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故居位于铜仁城区共同路18号,初建于清末,房屋为木质结构,呈四合大院,属黔东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116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故居后院住房和书楼是周逸群祖父周贵渠于1876年始建,正屋是周逸群1918年修建的,翌年东渡日本留学后,其妻、子居于此。故居在民国时期曾被作“逆产”充公。1949年至1982年,故居成为公房,有多户居民在其中居住。后经其亲属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维修,才得以完整保留至今。徐向前元帅为故居大门题写匾额“周逸群烈士故居”。

1982年,周逸群故居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列为“铜仁地区、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0月,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列为“铜仁地区、铜仁市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逸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理论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周逸群同志牺牲时年仅35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无比伟大和光辉,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全都奉献出来,像一块完全燃烧的煤,烧尽自己,留下全部的光和热。周逸群同志从1919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到1923年学成回国,在上海组织“贵州青年社”,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黄埔军校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先后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候补常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政委、红二军团政委、中共红二军团前委书记、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5月,从洞庭湖突围返回江北,经过岳阳县贾家凉亭时,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他从23岁(1919年)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直到35岁(1931年)壮烈牺牲,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风起云涌的革命历程,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志在苍生的革命信念,改天换地的革命斗志,叱咤风云的革命豪情,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无一不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其光辉的一生与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2010年9月16日,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周逸群烈士陈列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位于铜仁市中南古城中山路东侧,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05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平方米,系两层砖混结构外观仿古三合院落,青瓦覆盖,青石铺墁。展厅共分九个部分,主题依次为:一、序厅;二、刻苦学习、爱憎分明;三、远涉重洋、寻求真理;四、投笔从戎、黄埔雄姿;五、北伐战争、革命先锋;六、南昌起义、威震华夏;七、武装割据、建立政权;八、洪湖赤子、党的楷模;九、缅怀先烈、继往开来。通过近500幅珍贵的图片、文字史料及实物,整体、系统地介绍了周逸群从在家乡读书,到东渡日本留学,以后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南昌起义,创建洪湖苏区,直至1931年在湖南岳阳遭敌伏击,壮烈光辉的一生。

信息来源:邓有民

免责声明

2.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于铜仁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

主编丨江小楼 编辑丨周周

1

Hash:4dda634566d69214be04c339a87638e4bac60252

声明:此文由 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