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决定为白鹭熄灯,它还配不上一个热搜?

迎着夕阳落日,一万只候鸟出现在在北京北部官厅水库的滩涂上。它们降落、鸣叫、嬉戏、觅食,场面热闹无比。人类正在盯着它们。

这些水域正是候鸟们的中转休息地。野保队员巡护时,要不断穿越芦苇荡蒲草荡,淤泥没过了他们的小腿。

“今年高峰期的特点就是特别猛烈……候鸟们铺天盖地一股脑地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往年没有遇到过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北京黑豹野保站站长李理昨日说。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而中国的的候鸟种类有600余种,占全世界候鸟的20%。如今秋冬季节,正是鸟类迁徙的高峰期。全球候鸟迁徙线路主要有八条,其中三条从我国经过,在这些线路上,一个叫蓝山的小县城,因为为候鸟拉闸关灯,出了名。

“让鸟儿们继续赶路”

湖南永州蓝山县忽然间火了,是因为一条本地新闻——《我县熄灭城市射灯为候鸟让道》。于是人们知道了这个小县城不是搞咖啡产业的,而是一个会为了白鹭顺利赶路而熄灭广场上所有射灯的暖心之地。

事情源于9月的一个晚上。在薄雾中,人们发现,在蓝山县三蓝广场周围的绿化树上,成群白鹭忽而骤起,绕着广场的射灯乱飞,在一圈一圈的盘旋后,这些白鹭失去了体力,纷纷又落在树上。看似,跌跌撞撞的它们飞不走了。

三蓝广场两侧,有12个路灯,以及4个高射灯,将广场上的热闹照得丝毫可见。

这么多的白鹭停留在县城中心,并不常见,蓝山电视台领导孟江兵对着树上的白鹭拍了照。他意识到可能是因为灯光太亮了,这些候鸟迷失了前飞的方向。但真正原因是不是这样,他没有定论,疑惑的他把问题抛给了自己的朋友、鸟类爱好者唐盛利。

57岁的唐盛利从2013年开始,每天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观鸟上,是个水面有动静都知道是不是鸟儿飞过的专家。唐盛利觉得,确实是亮扎了眼的灯让白鹭迷了路。白鹭主要在夜间迁徙,借助星星和月亮来确定方向,但在能见度不足的雨雾天,它们会把地面上更亮的射灯当成月亮,视线受影响,于是会绕着“月亮”飞旋,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唐盛利向孟江兵提了个建议:该向上级反映情况,在白鹭的迁徙期里关掉射灯,以便它们顺利飞越蓝山县。这个时候,蓝山县有关部门也陆续接到市民来电,知道了广场上有大量鸟只绕着灯在转。

蓝山县的领导很快做了个决定,熄灯,让候鸟飞走。9月25日晚接近9点,三蓝广场的路灯和射灯熄灭了,跳舞的人还未散去。为了让白鹭在雾天正常飞走,三蓝广场上连续三晚瞎灯黑火。

这个举动令蓝山县这个小县城一下全国皆知。“让鸟儿们继续赶路”,这句话来得朴素,但深具诗意。有爱的县城,翩翩飞过的白鹭,组合得很浪漫。

11年后的同一只灰尾漂鹬

对蓝山县熄灯为白鹭护行的行动,有网友很感慨:“人类侵占了太多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间,希望大家都能和平相处,给野生动物自由的世界,因为地球是所有生物栖息地。”

候鸟迁徙,是世界上最震撼壮观的自然景象之一,其实为了保护这一生态,人们一直付出着巨大努力。在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筹款平台腾讯公益上,有一个 “守护栖息地任鸟飞”的项目,至今已收获70多万份公众捐款纪录,获得捐款接近1000万元。这个项目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候鸟之间的动人故事:

今年9月底,一个鸟类研究所的负责人白清泉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的电子邮件,发信人是一位叫细谷淳的日本鸟类环志者。

这里得介绍一下,什么叫鸟类环志呢?其实就在鸟类集中的地点——比如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鸟类,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着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上,然后原地放飞,以便在其他地点再次进行观察。

在发给白清泉的邮件中,细谷淳说到,通过朋友得知,白清泉于今年7月28日在丹东环志的一只灰尾漂鹬,正是他11年前环志过的鸟。细谷淳发来这只鸟当时被环志时的照片,并表示想把这只老鸟的迁徙故事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出去。

细谷淳说,2009年10月10日,是在日本东海岸的宮城县亘理郡亘理町鸟之海把这只灰尾漂鹬环志的。当时用的是金属环,带有编号。这只鸟在当时被鉴定为幼鸟,根据推算,从2009年长到2020年,它现在已经11岁多了。

灰尾漂鹬属于小型鸟,一般寿命在十几岁,11岁对于它们来说算是高龄,而这只灰尾漂鹬又躲过了猎杀、猛禽袭击、鸟网捕捉等陷阱,活到了现在。

相隔11年,能在两个不同国家环志到同一只鸟,对于鸟类保护者来说,让人惊奇,也是一种缘分。人类与鸟类共同栖息在这片大地上,需要珍惜这种缘分,我们应该好好看着它们自由飞行。

Hash:7bcf1c442371d5b0b4f7b84d2a652adc1c43da1b

声明:此文由 真意人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