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的万福庵遗址

万福庵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的一处低矮台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的贝丘遗址。广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60年首次发现,因该处原有一座人称“万福庵”的古老寺庙,将其称为“万福庵遗址”。遗址的中心区面积约12000平方米,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自1961年至2001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清理工作,出土和采集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该遗址的遗物以施赭红色彩的圈足盘和绳纹夹砂陶最具特征。万福庵遗址是东莞目前发现最早有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所见年代较早的贝丘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遗址的详细地理位置

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位置在东经114°03′,北纬23°05′。遗址所在地是一座标高30.1米的岗丘(土名隔岭)坡地和与之相对稍矮的舌形矮岗,南面有一列高度不等地形起伏的岗地与之断续相连,北侧地势开阔平坦,东面是东江河南岸冲积平原上的江边村。

二、遗址以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

1960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福庵坡地和庵前矮岗进行首次考古调查,发现因村民大量挖掘贝壳烧灰,坡地的西北露出一条长约20米的断面,并对其中4米作了清理,地层堆积情况是:第一层是黄褐色表土,不含贝壳,厚0.3~0.4米,出土有近代陶瓷瓦片:第二层为黄灰色土贝壳层,厚0.8米,贝壳含量约为70%,出土石器、骨器、绳纹夹砂陶和彩陶,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三层红色粘沙土即为生土。

1987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会同东莞市博物馆对万福庵遗址进行复查。在“庵前”矮岗中段东侧清理了一处断面,地层堆积情况是:第一层为不含贝壳的灰黑色表土,厚0.6~0.7米,包含清代及现代的砖瓦、瓷片;第二层为比较粘实的黄褐色含贝壳土(贝壳主要是生息于淡水和咸淡水交汇处的小型河蚬),厚0.2~0.5米,出土遗物有细绳纹夹砂陶釜和彩陶圈足盘残件;此外,在傍边未作清理的断面上还见有被此层迭压着的墓葬;第二层之下即是生土。

1995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合作实施“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调查”研究项目,对万福庵遗址再次进行调查。在庵前矮岗偏北段一处房屋地基下掘的槽壁上,观察到一段地层剖面:约0.4米的表土之下,有一层厚0.2米左右的夹土贝层,贝壳皆为河蚬,该层之下即为生土。采集遗物与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调查所得基本相同。

2001年7月17日至8月10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万福庵遗址采用地面踏查、钻探和探坑试掘进行又一次调查;工作范围集中在以往认定的中心区。地面踏查工作遍及整个万福庵和舌形矮岗,除空地外,对民居内的场院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钻探探测工作南起学校操场,北至黄锦田住宅内的场院,共布探孔20个;试掘工作,由于房舍密集,只能在原为万福庵坡地的小学操场和矮岗南段原村晒谷场的空地上布方试掘,共布10×2米、2×10米探坑各一个,3×2.5米、2.6×4米探坑各一个。踏查未采集到彩陶、绳纹夹砂陶一类早期文化遗物,钻探、试掘采集的遗物仍以彩陶圈足盘与夹砂陶器为主,与以往所见资料并无二致。

万福庵遗是文化层堆积比较单薄而且时代单一,以泥质彩陶和细绳纹夹砂陶为突出特征的史前文化遗存。绝对年代距今5000~6000年。

遗址于1960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由于上世纪80年代当地建设发展迅速,万福庵遗址地形发生很大变化,文物分布较多的矮岗与万福庵岗丘北坡已经连成一片。遗址中心区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60~10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通过1960年、1987年、1995年和2001年四次调查,从试掘情况断定,含彩陶的第一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江边小学的操场。该遗址出土的彩陶残片多为泥质黄褐陶,上施赭红色彩,且一般染有白色陶衣,施勾连纹、条带纹,亦有少量夹砂陶。

2001年对万福庵遗址调查时,第二期文化遗存发现了一座墓葬,承托墓主的板瓦,随葬的陶罐、青花瓷碗均为明代所常见,亦属当时流行的习俗,当属明代遗存。从此墓之位置表明,当时这里作为埋葬之地,村居仍在此地的东面。

调查发现,万福庵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是以施酱色釉器物和青花瓷器为特点,器物显示当属清代。从地层情况看,是居住址所遗留之物,由此可见,此时此地已成为村落居民点。

万福庵遗址是东莞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对研究古代社会的演进,岭南文明起源、文化交流以及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管理的历史

2001年,企石镇文化站与江边村委会签订了保护协议;

2003年,企石镇人民政府发布了保护万福庵遗址的通告。

2、遗址保护现状

“万福庵”寺庙在解放初期前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该庙于20世纪60年代被彻底毁坏,现在的江边小学是80年代在“万福庵”旧址及其周围陆续兴建起来的。此后,村舍、道路及教工综合楼、学校运动场逐年扩展,地形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万福庵遗址中心区的矮岗、万福庵岗丘北坡已连成一片。

3、保护规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依据,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前提,维护遗址的现状,绝对控制建筑,防止地下文物受到破坏的原则,将遗址划定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企石镇人民政府已公布万福庵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企府[2003]86号)。

出土的文物

保护范围25145.14平方米,为不规则的舌状地型:以江边小学为中心区。前段由江边小学左围墙起,向北沿旧“渡船头路”至黄锦田住宅围墙外为连线,接黄成旺宅南墙角外,经江边锯木厂巷道出万福路边,至黄伟傍后墙角连接江边小学右围墙。后段是江边小学的全部和整座隔岭(地名)山,由镇政府直接控制管理。

建设控制地带约50000平方米,显不规则的中宽、前后稍窄长形地型。南起隔岭山脚边,北至江边村新公路傍,南北长约400米;东由江边小学围墙外延约28米起,至“利奇”厂东围墙角外及沿万福路顺延80米,东西宽90~190米范围内,不得增建任何人工景物。

请点击

“阅读原文”

Hash:dfb09001d5e313d2448488d5f5fd78d0ab37047a

声明:此文由 大饭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