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虎”呀!

伴随着虎年的到来

南京市博物馆推出的

虎跃春来——壬寅虎年贺岁展

已于近日正式拉开帷幕

展览分四个单元

汇集了来自

南京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

等博物馆珍藏的

与虎有关的

文物、非遗工艺品、现代工艺品

120余件(套)

视频来源:新华

展览通过

厚重的文物“虎”、

生动的文化“虎”、喜庆的民俗“虎”

全面系统地展示

中华虎文化的

博大精深与渊远流长

其中

数十件文物首次展出

视频来源:现代快报+

“虎”地名文物首次展出

古都南京一直与 “虎” 有缘。1993 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科学家们在汤山葫芦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距今 35 万年以前的老虎左下颌化石

距今35万年以前的老虎左下颌化石。图源: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老虎山、老虎头、老虎桥、老虎巷、养虎仓、虎踞关 ……南京带“虎” 的地名很多。六朝时期,老虎山更是当时世家大族的墓葬地。老虎山以山形似虎得名,海拔 66 米,在鼓楼区上元门地铁站附近,是幕府山的一支余脉。东晋时,这里是世家大族琅琊颜氏家族墓所在,《颜氏家训》以 “建邺旧山”称之。颜氏一族不但世为显宦,在文章、学术和书法等方面也富有盛名。这次展览,老虎山颜氏家族墓出土的滑石猪、陶樽、大陶耳杯等均首次亮相。

老虎山颜氏家族墓出土的滑石猪等。图源: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除了老虎山的出土文物,虎踞关的出土文物也首次亮相。

清《金陵四十八景》称:“洞不深奥,而群山环立,云光吞吐。近洞有宫氏泉,相传汉时已著。”“虎洞明曦” 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这次展览,观众可以从清代施葆生的“金陵四十八景” 册页之 “虎洞明曦”,一窥当年美景

施葆生的 “金陵四十八景” 册页之“虎洞明曦”。图源:南京融媒体记者 朱彦

南京出土的“虎文物”真不少

虎纹玉饰件、虎形插器、虎头盘口壶 …… 这次展览,南京市博物馆捧出了和虎相关的“看家” 宝贝。

螭虎纹玉饰件

虎形插器

虎头盘口壶

图源: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江宁上坊东吴大墓出土的虎形石棺座,气势威猛,是这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文物。细细看去,石棺座两端分别雕刻着龇牙咧嘴的猛虎造型,看起来,有几分威武,有几分呆萌。据了解,上坊大墓一共出土了 3 组六件相对横卧着的虎形石棺座。 一般六朝墓葬棺床都是采用砖质,上坊孙吴墓出土的虎首状石棺座国内罕见,这也可见墓主身份的尊贵。

江宁上坊东吴大墓出土的虎形石棺座 。图源:南京融媒体记者 朱彦

和虎形石棺座一样,一亮相便代表身份尊贵的还有东晋时期的虎形陶帷帐座。据了解,该件文物是中央门外幕府山出土的,和它一起的还有虎形陶帷帐座。 一般来说,上面插杆旗,是用来镇墓的。能用这样造型的帷帐座,身份非同一般。

虎形陶帷帐座 。图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除了造型凶猛的虎文物,也有造型很萌的虎文物。江宁建中宋墓出土的母子虎形玉饰件,让人脑海中蹦出“母慈子孝” 四个字。这件距今 800 多年的文物,用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展现了母虎与幼子的母子情深。母老虎带着小老虎四肢匍匐在地上,母虎满脸慈爱,小老虎抬头凝望着妈妈,一脸幸福。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母子虎形玉饰件。图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明代绿釉十二生肖女陶俑首次齐聚,集体亮相。

明代绿釉十二生肖女陶俑。图源: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除此之外,展厅中还有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虎主题展品,例如清代十二生肖陶俑、清至民国时期的绘画、拓片、雕塑等老虎题材的精美文物,以及虎头鞋、虎头帽艺术品。

图源:南京融媒体记者 朱彦

带上家人、邀上好友

一起去看“虎”!

观展小贴士

◆门票:朝天宫门票25元/人,展览免费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3月中旬

◆展览地址秦淮区朝天宫4号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厅

◆观展交通:乘公交28路/41路/80路/82路/302路至建邺路站下

内容来源 | 南京文旅

编辑 | 元气布

校对 | 给力布

责编 | 胖布

Hash:7e5f69d0f77e7219d9db7607a98873acfa2df6c4

声明:此文由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