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华容县仙鹅寺村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一湖碧水、十里荷塘、千亩果林……华容县东山仙鹅寺村,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现实。

仙鹅寺村湘莲基地一角

盛夏时节,走进仙鹅寺村,只见荷叶连连、嫣红半倾、莲蓬低垂,一叶叶、一朵朵、一簇簇,交错层叠、铺向天际,山坡上皱皮柑、板栗林里硕果累累,茶林生机盎然,“观荷采莲”成为目前游人来此放松休闲的“打卡”项目。

但在两年前,这里的山是穷山,水不生财,果不成林,莲不成片,未脱贫人口达百人以上,是全县的扶贫重点村。“仙鹅寺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农业产业’,是自然条件‘逼’出来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易松林介绍,该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人均耕地不足1亩,部分村民小组人均耕地甚至不到5分,依靠传统农业带领群众致富不现实;而该村东山水库、仙鹅寺、龙口瀑布等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虽有口皆碑,但景是单一景,客是零散客,未能产生经济效益。

怎样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该村切实把握“精准扶贫”要义,确定了以山水人文资源为依托,配套发展湘莲、板栗、皱皮柑和黄金茶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仙鹅寺村全域乡村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路。

起初,受传统观念限制,加之担心特色农产品销路,大部分村民对发展特色农业并不看好。

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易松林带头流转东山水库前的20多亩低洼地,试种湘莲并取得成功。如今,湘莲种植成了该村的“美丽经济”,覆盖面达1200亩,其中东山水库前集中种植的400多亩湘莲,正值盛花观赏和莲蓬成熟期,吸引了周边县市区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而且我们是莲虾套养,卖完龙虾接着卖湘莲,每亩湘莲可采摘300-400斤,纯收入2000元以上,加上龙虾收入,现在每亩可增收4000多元,比种稻谷强多了。”易松林笑着介绍。

产业要做强,群众要致富,“上山入林”是该村作出的另一必然选择。

板栗林里硕果累累

“我们一手抓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全村皱皮柑种植基地达500多亩;1000多亩板栗林经过除杂、施肥和补栽,年产值达50万元;完成东山茶场改造,种植‘黄金茶’450亩;一手抓基础设施硬件提质,改造入村入组公路15公里、新增变压器5台、改造电路5公里,实现自来水供应全覆盖......”伴着荷香,易松林就近三年的扶贫成绩单向我们娓娓道来。

如今,摘皱皮柑、捡板栗、采黄金茶已成为该村乡村旅游的三大热门项目,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俨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东山水库

“据统计,节假日来仙鹅寺村休闲旅游的游客每年达到10万人次以上,高峰期每天将近8000人次,东山水库周边的农家乐从最开始1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东山镇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朱思杰介绍,旅游脱贫与农业产业脱贫协调发展,一方面带动土地流转,实现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活跃经济,为闲置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贫困户易领权的“美丽经济”

70多岁的贫困户易领权无劳动能力,便将家里的5亩田全部流转,每年能拿到1500多元的租金;贫困户易枝梅与瘫痪在床儿子相依为命,现在她在家门口的农家乐里找到了工作,每月有1500多元的稳定收入;常年在外务工的贫困户赵胜国看到家乡的变化,计划回乡开一家农家乐,现已选好了地址;贫困户易尧桂成了一名护林员,每年多了2200元工资。

“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是我们追求发展的落脚点。”朱思杰介绍,为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仙鹅寺村规划了1000亩油菜基地,游客在游览仙鹅寺、东山水库、龙口瀑布景点同时,可春赏百花采茶,初夏采桃捕虾,盛夏观荷采莲,到了秋冬季节,摘柑橘、捡板栗也是一大乐事,可谓一年四季都有卖点。

脱贫攻坚战中,仙鹅寺村盘活生态资源,给出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精彩答卷,走出一条多产业结构绿色可持续脱贫路。(文/蔡建业)

来源:华容县扶贫办供稿

Hash:8de364487e943bd0f7575622bb49f1e15477cb96

声明:此文由 湖南微扶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