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文昌阁的故事 你还不知道~

界首文昌阁原址位于界首教门街东段,临颍水而建。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年重建,历经七个月建成。

民国三十三年(1944)《界首一览》记载:“阁呈六角,外建穿廊,前衿沙河,画栋与波光相映,上凌霄汉,丹楹共霞彩齐辉......不唯广宏神座,且著三镇文风也。”建成后的文昌阁高三层,呈六角形。顶覆五色琉璃瓦,雕梁画栋,与河水波光相映,蔚为壮观,富丽堂皇。并且在当时非府非州非县之界首古镇能修此壮丽之殿阁,也可谓壮观。

中国成立后,文昌阁仍保存完整,可惜与大部分古建筑一样,在“文革”时期被拆除,取其砖瓦,盖了“四无”厕所。

据教门街的老人们介绍,在他们小时候,经常在文昌阁玩耍。当时的文昌阁第一层与河坝同高,二、三两层高于河坝以及周围其他建筑,所以当过路的货船看到文昌阁时,便知道界首到了,这也促使文昌阁成为当时界首的地标性建筑。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58年,界首县教门街群众在“社会主义爱国卫生运动”中坚持每天两三次的清扫,在照片的右上角依稀可以看到文昌阁的旧时风采。

文昌阁内所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是掌管当时一地仕途文运、功名利禄的大神。文昌帝君,实为两神合一。一曰文昌,一曰梓潼帝君。文昌,又名“文曲星”“文星”。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后为道教所承袭。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一说叫张恶子),居蜀七曲山(今在四川梓潼北),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时,屡封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将“梓潼帝君”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后,文昌与梓潼帝君遂合而为一,称“文昌帝君”,成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

文昌阁虽已不复存在,但是界首博物馆根据历史资料按比例复原重建了一座文昌阁的模型,放置在一楼历史文化展厅中,供广大市民参观。

挂钩,一三分钱

Hash:38f9e2336e637e91882a46b97235437da908f748

声明:此文由 界首身边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