基础。秦武公在征服关中渭水流域之后,将一部分邽戎迁居渭水下游,建立了下邽,即现在的渭南,原先的邽县,改称上邽。

这还不是邽戎的全部,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一部分邽戎东迁,一部分到达黄河中下游,商代山东半岛的蒲姑国,其名称中的“姑”,就来源于邽戎,邽人成为蒲姑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转向南下,先是到达湖南,因此,湖南南部有了桂阳,然后他们又达到广西,从此定居于广西。他们喜爱树木,将一种树木以他们的族名命名为桂树,广西首府因此称为桂林,并且广西简称桂。

顺带说一句,湖南南部的桂阳,在三国时期也很有名,当时是荆州的桂阳郡。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趁机从曹军手中夺取了荆州南部各郡,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等郡,就是此时归于刘备的,关公战长沙、赵云取桂阳的故事,广为流传,魏延也是在此时归于刘备的。215年,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湘水以东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

历史真的是很有意思,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凉州上邽,与赵云夺取的荆州桂阳,皆与春秋时期的邽戎有关,更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征服的山东半岛的蒲姑,以及今日的桂林与广西,也都与邽戎有关。

Hash:a4eebcd8c299346657777e42b1099c2ccac70d63

声明:此文由 话说大地七千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