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面积113公顷,副中心将建绿色遗址公园!市民可体验考古挖掘

沉睡千年后,位于副中心的

路县故城遗址

将以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了解到:

近日,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一期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开始调度。

据了解

路县故城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北侧紧邻减河。 遗址公园规划面积约113公顷。

考古挖掘显示,路县故城遗址是 西汉时期渔阳郡下辖路县的治所。 既是北京最重要的大遗址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遗址。

2017年4月,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入选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为配合考古挖掘,遗址公园计划统一设计, 分两期建设——

★一期为城墙外的保护区域和核心区的城墙部分(约58.4公顷)。古城墙遗址上覆土2至2.5米,种植高大乔木,恢复古城墙轮廓。古城外以 城市公园标准进行永久绿化,实施绿化面积876亩。

★二期为除城墙外的核心区域(约29.5公顷)。古城内以考古初勘结论为依据,采用种植容器苗和装配式 木栈道、玻璃栈桥等方式,随考古挖掘进度移动,营造 互动式考古体验。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设计定位为 “功能多样性、文化可视性的示范性遗址公园”。

这个定位确定了三个设计理念:

活文化——以文物保护为主体,原真性表述汉文化的古拙意趣。

展绿境——以生态绿色为依托,生态再现汉代古城的隽永气势。

创新意——以游学科普为特色,探索亲民考古游园的创新先例。

基于保护文物的原则,采用 堆土模拟故城城墙,恢复城内路网,在城墙顶上列植乔木,凸显古城轮廓。

全园以 百姓之城为理念,充分展示考古成果。利用高参与度的主题场地,汉风古韵的小品、构筑物等 展现汉代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场景。

将遗址公园内丰字沟水系与南侧行政办公区水系贯通,结合旱溪解决园内的排水,增加园内 滨水体验。

未来丰字沟端口将与减河连通。同时利用微地形、旱溪、高低草地、生态绿岛相结合共同打造 多样的植物空间,保留现状大树,营造出 四季特色景观。

遗址公园将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古城遗址展示区,护城河遗址展示区,文化互动区,滨水景观区,文化游赏区。

通过借鉴明城墙遗址公园案例,路县故城遗址公园 外围绿色休闲景观带主要以烘托故城主体、满足公园功能、构建绿色基底为设计原则,最终打造突出 文化科普、趣味体验、功能复合的绿色休闲景观带。

遗址公园入口处,利用故城遗址区内挖掘出的 考古文化断层面作为墙体元素,配上遗址公园的名字,自然地突显出遗址公园的文化特性与特色,意味着历史文化体验的开篇。

中轴道路复原展示区的中轴土路上,通过 汉代车辙印、百姓的脚印等来营造 汉代故城城门口车水马龙繁荣景象。道路两侧配置 汉风系列灯具、座椅等,营造古朴氛围。

文化休闲场地为市民提供 户外交流休闲空间,草坪中点缀出土于此地的 仿汉文物,让市民在游憩间感受科普环境。

结合考古资料,利用景观手段设计模拟考古体验区。利用探坑的形式, 设置下沉式活动空间,契合遗址公园的整体景观氛围。

在探坑中,对汉代百姓的房屋布局形态、生活起居的场景进行意向型复原, 打造多样户外的游赏体验。

在覆盖保护后,使用 三维动画等计算机先进技术将图像、声音、动画、虚拟现实、交互式操作等虚拟展示手段结合运用在遗址展示中。

在模拟考古探坑中 预埋一些仿制的文物——让市民与孩童能参与到考古挖掘的过程中,娱乐嬉戏的同时起到科普的效果。考古体验区被林荫覆盖,形成绿色遗址公园。

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Hash:529533bf178d50c76a047764a7761a02af253af9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