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早市叫“红利”全市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

早市,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集市。虽然清晨烟台各大小区马路边的人行道上就会摆起热闹的早市。但是,更多的人或车,从南到北,从西向东潮水般涌向这个物美价廉鲜美无比的农副产品海鲜的集结地。红利市场,这个于1998年建立的早市,也是全市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原是烟台海洋渔业公司废弃的厂房及搬离拆迁的原烟台历史悠久的公利市场而形成的露天自由市场,因交通便利及水产公司门市的依托,人气暴涨。2009年市场对路面和摊位进行改造,道路两侧挖排水沟,统一定做了门头房,搭上了高大宽敞的大棚,垒上了整齐排列的水泥台,由专人每天不间断地向外清运垃圾,营业的时间从清晨直到中午。

早市,贵在一个“早”和“鲜”。于是附近十里八里的老农携着挂着露水染着田野芬芳的的瓜果蔬菜;来自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蓬莱长岛莱州威海石岛乳山文登等地的渔民、鱼贩们装着一车车裹着海浪的余温,沁着海风的仙气,瞪着乌黑的眼睛、鼓哒着鲜红的腮帮、闪着银光、浑身湿漉漉的鱼儿、张牙舞爪的螃蟹和蠕动的章鱼……披星戴月、蜂拥而至,将早市蒸煮着、翻炒着,鲜美无比、热火朝天。整个市场犹如一把宽齿的木梳比着海放着,梳背紧挨着海湾,东端为太平游艇码头,西临烟台港,长约一华里,笔直狭长。抬头可见船身,低头听得见海浪拍岸的涛声。三个宽大的木齿朝南直直通向北马路,每个宽宽的木齿里又地暖的盘水管似地,密密麻麻摆满了农副土特产的摊位。台上摆的、地上铺的、篓子里放的;生的、熟的、活的、热的、冷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排排一行行,纵横交错密而不露,整齐曲折没有一丝空隙。人们一进来就被挤在了甬道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叫卖声、问价声、讨价还价声、墙外轮船的汽笛声还有海鸥的鸣叫声,声声震耳、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一样。这喧嚣热闹的早市,就像一屉刚掀开笼布还冒着蒸汽的豆腐,新鲜、干净、瓷实、热气腾腾……

在烟台,市场上唱主角的永远都是海鲜,早市也不例外。太平湾,一湾而立,阅尽港城百年沧桑。据《烟台港史》记载,明代,太平湾里已是“风微日暮帆樯集”。到了清朝中叶,这里更是商贾云集,渔歌唱晚,一派繁华景象。它是开埠的第一座公用码头,被称之为海关码头或太平湾码头。湾北是烟台山,湾南则是红利市场所在位置。海风、海浪、海鲜、高高的桅杆船帆还有悠久的历史融合在一起,红利市场的海鲜味儿更足了十分,这或许就是红利市场的魅力所在。一盆盆一筐筐一盒盒的刀鱼鲅鱼、黄花鱼、黑鱼、牙片鱼、偏口鱼、鲈鱼、鲳鱼、摆甲鱼、红头鱼、雪鱼、劳鱼;对虾、爬虾、基围虾、红虾、鹰爪虾、夹板虾;大海螺、小海螺、扇贝、蚍蛴、蛏子蚬子蛤蜊海参、海虹、海带、裙带、海肠、海怪、石花菜鲍鱼、梭蟹、花盖蟹和赤甲红……渤海、黄海里的海鲜大大小小全都冒了出来,整齐划一地摆放在笔直狭长隔着一道矮墙的海岸上,一溜两行,形成海鲜的甬道。看那摇着尾的鱼、鼓着泡的蟹、吐着沙的蛤、蹬着腿儿的虾、爬上盆边的蛸儿……“咕吱咕”,“咯吱咯”,那个活、那个鲜、那个肥、那个美,怎不撞击你的眼球,激发你的味蕾,挑战你分辨力和控制力,让你眼迷、心醉、手痒 。买公的、买母的、买大的、买小的,哪个更肥,哪个更鲜?真是看花了眼,累弯了背。老人家慢慢悠悠地掏出钱包,年轻人举起手机就扫微信二维码。长长的甬道里,人声鼎沸、鲜气弥漫、水漉漉、暖融融,仿佛老上海的十里洋场。

海蛎子的小伙子,正端着一碗豆腐脑,一边吃,一边卖。碗里的豆腐脑跟放在蛎堆上拨开口的冒出鲜气、肥美鲜嫩的蛎肉一样地雪白。从凌晨两点上货一直忙到现在,小伙子还没顾上一顿热饭。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朝霞正穿过云雾喷薄而出,染红了海面,也染红了大半个市场,映在小伙子冻得通红、憨厚疲惫的脸上;映在肉摊上手持利刀的老板娘囷了的手上;映在菜摊前老农一脸雕刻的皱纹上;映在刚出锅的馒头、掀开浆布的豆腐、嘴巴里喷出的哈气上;映在拉杆箱鼓鼓的包和人们心满意足、笑意盈盈的脸上……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泰民安,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丰盛的早市窥见一斑。红利市场这一锅熏蒸氤氲的人间烟火里,有鲜美的食物、勤劳富足的烟台百姓,更有火热的美好生活!

琳子作品

欢迎浏览

Hash:8e655c8a58f4f924436d06c3557a6628c72db6f1

声明:此文由 通哥来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