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不止“三山”“八刹”“十二景”,还有这项非遗文化瑰宝

八大处不止“三山”“八刹”“十二景”,还有这项非遗文化瑰宝

民间文学 · 八大处传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历史悠久 文脉丰厚

八大处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文脉丰厚的寺庙园林,始建于隋唐,辽道宗时期于此处兴建宝塔供奉一枚佛牙舍利。

1900年,宝塔同灵光寺古建筑群一起被“八国联军”炮火摧毁,经后人鼎力修复才得以重生。如今灵光寺新山门殿廊檐之下高悬一方巨匾,匾中是“佛牙舍利塔”五个贴金大字,书法敦厚凝重,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墨宝。

佛牙舍利可谓是八大处佛教文化兴盛的源头。1964年,由中国佛教协会主持建成的新佛牙舍利塔,以汉白玉石作塔基,以八角红砖作塔身,十三层碧瓦密檐顶部是施金一百二十两的鎏金宝瓶。此塔内作七层阁室,二层为佛牙舍利堂,那颗传自辽代、饱经战乱的释加牟尼佛灵牙舍利,现如今正被供奉在堂内金刚宝座之上。

八大处佛牙舍利塔 图片来源:北京非遗中心微信公众号

八大处不仅保存着众多古刹、石刻等实体文化遗产,还催生了许多禅林文化周边传说。这些传说主要分布在寺庙景区以及附近村落,传承方式也是以当地僧众、百姓传播为主。

三山(翠微山虎头山、青龙山)环抱下的八大处,是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态相融合的典范,其中著名的“八刹”和“十二景”分别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和中国文人文化,留下无数诗文作品与民间轶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02 八大处传说的文学特色

八大处传说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广泛,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不仅在石景山地区广为流传,而且通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香客带向四面八方,因此传说具有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杂糅的特点。1984年以后,民俗专家开始介入整理,迄今已收集50多个传说。

这些传说故事颇具神秘色彩,展现了人们与恶势力斗争,弃恶扬善的精神,歌颂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善良,也充分寄托了人们对善念的向往。

清代《鸿雪因缘图记》 图片来源:北京非遗中心微信公众号

《鸿雪因缘图记》“秘魔三宿”描绘的秘魔崖之景,是“卢师与大小青传说”的故事场景。相传隋朝仁寿年间,呼风唤雨的大小二青龙在八大处秘魔崖下嬉戏斗法,导致人间时旱时涝,江南卢师驯之。改邪归正后的二青造福苍生,后被奉为大小青龙神。这一传说故事不仅有碑文为凭,各种史书典籍、诗歌文章也多有记载。

这说明很多传说并非全盘杜撰,其中也有真实部分可作历史参考。即使演绎部分,也可看作人类精神状态的演变资料。史实与愿望相结合,在时间作用下反复讹误、增删,形成了一种亦真亦假的民间文学特点。

03 入选非遗名录

2007年,由北京市八大处公园文物工作者王少卿组织申报的“八大处传说”项目成功入选北京市级非遗名录。

2019年至2020年间,王少卿再次担负起完善相关材料和拍摄申报影片的重任,终于在2021年使“八大处传说”以民间文学类综合第一的排名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最美文物守护人 王少卿 图片来源:首都之窗

2017年至今,王少卿组织编写了《八大处导游册》和《八大处导览图》;策划并配文出版了《西山八大处全境图》长卷等;编辑出版了《八大处传说》《八大处碑刻》《八大处诗集》《秘魔崖诗钞》《西山名胜记》《翠微三要》等多种八大处文物书(古)籍。

04 文史资料遗存丰富

八大处文物遗存丰富,以距今1200年历史的“八刹”之一证果寺为例,其山门殿殿额石刻“古刹证果寺”是明英宗朱祁镇御笔;殿门外青石阶左右两通龟蚨螭首石碑均为清道光二年所立;西碑《镇海寺旧碑记》铭文为当朝内阁大学士、著名书法家祁隽藻所书;东碑《中兴秘魔崖证果寺十方住持缘起碑》为当年著名高僧崇理杲鉴撰文,南书房翰林、著名书法家程恩泽手书。

证果寺西部便是饮誉千秋的秘魔崖。崖下是一天然石室,崖壁间刻有“天然幽谷”“别有洞天”等字。临崖有民国二十五年所建“招止亭”一座,内墙嵌石刻一方,上镌《秘魔崖招止亭记》,作者袁翼,书者袁毓麟。

秘魔崖上的题壁诗原来不下百余首,皆为鸿儒绝唱,然却终为风雨所磨蚀,唯余翁同和、宝竹坡及林琴南等聊聊数首。现仅录翁同和律诗一首,以飨同好:

衮衮中朝彦,何人第一流。

苍凉万言疏,悱恻五湖舟。

直谏吾终敬,长贫尔岂愁。

何时霜叶下,同醉万山秋。

来源 | 文旅北京

Hash:f77a2aa42c8744e583e3e20d22a7eb5e22245fb3

声明:此文由 北京旅游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