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座山,2500年前曾有圣贤在此躬耕……

舜山随想

杨俊国

舜山在常州东北的焦溪。相传舜曾东巡至此,又名“舜过山”。舜山古称“高山”,其实海拔仅117米,因平地突兀而起,亦有风姿。这一带有许多山,秦望山鹤山、石堰山、鸡笼山、凤凰山,延绵起伏,因此古人名之“延陵”。北宋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云:“古延陵即今之常州之晋陵县也。”

舜过山,自然就有许多关于舜的传说。譬如说舜在4000多年前,曾在这里生活数年,垦荒种粮,开河挖井,道德教化,恩泽乡梓。山上有舜井,山下有舜河。民间传说里,是在舜的领导下开凿出联通古长江与古太湖运河。未曾细考,但直觉告诉我,这些大都是后人的美好的演绎和想象而已。

舜的传说有些缥缈,另一个跟舜山有关的人就清晰多了。这个人就是季札。季札曾躬耕于舜山,这在《毗陵高山志》等地方文献中都有记载。他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其封地在此,故称“延陵季子”。也许是生性散淡,他不愿做什么王,曾三让王位,后来干脆跑到这里过清静日子,读读书,听听琴,在稻田边遛遛。这个季札在春秋时可是个名人。他品行高尚,即便是自己在内心里许下的诺言,也是一诺千金尽力兑现。他把宝剑挂在徐君坟墓边的树上转身离开,在当时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其德行令人高山仰止。季札在音乐上造诣极高,“闻其声而知其风”。他在鲁国听乐的时候,那个叫孔丘的男孩8岁。孔子也痴迷于音乐,对季札很是景仰。季札在延陵生活了十七年并终老于此。今江阴申港有季子祠,有“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碑,世称“十字碑”,相传为孔子之笔。

舜山主峰,南北有两座舜庙,古称舜祠。舜祠唐朝就有了,这从刘长卿诗《题舜祠》即可知晓。上世纪50-60年代被拆除,而后一片废墟。如今的舜庙是90年代后重修的。山上的舜井尚存,一汪止水。季札登过此山吗?依他的性情,应该登过,他在这里看山看水看天看云。在舜山顶东望,就是秦望山。当年秦始皇一行人在秦望山顶,也一定有人指着舜山给喜欢旅游的皇帝讲舜和季札的故事。江南的山虽小但大都有“文气”,舜山上有舜山学所遗址,清乾隆年间学者是仲明先生讲学的地方。仲明先生晚年颇有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方苞、戴震、袁枚等都有交往。焦溪历史上出过12名进士,可证此地文脉之昌兴。

舜山峰顶有观景台。据说南宋名将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军舜山,垒石筑台,在此做法星相,指挥三军,名曰“摘星台”。站在平台,可鸟瞰山下的村庄。远处即是黄天荡村。小时候看连环画,韩世忠击败金兀术,金军误入黄天荡,被困此地40余天。孰料金兀术一夕凿河而逃,煮熟的鸭子飞了。有学者考证,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这地方隋唐时还有个大湖,叫芙蓉湖,南北相望百余里,湖面广袤,烟波浩渺。这个大湖到哪里去了?星移物换,沧海桑田,如今只剩下个地名。

沿着山路上上下下翻了几个山头,头上已经冒汗。听说,民间驴友在这里开辟出山地越野半程马拉松,从舜山跑到秦望山,颇有野趣。难得的山资源呀,到处都在修路。一座座小山汽车非要开到山顶么?一群老爹老妈拿着镰刀在山路边除草,那些被人认为没有名堂的杂草堆在路边。车路和过度的雕琢,让舜山少了许多古朴。也许是风水好,山上有许多坟墓,山边那座很吸睛的建筑,竟是一座塔陵,多少有些煞风景。那里,应该是一座白色石塔,方对得住舜和季札。

舜山脚下是查家湾,很美一个村庄。白墙黑瓦,屋舍俨然。在村庄里走了走,还有少许没有扒掉的老屋,黄石半墙,那是此地的经典民居。焦溪的翠冠梨甚好,面相不大好看,但味道极好,皮薄、肉细、汁多、味甜。每年4月,梨花开的时候,游客也纷至沓来。我曾在村子里买过梨。一老妪带我们去她家梨园摘梨,回到院子里,凡是梨上有个疤痕的,都不过秤了,你拿去好了。

去年秋天,我在山上小憩,吃了几个桃子,便把桃核埋在土里。此行舜山,寻觅未见,路边拱出许多香樟树苗。顺着新修的栈道下山,山风拂面。突然山梁那边人声鼎沸,这才看到天空中的几只风筝,从山那边飞到山这边,瓦蓝瓦蓝,纯净清澈,那是季札看过的天。

杨国俊

微信名“树下蝈蝈”。大学教师,教了大半辈子文学,学生只记住,他是教沈从文的。性喜漂泊,读书写作,喝酒旅行,特别享受大山里的小客栈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最龙城》杂志

这些地方可以看见我

《最龙城》杂志发行范围包括常州本地的景区、星级酒店、社会餐饮、咖啡馆、民宿及艺文空间,我们也欢迎更多的社会公共场所加入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杂志,请联系我们。

Hash:ad9f5adce8045c11851c0982565382808606b093

声明:此文由 最龙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