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导师“传帮带”,助力东阳木雕发展创新

冯文土 挑选“好苗子” 培养“接班人”

走进位于木雕小镇的冯文土艺术馆,马上就被一幅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水浒好汉行天道》吸引,木雕画卷中108位英雄好汉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冯文土今年76岁,从事木雕61年,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还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冯文土成功开创了树皮雕、自形雕、半圆雕等雕刻技法,为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为更好地传承技艺、弘扬文化,近年来,冯文土不遗余力地为木雕行业培养“接班人”,截至目前已培养了26名弟子,均学有所成。在众多弟子中,有1人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另外3名弟子也先后在“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荣膺“中国木雕状元”称号。“我收徒弟有三条标准:人品好、技术硬、具有发展潜力。”冯文土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就是冯文土的大弟子。当年,他们二人在东阳木雕总厂共事,黄小明十分仰慕冯文土大师的德行和技艺,主动提出拜师请求。冯文土注意到这名小伙子雕刻功底深,且有上进心,便收他为徒,将自己的雕刻技艺倾囊相授。如今,已闯出一番天地的黄小明也收了20多名弟子,与自己的老师冯文土一起培养新生力量。

耳濡目染之下,冯文土的儿子冯晓峰也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一脚踏入了木雕行业,并获得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外,冯文土还多次走进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广厦学院,传授东阳木雕文化和木雕技术,展示木雕之美。

“木雕这一行很苦,需要从业者耐得住寂寞、守得了清贫。起初,很多人兴致勃勃地学习木雕手艺,但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后来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我有些痛心。”冯文土说,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从事木雕行业,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陆光正 传承创新,引领木雕产业发展未来

从艺60多年,陆光正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木雕艺术和产业发展的进程。作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东阳木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当下最关心的是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木雕艺术要发扬光大,一定离不开创新。”近日,陆光正表示,如何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在新环境中创作出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需要工匠不断提升文化内涵,提高创作能力。

工艺美术是东阳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更是一张闪亮的“金名片”。作为木雕产业的创作平台之一,东阳木雕小镇备受业界关注。作为小镇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陆光正在小镇建设上花了很多心血。期间,他参与了园区的选址和规划,并提出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创新引领、创意提升、创作精品”,力争成为东阳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和新型工艺美术企业的孵化器。

2016年,园区升格木雕小镇。如今,小镇已有入驻企业43家,亚太手工艺大师3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名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名。为充分发挥小镇人才资源优势,市委组织部组建了由陆光正担任团长,卢光华、徐土龙等9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团员的“红色导师”团。作为“团长”,陆光正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木雕及其关联产业落户木雕小镇。他的20多名徒弟中,有不少已入驻了木雕小镇,开出了大师工作室。

这些年来,陆光正一直在培养新生代力量,从各种途径挑选学生,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千挑万选、德艺双馨、有容乃大、教学相长”——他将这16个字作为自己收徒奉行的准则。2016年1月,“陆光正非遗精品馆”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非遗”名义建立的艺术馆。开馆当日,陆光正携弟子在创作室内种了一棵千年罗汉松。他希望弟子们努力学艺,将木雕技艺发扬光大。在他门下的24名徒弟,如今个个对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发展有所贡献。

刀木春秋,雕古琢今。陆光正坚信,在传承融合与创新中,工匠精神只为追求极致,它引领东阳木雕走向未来。

何福礼 只要喜欢竹编,我都愿意教

走进何福礼大师工作室,就能看见何福礼正在精心制作新作品《百鸟朝凤》。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给一只竹编小鸟贴上了眼睛,小鸟一下子“活”了起来,栩栩如生。

何福礼今年76岁,从事竹编行业61年,是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大师。

何福礼是一名老匠人,也是一名老党员,有着30多年党龄。多年来,他不忘入党初心,始终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竹编从业者,弘扬和传承了东阳竹编文化。在他的徒弟中,何红兵、何红亮、蔡红光等人均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何福礼说:“只要喜欢竹编,我都愿意教。我从1958年做竹艺到现在,技艺成长,是60年来的积累。在家里,我太太和儿子也都做了数十年的竹编工艺,现在我的孙子也在学习竹编,这个就是传承。”

前年,何福礼应邀去了国外,收了40多名外国徒弟,用半个多月时间改进他们的竹编工具和工艺。去年,何福礼来到贵州兴义市双升村,与当地竹编匠人深入交流,将东阳竹编技巧带到贵州,帮助提升当地竹工艺水平,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上月底,何福礼的徒弟段晓雪顺利出师了。段晓雪是江苏南京的大学生,酷爱竹编。去年4月,她专程从南京来到东阳拜师学艺。何福礼收下了这个徒弟,耐心教导她竹编技艺。段晓雪很用功,日夜练习技艺。出师后,段晓雪回到了南京,积极向社会宣传东阳竹编文化,教小朋友做竹编,打算将这门技艺努力传承下去并发扬。多年来,类似段晓雪这样的大学生,何福礼已经培养了10多名。

此外,何福礼还多次走进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传授东阳竹编文化和竹编技术。他表示,要做好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首先要抓好年轻一代的教育,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培养他们敢闯敢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是要好好教,年轻人愿意学,师傅就要认真教,毫无保留地传授手艺。

徐土龙 保护木雕“火种” 心系技法传承

来到木雕小镇大师路时,路旁的“徐土龙党员大师工作室”的招牌十分醒目。

1944年出生的徐土龙从事木雕行业60余年,是业内公认东阳木雕花卉雕刻的第一高手,因其对花卉雕刻技法的革新而被称为“雕花圣手”。年过七旬的他,至今仍坚持操刀在创作第一线,并且把保护东阳木雕“火种”看作最大的责任,始终心系传统东阳木雕技法传承,为东阳木雕薪火相传尽心尽责。

徐土龙现在是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东阳木雕高级技师,同时还是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们雕刻出的作品代表的是东阳而不是个人,所以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各方面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徐土龙说,大师不仅仅是美誉,更是一份责任,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

这些年,为了把最传统、最纯正的东阳木雕技法传承下去并开枝散叶,徐土龙最关心的就是带徒授艺,帮助年轻的从业者们提高技艺。自2008年开始,他为一年一度的东阳市木雕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担任主讲导师,8年来他每期必到,或讲解图稿,或操刀示范。2012年,他撰写的《东阳木雕打坯技艺》入选《东阳木雕教程·综合卷》。2014年,他又合作完成了《东阳木雕教程·花卉卷》。2016年,他受聘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艺术顾问,为提升精品线品位进行艺术创造和创意指导,负责巍山到三单精品线的设计。

此外,徐土龙还成为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客座教授,他的工作室也成为了该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会有学生到徐土龙的工作室实习。迄今他已带出30多名徒弟,培养了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4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6名,高级工10名。

“木雕小镇要做大要办好,第一要务是做好传承文章,培养后续人才,吸引年轻人学习木雕技艺,参与产业发展。”徐土龙说,人才是东阳木雕和小镇发展的动力,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育人、引人、留人、用人”的文章必须要做好。

李强 “传帮带”让东阳木雕薪火相传

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强已在东阳木雕的潜心雕琢中浸润40余载。而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积极发挥“红色导师”传帮带作用,旨在使东阳木雕技艺得以薪火相传,“薪传有责。我将尽我所能,多培养些新生代木雕艺人。”

他为江苏一家军事博物馆创作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强军之路》等3幅战争题材的“红色主题教育”作品十分“吸睛”,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

“这组作品不同于传统。”传统的东阳木雕,题材多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为主,因为没有现实参考的样本,在创作与雕刻过程中有较大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然而创作现代题材作品,则更为严谨,需要尊重历史、反复考证。

这只是近年来李强用刀木刻画春秋、记录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在他看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东阳木雕亦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东阳木雕较快较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而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差异化,同时也是传承和生存的矛盾关系。”李强认为,完全坚持传统的东西,东阳木雕则不易被更多人认识;而颠覆性的创新,似乎失去了东阳木雕技艺的原汁原味。

李强说,未来,保护和传承好这门手艺,要坚持做好东阳木雕传承人的培养,人才是东阳木雕得以永续传承的关键。但说起东阳木雕的发展,他直言“年轻人太少了”,“如今,东阳木雕技艺正遭遇传承瓶颈。”

“需要用年轻人的视角来创作年轻人喜欢的作品。”这些年,李强一直在努力:依托李强艺术馆,积极探索并设计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木雕作品;“开门”收徒,不遗余力地传授平生所学;“子承父业”,安排儿子到中国美院进修雕塑艺术……

李强表示,他将继续依托木雕小镇、艺术馆,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东阳木雕从业者和传承人,使东阳木雕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此外,身为市党代表,他也将积极为东阳木雕的发展建言献策。

陈国华 发挥所长,承担社会责任

日前,在木雕小镇大师工作室街区,数十家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华的艺术馆就坐落其中。

步入陈国华艺术馆,除木雕艺术作品展示外,还有一处古典园林,里面绿植盎然,清泉叮咚,陈国华习惯在这里与人品茗交流。这座充满东方美学意蕴的建筑始建于2013年6月,是木雕小镇第一个木雕大师工作室,其框架设计奠定了整个木雕小镇设计语言的总基调。

作为木雕小镇的“样板房”,艺术馆开馆后,参观者纷至沓来。“小镇就像我的家,必须高起点规划设计。”陈国华说。

作为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国华在担任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后,积极谋求跨越两个协会的信息与学术鸿沟,实现互通有无,多次把两个协会的活动放在木雕小镇举行,提升艺术家们对小镇的关注度,并从美学角度探讨木雕在空间艺术中的应用。如今的木雕小镇集木雕艺术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展览、休闲旅游、产业研究、学术引领、木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充分挖掘东阳木雕历史文化,打造独具魅力的新型木雕文化集聚区、非遗传承创新研发基地、木雕红木产业发展的新标杆、人文旅游的新亮点。

自2016年起,全市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设计能力出色的陈国华积极投身其中,为多个镇乡村庄、多条公路进行设计、施工指导。“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美丽乡村建设谋篇布局,力所能及地承担一点社会责任。”陈国华如是说。

期间,为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他放弃自家企业的业务,常常跑到乡下一待就是半天。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下石塘、界上虞、S211等多个村庄、道路面貌焕然一新。陈国华也成为我市唯一一位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的人。

陈国华一直关注和支持工艺传承与人才培养,4年以来,他采用讲座授课等方式,免费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雕专业的学生们讲课指导,将自身从艺多年习得的理论和技艺所长无私教授给学生,至今已累计达50多个课时。到现在,经他之手向木雕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400余人。

Hash:9394fc4c6e5ae1bbdb35ae535f80240c431cf2f9

声明:此文由 浙江快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