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恩师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墓,与金人同属一族的康熙南巡到此留下四个字

宗泽 墓在镇江市东郊京岘山 北麓。此墓为宋墓,周长28.8米,坟直径3.5米、高2米。墓前竖白云墓碑,高1.9米,上刻“宋宗忠简公讳泽之墓”,墓道长90米、宽2.5米,两旁密集绿树,庄重肃穆。八百多年来,宗泽 墓经历代多次修缮,大体保持原貌。宗泽 葬于镇江京岘山 后,岳飞 为怀念恩师宗泽的知遇之隆,于茔旁花山云台寺创设“宗忠简公功德院”,即当今所称的纪念堂,以祠祀宗泽。

宗泽(1060一1128),字汝霖,姿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宋名将。靖康元年(1126年)任河北义兵都总管,后任副元帅。徽、钦二帝被掳后,宗泽留守开封,他亲率将士造战车,筑坚垒,联络北方忠义民兵,用岳飞为大将军,屡战屡胜,金人敬畏。他欲乘势收复失地,曾24次上书高宗赵构还都,遭到投降派的拒绝,忧愤病逝。宗泽去世后,子宗颖和岳飞护相至镇江,与夫人合葬京岘山上。墓坐南朝北,依山势用块石驳砌圆形墓扩。

到了嘉定年间,时岳飞之孙岳珂以总饷驻节镇江军府,命重修功德院,并亲撰《重修忠简公功德院记》。

在宋、元朝更替的战乱中,镇江的宗泽后裔多逃徙他乡,镇江的宗泽墓、祠无人奉祀。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明朝,祠宇倾侧,享堂圯废,墓茔荒芜,祀产为寺僧所侵占。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刘辰以监察御史出任镇江郡守,下车伊始,即率僚佐,召父老,揖拜宗泽墓下,洒扫荐奠,睹墓、祠荒圯,奋然以复其故物为己任。同时改设“宗忠简公祠”于普照寺,俾龙华寺之乘载庵僧守之。崇祯八年(1635年),李长科、张公亮登京岘山、寿丘山拜谒宗泽墓、祠,见“宗忠简公祠”颓垣废壁,于是找丹徒县令张文光谋议,决意重建新祠。翌年,在邑学尊经阁之后,大成殿之东,建堂五楹,一座规模宏伟的“宗忠简公祠”迅速落成。李长科作《重建忠简公祠碑记》,后任丹徒县令郑一岳作《重修忠简公祠记》。均刻石立于祠内。

由此可见,明代从朝廷到镇江官民对宗泽都怀有高度的崇敬。在清朝,居统治地位的满人与宋时金人同属于女真,但清朝统治者从大局出发,不怀民族偏见,对抗金名将宗泽不仅不歧视,而且竭力褒扬他的忠君思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驻跸金山时,亲书“忠荩永昭”四字,赞扬宗泽。宗泽后裔恭迎御赐“忠荩永昭”匾后,将它悬挂于“宗忠简公祠”,又在墓道入口处新建刻有“御赐忠荩永昭”的石牌坊一座。同时,鉴于宋嘉定年间建于墓道的享堂早已荒废,且地方狭隘,宗泽后裔宗芳、宗瑛积极捐资,在康熙十四年,购得陈家湾陈道等人的房宅,重建“宗忠简公享堂”。

新建享堂为正庙、寝室、门堂各三楹,斋所、厨房各二楹,正庙仍书俞烈所题的“忠武”两字,号称“忠武堂”。而在当时绘制的《忠简公祠 图》、《忠简公墓图》、《忠简公享堂图》等,也成为现今修复宗泽祠、墓、享堂的可靠依据。乾隆年间,乾隆帝敕赐“丹忱贯日”匾,并三次派遣大臣前往镇江致祭或送匾。在康、乾二帝相继赐匾褒彰的推动下,清朝前期纪念宗泽的热潮持久不衰。(若愚)

Hash:ecbb853a1165f797db0e680ae3dd12b11bc1d2cc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