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史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八大山人

八大原名朱耷,中国清代著名画家,清代早期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的名号。他出生于1626年,死于1705年,是明朝皇族后代。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的他便装哑扮傻,不和任何人说话,23岁出家当了和尚。八大的身世使他内心非常痛苦,然而他又不能将心情宣泄给外人,于是他将它转化,最终以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是中国文人画史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他的大写意花鸟独步古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艺术大师。八大山人的名号300多年来为世人惊叹不已,以至于他的真实姓名朱耷反而很少有人提及。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孙。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祖辈、父辈都是修养深厚的书画家。他少年时就聪慧过人,在家庭的影响下,受过良好的文学、艺术的熏陶,8岁能作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还能悬腕行书。

少年时的朱耷满腔热血,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然而,明朝的《国典》规定,明宗室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朱耷放弃了爵位,以布衣身份应试,在大约15岁那年便考取了秀才,这在众多宗室王孙中无疑是一个创举,赢得了族人和师长的称赞。正当朱耷满怀信心参加下一轮考试时,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来了灭顶之灾。崇祯十七年,明亡,不久父亲去世,贵族生活在他19岁这一年戛然而止。朱耷还没有真正展示他的治世才学,明朝这座大厦就就轰然倒塌了。明朝灭亡那一年,不幸接二连三地朝着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袭来。这一年,朱耷的父亲病逝,随后他的妻儿也跟着相继离世,这可真是国破家又亡,无处话凄凉。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朱家后人,他这个末路王朝的子孙随时都有着被杀头的危险。为了躲避灭顶之灾,朱耷隐姓埋名,远逃江西奉新县山中藏身。就这样躲了三年,朱耷眼看着大明王朝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于清顺治五年,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到了36岁那年,朱耷又弃僧入道,在南昌创建了青云谱道院,并在此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书画创作。这段时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后来取得非凡书画造诣的一个关键时期。

从59岁起,他开始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去世,此前用过的五花八门的号全部摒弃。取名“八大”,有说是出自佛家的“四大”,东南西北“四方”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是为“八大”。 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后二字像“之”字:哭笑不得。62岁那年,他把青云谱道院交由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独自居住在章江门外一座陋室里,靠卖画为生,孤寂贫寒地度过了他的晚年。1705年,这位艺术大师溘然长逝,享年80岁。

他的山水画主要是水墨作品,他学习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但有自己的特色。八大山人的用墨与董其昌不同,使用干笔能画出滋润的效果。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具个性,他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他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当僧人时属于早期,主要画蔬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画面比较精细工致;50岁到65岁是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欢画鱼、鸟、动物形象,用笔挺劲有力;65岁以后是晚期,艺术逐渐成熟,造型比例夸张。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一副受欺压不屈服的情态,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我的写照。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这个少不仅指对象少,同时也指用笔少。八大山人的画作,时常只出现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都是一幅完整的画作。他这种化繁为简,“惜墨如金”,经过他的巧妙构思,最终却能以少胜多,意境深远。

其次,在绘画主体的形象方面,朱耷追求变形,而他的变形还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追求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观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都能求得不同的见解与感受。尽管他的对象极少,但是却不会让人绝对单薄寂寞。

第三,构思精巧,布局巧妙。在整体的布局构思方面,朱耷追求是否用得合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三者合一,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以此取胜。

八大山人的画在清代早期影响并不太大,但他对后来画坛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没有俗套,自有创造。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都深受他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是悲愤的一生,也是孤凄的一生,更是创造的一生。他以大写意的笔墨,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他笔下的一枝一叶,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是他内心无声的歌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是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看八大山人的作品,是在阅读一个大孤独、大悲寂的灵魂,仿佛触摸到他在300多年前的巨大孤独和傲岸,感受他在300多年以后仍然散发出来的强烈生命气息。在海外的书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说八大山人不雅!”把他与音乐魔鬼贝多芬、绘画魔鬼毕加索相提并论,称之为东方的艺术魔鬼;甚至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建立了八大山人艺术研究中心。

- end -

作者简介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此外,还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对八大山人的各类创作范图分门别类,画法精到,类型丰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并配上相关解说词,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临摹和借鉴意义。

《八大山人花鸟山水画谱》(名家课徒稿临本)

绘者:八大山人

开本:12开

定价:42.00元

出版日期:2017年4月出版

Hash:a5dcf2c0a0c8355fd703245b400bffa3c9a98339

声明:此文由 上美好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