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年前的今天,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首飞!

历史用金色的大字镌刻着1954年7月3日这一天。

当天下午5时15分,江西南昌,试飞员段祥禄和刁家平登上飞机。飞机慢滑、中滑、快滑,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这架飞机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起初被叫作“红专-501”,后来又被命名为“初教5”。

从蹒跚起步到一飞冲天

中国航空的新时代就此开启

7月3日初教5飞机首飞成功后,继续按试飞大纲试飞至7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7月20日,国家试飞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飞机性能符合苏联资料及技术条件要求,可作为空军航校教练机之用。”并认为可以进行成批生产。

初教5飞机准备起飞

毛主席获悉后盛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并亲笔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十八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7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我国自制飞机成功》的新闻,轰动了全世界。举世沸腾的背后,是因为这型飞机成功首飞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自身。它承载了老一辈航空人身先士卒、敢闯敢担当的精神,更激励着新一代航空人投身国防,献身航空。

而他们创造的光辉业绩也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20天,研制生产全套图纸发图完毕;攻坚阶段,140名技术人员三班突击;40天,基本完成初装所需的零件制造;2500平方米的机棚,弹丸之地完成飞机的修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个任务……新中国第一架飞机从一座不起眼的“八角亭”厂房一飞冲天。

8月26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批准同意初教5批产。随即航空工业在1954年当年就完成生产初教5飞机10架,交付部队8架。1955年按计划向部队交付60架。至1958年,初教5飞机共计生产交付379架。

初教5飞机的试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她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她从战火的硝烟中走来,履行了航空救国的神圣使命,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增添了光彩,也为建国初期人民空军飞行员的培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中国不再是那个啥都没有、落后的国家。

曾经创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八角亭”厂房依旧默默无闻,八幅向心、钢骨铮铮,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初教5飞机的基础上,航空工业以人民海空军航空兵训练体制构建需求为牵引,从单一教练机供应商向飞行训练集成系统供应商,向基于全谱系、全方位的专业化飞行训练的集成系统供应商转型升级。

60余年来,航空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运20“鲲鹏”大型运输机、歼20战斗机、“鹘鹰”战斗机、“飞鲨”舰载战斗机、歼10系列飞机、歼11系列飞机、“霹雳火”直10武装直升机、“黑旋风”直19武装直升机、轰6系列轰炸机、空警200、空警500和空警2000等系列预警机、“飞豹”歼击轰炸机、“枭龙”飞机、“翼龙”等多个系列无人机、“猎鹰”和“山鹰”高级教练机、“霹雳”系列和“闪电”系列导弹等品牌,为用户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64年后的今天,初教5飞翔的雄姿犹在眼前。新中国航空工业已昂首阔步踏上了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新征程。

未来,航空工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建铸魂、使命引领、开放共赢,坚持强军为本、创新为先、改革为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迈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坚实步伐。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航空工业洪都、中国航空报社

编辑/姚旭东 监制/谢林轩

Hash:3ff9eda41ace16e6ec5aa506ddec54955de66171

声明:此文由 中航工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