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北京大名府为何让世人无不赞扬

提起北京大名府(即宋时大名府),世人无不赞扬,县人倍感自豪。什么“北门锁钥”、“控扼中原”,城从内到外有皇城、罗城大城,城周长八十里,曾做过国都及郡、州、府、道的置所。然而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被一场洪水深埋于地下,从此人们再也无法观其真貌。说开发,需巨资费时费力,谈何容易

北京大名府(即宋时大名府)圮于水后,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都指挥使吴成建新的大名府城,即明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名县城。初为土城,周长九里,城墙高三丈,宽两丈五尺,外有深四丈五尺,宽九丈的护城河,建有四门:东体仁、西乐义、南崇礼北端智,门有翁城,外各置桥。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知府熊祥在城门上建角楼。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御史韩福、石碌相继将城墙加高加厚,并修葺女墙、警铺、角褛。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在南城门东侧建文峰塔,城墙上还建有三十六门炮台。在高而宽的城墙上,可骑马巡视。城门上还建有三层城楼,暇日登临,徘徊瞻眺,四顾寥阔,真有山立之壮,虎视之势。护城河岸杨柳成阴,花草茂盛,或坐下乘凉,或漫步观赏。清澈的河水里,轻舟飘荡,或抬头赏花,或低头观鱼,悠闲自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知府姚汝循用国库银包修城墙,里外两层,以石为基,基石五尺以上用砖砌,始成坚固的城围。

大名府衙

城内道前街曾设府道置所,县前街曾设有衙门。明永乐初知府倪天兴自故城徙置,创事厅曰:“承宣堂”,前列六房;后为“退思堂”,“退思堂”之左为“永昌库”、右为“军器库”;最后为镇楼。自正堂面南为御碑亭,仪门外有两坊,东曰“整纲饬纪”,西为“察吏安民”。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玍)知府涂时相将“承宣堂”改为“冰玉堂”,后为宅门,建厅五间曰“景韩堂”。再后为“二香阁”盖景仰魏公之意,因魏公留守时有晚香、雪香二亭故名。将最后的镇楼改为“准提阁”。景韩堂以东为客厅,又东迤北为“晚香堂”。署西垣外数亩,初为马厩,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知府裕长辟为“璞园”。大门东为“衙神庙”、西为“府狱”。大门外两旁木榜: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前为照壁,两旁辕门二,东曰“屏藩三辅”、西曰“表率七城”。署前建木坊,曰“天雄古治”。

三省总督、直隶巡抚衙门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大名路为大名府,管辖一州十县,即开州东明长垣),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内黄浚县滑县。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三省总督,管辖直隶、河南山东三省。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直隶为直隶省,设巡抚驻大名,这是河北省省会之始。也设过大名府,管辖开州(长垣、东明)、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民国二年冀南观察使驻大名,管辖三府、二州、三十八县。民国三年设大名道,管辖大名、广平肥乡曲周鸡泽成安邯郸磁县威县南宫、冀县、清河新河衡水永年邢台沙河、南河、平乡广宗巨鹿尧山内丘、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任县枣强武邑、广晋、深县、深泽武强、束鹿、栾城、晋县、获鹿、井陉元氏赞皇赵县柏乡、隆平、临城高邑等47县。设过大名专区,管辖大名、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成安、邯郸、广平、肥乡、曲周、鸡泽等13县。

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街两旁店铺林立。府署西偏有旷地数亩,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知府裕长辟草莱、开荒芜,依埠为山,据山建亭,因地凿池,就井引泉,亭榭位置,一任自然,不砻不斫,无雕绘之饰,所以命名“璞园”。中立厅事三楹,曰“澹怀草堂”,其前界以竹篱,篱内左右置石几,镌列棋枰,以备长夏对弈。又南数武,厂棚一座,檐肖平台式,为布候扬的之所。厅西花坞二间,用藏时卉。西南隅土埠矗起,逶迤高下,具有峰恋之势,建亭其上,曰“可亭”,翼然雄峙,可延南薰,兼以眺远。厅后接广厦,下临荷沼,旁植丝竹千竿,榜曰“竹深荷静亭”。中亘土基,形若渚屿,怪石三峰,古藤垂曼,前横琴榻,时以抚弄丝桐。地既广衍,更宜植树艺,前环碧柳,后列桑柘,夹道杂植花树。斯园也,物不求备,而景象殊幽。

因宋韩公琦留守大名,宴请监司,有“黄花晚节香”句,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王守叔杲在韩魏公遗迹建“晚香堂”,其间建亭曰“挹芬”。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间涂守时相于堂后建“袭香亭”。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周守邦彬因“挹芬”、“袭香”二亭均圮,在“袭香亭”旧址建“挹芬亭”,于北面重建“袭香亭”。又增修介石居、听嘤轩、迥廊等处,中间迤东有“嘉谷亭”。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郡人为鲍守复昌在亭前建东、西两厢,东曰“清风书屋”,西曰“袭香亭”。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黄守立隆葺而新之,改“挹芬”为“桂香阁”,以祀文昌;改“袭香”为“关帝庙”,以镇衙署。按堂五楹,前为月门,出门折而西为二门,二门直南为大门,额曰“晚香旧圃”。堂前有古柏二,与府治二堂之老槐枝叶交翠,古趣横生。院东厦下,有方元焕草书石刻九,笔力最为夭矫。西壁有隆庆时推官蔡汝贤训恕歌石刻一及旁石刻三,堂外檐东壁嵌康熙间学使李光地行书题石。西壁嵌周守邦彬碑记石刻。后壁东嵌总督方观承草书石刻,苍劲绝伦。西壁明张元汴“晚香堂赋”石刻。

城内东南隅有明、清两朝二阁老成基命、成克巩的府第,第后有素园,园南北数十丈,而东西绵亘三、四倍。东倚城垣,城上特建两楼,盖形家为府治设,实若为素园翼震也。城之下,近接一壑,广且深。第前衣带水,潆而注此。夹岸杨柳,旧名柳塘,花木茂密。一径中行,有敞庭,庭前牡丹芍药间植。庭北有堂,文穆公题目堂句:卧云惊圣代,枕石谢苍生。因额曰:云石堂。堂前双青桐,干霄拂云;堂东灌木数十本,有方亭,有曲廓,逶迤而东,折而东,依东壁为书屋,曰“深柳读书堂”,屋上为台,登台而柳塘、雉堞可眺也。堂之西有“禅悦堂”,堂前方沼,生菡萏。沼前有井,资灌溉,故禅悦堂联曰:源头通活水,初地涌青莲。自此穿林而西,中有大湖,石浑厚,傍夹数虬松,松石之北有楼,额曰“榄秀巢云”,石之南有轩,竹树掩映。由此而西,竹树忽而开霁,蔬畦平衍,中有池,池心有亭,题曰“八风亭”。池之西,迢递曲折,土石相半为冈,冈之乾方峰峦高耸,上有草亭,亭上西望,北府治射圃,西学宫壁水。俯视东南,则第宅亭榭,皆在水光树色间矣。然所构屋宇,不砻不斫,无世俗雕绘绮丽之态,其所觞客燕居之地,亦无诡石怪木,奇弁美箭之供。易履初九曰:素履往无咎,列子曰:太素者,质之始也。公家相业得于素之,时义者为大。

城内西街有明朝两部尚书刘遵宪府第,后人称刘家花园,刘家花园座落在大名府城西路北,府第大门朝南,府前有御赐牌坊。府第大门东有一古槐,园内有两棵古槐,世称三槐吉地。花园东北部建有神祠、家庙,神祠在东、家庙在西,神祠供奉玉皇大帝、白衣奶奶、文武圣人,家庙供奉祖宗牌位,家庙前建有“清勤坊”。园内建甘泉书院,后扩建为甘泉学社。园内建有藏书楼,园内建有地下宅院,园内建有孙承宗所题的“春风化雨”牌匾,园内有明朝首辅黄立吉、成基命、宰相张栓等书法名家的题词和刻石。园内有水塘、莲藕、红鱼、亭榭。 园内还有八景。园内建筑有序,树木花草、水池莲藕、亭榭刻石,错落有致交映生辉。现有后花园门前大槐树,其树形奇特,东伸一枝犹如龙状,所以称龙形古槐,至今生长茂盛。百姓家人生病,或有事相求,便到大槐树前挂红帐求助,便能去病、消灾、得福、如愿,故有“有求必应”之美名。

城内北街有明阁老黄立基家祠堂

城内西南隅有普照寺,普照寺是宋、元间的古刹,明初徙治时,寺僧随城改建。建之者是僧慈顺、慈镰,是僧居寺最长,而向道为最勤,性明而通,怀阔而放,缙绅士夫类多与游。兹殿之作,材木瓦石,虽施舍于四方善士,然殚智竭虑,则兹顺之首事也。寺殿宇宏侈,台谢森严,金容掩色,正色乎中,而三藏诸经匣藏左右,譬诸库藏珍宝奇怪,无不毕具。甲子岁河北善人冯盛世等,复为捐资募化,创建地藏王大殿三楹,列冥府十阎罗王于旁。观音大士殿三楹,其圣像倶延之白下。檀香金妆,庄严靓丽,焕然聿新。贵官长者,愚夫愚妇无不投体燃香,勉种善缘,摆脱徽缠,破除障碍。聚徒二百余人,徒众半于天下,与儒术鼎立角峙。吁!何盛哉?盖佛教以三空为心,以四忍为行,以广大慈悲为本,以明觉自然为用。至于公无官府之忧,私无妻子之累,安居而饱食,闭门而唪诵,以故寻空慕寂,独行恬淡者往往归之,宜其传之盛也。

城内西北隅有扩国临济寺,本故宦郭贤所建白衣堂,知府周邦彬改建为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敕赐“护国临济寺”。佛殿高雅宏敞,廓庑两楹,金碧交辉,置地三十三亩。后安监院,法号便门、大鉴、大彻本大法师枯坐八年。

城内东街路南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大堂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二十点三九平方米,有一座高四十二米的钟楼,顶端矗立着一个象征天主教教会的十字架。钟楼上,东、西、北三面均有直径一点四二米的大钟表。钟楼东南、西南分别建有对称性的两个高二十多米的小陪楼,远远望去象个山字,稳重、挺拔、壮观。大门面北而开,呈字形。北墙高出地面五点三0米、东西南三面高出地面二米,均用青石所砌。大堂的拱形大门上面的三米处,有圣母怀抱耶稣铜铸坐像,高一米左右。大门上雕刻一副对联,上联是: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下联是:要知厥能试观掌上何持,横批是:宠爱之母保障大名。大门东西两侧,有对称性的两个拱形小陪门。堂内南北有两行高大的青石圆明柱,每行九根,每根柱座高零点九米,柱身高二点八九米,柱帽高零点七米,十八根石柱稳如磐石,支顶着大堂。东西墙各有五个长条形窗户,窗户的顶端各有一个梅花形坡璃窗,每格窗户的坡璃均用各种着颜色绘制成菱形,显得五彩缤纷。堂顶为拱形,用蓝砖白灰南北依次砌成十三形,并在形的交叉处安有十二个本刻圆形图案,中间的一个圆形框中刻制了一个十字架。蓝砖白灰处,线条粗细匀称,各处棱角笔直如线。墙上挂有十四副高二米、宽一点五米左右石膏油彩浮雕。形象的展示了耶稣一生中各个不同的历史画面,反映了耶稣的苦难经历。大堂由北而南,甬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数行红色跪凳,一直排列到大堂南端的正祭台前,跪凳是专为教徒祈祷用的。正祭台用石头彻成,它有四个台阶,第一台阶专为做弥撒用的,第二台阶中间有石膏圣体楼,圣体楼两边规则的放着蜡烛,第三台阶上放有鲜花,第四台阶上供有耶稣苦像、若望像、圣母像,两头还分别有两个手捧蜡烛树的天神像,这五个石膏像均有一点七米左右。石膏像后有一座二米高的假山,山顶放着一个十字架。紧挨大门的东西两个墙角处,各有一个木制的神工楼,楼高二点五六米,它是教友们坦白过错的地方。靠北墙大门上有一座二层木楼,楼上有一个形似木制小屋,其长四点三一米,宽二米,高七米,这就是教堂音乐楼,小屋里放着大、小风琴。由音乐楼随螺旋式楼梯而上,钟楼里面象一圆筒,上完最后一梯,便似一小间圆式房子,里面有一机器,这就是钟表的机器,机器长一点五七米,高一点零三米,宽零点九米。它是通过齿轮铁棍传动走时的,一刻报“叮、当”两下,二刻报“叮、当”四下,三刻报“叮、当”六下。一点报“当”的一下,两点报“当、当”……十二点报“当、当……十二下。报时很准,声音清彻,能听十几里远。大门外东北、西北两处,有两座对称性的石碑。有碑座、碑身、碑帽,碑高三点一八米,东北处石碑记载着建堂的时间及原因,西北处石碑记载着为建堂捐款的单位及个人。

好一个明城大名府自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旧貌依然,不仅是县人的荣誉,更能招引外人参观游榄投资落户。遗憾地是在漫长的历史苍桑中,天灾虽没有坏其貌,但人为的却毁啦其容,其中有个人的变更,也有政府的行为。城内除天主教堂和老槐树以外,什么府县署衙、成阁老府第及素园、黄阁老祠堂、璞园、晚香堂、普照寺、护国临济寺等都荡然无存。城墙墙基虽在,但城墙上都已盖上民宅,幸运的是四城门还在,这才不失为城。城墙下护城河,大都填平盖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有志之士定能制订修复明城大名府的综合规划,当权者定能实施修复明城大名府的明智之举。尽管修复明城困难重重、施实艰难,但只要有决心、恒心,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少则三年五载,多则两届三届,修复后的明城大名府,定能展现在世人面前,到那时大名的经济文化将更上一个台阶,明城大名府便会扬名于天下。

我们坚信:愚公尚能移山,“明城”何难修复。待到明城修复日,定是大名辉煌时。

作者:陈献德,原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此文写于2014年。

来源网络

Hash:976bacef73eb0727af62f5323cc7247785a6ae3c

声明:此文由 大名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