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大宗祠重现往日风采,预计今年年中举行庆典仪式

日前,笔者获悉,于2016年开工重修的江氏大宗祠已完成80%的建筑主体修建,宗祠不仅重现了往日雕梁画栋、壁画等辉煌装饰,还在旧址重建起了已毁的圣旨牌坊。

江氏大宗祠修建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占地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

据悉,江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曾为禺北四大名祠之一,始祖江一龙,堂号世德堂,曾数度重修,清代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又祭重修,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族人现分布世界各地有10多万人。2016年,江氏宗亲筹款在旧址对江氏大宗祠进行重建。

“目前整体上已经完成,预计今年4月份竣工,预计今年年中举行庆典仪式。”村民江伯介绍,江氏大宗祠修建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占地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分为头门、中堂、后堂等部分,两侧还设有衬祠。

江氏大宗祠局部图。

笔者跟着江氏族人沿多级石阶而上入祠,可见宗祠为三进建筑,祠堂恢宏高大,灰塑雕梁,金碧辉煌。

祠堂恢宏高大,灰塑雕梁,金碧辉煌。

宗祠墙壁上还嵌入各式壁画,如《江村渔乐图》《喜上眉梢》《理学传教》等。“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幅画,都有江水入画,每首诗都有一个‘江’字。”江伯告诉笔者,江氏大宗祠的修建处处都有讲究,力求复原江氏大宗祠旧日风貌。

宗祠重现了往日雕梁画栋、壁画等辉煌装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复原的江氏大宗祠,还包括了重修圣旨牌坊。“以前宗祠就修有圣旨牌坊,只是后来毁掉了,深埋在地下。”江伯介绍,江氏有族人江化龙,曾担任清朝武官职务,远赴台湾守戍边疆,由于抗击外敌有功,乾隆皇帝为表彰先贤,特此恩准在原祠内立圣旨牌坊,座立于江氏大宗祠中庭。上世纪中叶,时局动荡,圣旨牌坊与江氏大宗祠一同被毁。

江氏人在江氏大宗祠旧址重建起了已毁的圣旨牌坊。石建华

此次重建,江氏族人在原址地下寻得牌坊旧件,牌坊饰面大字尚能对全,其余难寻。据悉,原圣旨牌坊正背面以“圣旨、恩荣、孝入、悌出、宣威闸外”等大字列其中,尚有小字刻之圣旨檄文,申报官员等文字,意为告诫族人学起孝道、精忠卫国之志,江族人无不以此为荣佑。江伯介绍,重修后的圣旨牌坊大小相同,正面中间阳刻“宣威闸外”,两边刻“孝入”“悌出”, 一旁立“记”说明。

目前,江氏大宗祠两边衬祠也将近完工,将分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艺术馆,展出先人守戍台湾边疆、抗击日军暴行等历史事迹,以及社会各界名家书画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通讯员|黄冠豪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Hash:fc2af7bba176e4eabc034887fce2893ffc3aaa57

声明:此文由 白云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