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湾黄坊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少年求学之地

己亥年四月十五,笔者寻访金溪古村,途经黄坊,虽数游黄坊,然其村庄甚大,明清时期赣派建筑有数百栋之多,街巷纵横,未能一一遍坊,故又在黄坊停车再度探访。金溪民间有谚语:“黄坊是府,尚庄是县,印山好比金銮殿。”笔者理解这个谚语是一种比方说法,指黄坊村庄规模体量宏大,犹如一座府城,而尚庄规模也是堪比县城,至于印山则是以建筑奢华著称,犹如宫殿般富丽华美。

黄坊喻家建筑组团

文明焕采赣派民居

石劵拱门

赣派民居内部结构

赣派民居护净窗

黄坊村,位于江西金溪县浒湾镇,背倚灵谷,面临汝水。北宋嘉佑九年(1056)始迁祖黄振基由南丰县禾坪双井迁此开基建村,故名黄坊。同治版《金溪县志》载:“黄坊,又名榉林。”今又作举林。随着社会变迁以及婚嫁关系等原因,如今黄坊多达32个姓氏族人居住于此,设有13座关门,宗族之间世代友好交往共处,极为罕见,主要姓氏有金、车、黄、何、喻,为此当地有:“金车黄河水,不荫一头芋。”之谚语。

古井

中华关门

中华,是一座关门,位于车大宗祠前方。由于古代社会时有动荡,匪患较多,因此许多村庄一般像城池一样在四周设置关门以及围墙,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防御体系,用于防御盗匪,保卫家园。旧时,黄坊有“举林十三关,关关入戗难”之说,至今仍保留的关门还有:东边的“紫气东来”关,又名“行嫁关”,当地成亲嫁女皆由此关进出;东南的“举林世第”门楼,又称“举林关”或“南关”;“北关”位于何家大祠西侧,又名“何家关”;“西关”位于孟家巷灵谷峰下,又名“下关”;“千秋车第”门楼,又名“千秋关”;“汤家关”则是位于汤姓人家附近而名;另永镇关、罗家关、黄垣关等六关仅存遗址。

喻家别墅外观

喻家别墅内部

黄岩别墅外观

黄岩别墅外观

黄岩别墅内部二楼

服膺别墅院门荫庐

服膺别墅外观

服膺别墅内部

黄坊村庄格局完整,肌理清晰,大大小小的青石板巷道纵横交错,高高低低的青砖黛瓦的房屋鳞次栉比,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按照建筑聚集区域大致可分为喻家、黄家、瓦子岭、下关等六大建筑组团。特别是在黄坊一地竟然深藏着三座宏伟壮观的民国时期别墅,分别是喻家别墅、黄岩别墅和服膺别墅,又名“荫庐”,均为二层结构。在黄岩别墅前方有一设石制栏杆水塘,其隔壁是“南平世家”宅院,南平是车氏郡望之一,为纪念车胤而设,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郡(今湖南常德津市市)新洲 人。晋代名臣,以寒素博学闻名于世,少年时“囊萤照读”的事迹,今新洲镇车渚村有“囊萤台”,相传为车胤囊萤照读遗址。 “南平世家”院落中住宅大门上还有“玉峰秀拱” 匾额,玉峰为车氏堂号之一,源自车氏祖先西汉富民侯田千秋,字玉峰,官至丞相。据《车氏族谱》载:黄坊车氏先世居临川宁乡之稠源村(今东临新区湖南乡、七里岗乡与金溪县琉璃乡交界一带),南宋时五堂公车端先入赘黄坊 黄氏 ,由此为黄坊车氏始迁祖。在抚州大部分车氏由临川稠源车氏所派衍,《菩峰车氏六修宗谱》载:稠源车氏 先世车阛为南 昌新建尉定居南昌,建炎三年(1129)宋室南渡南昌沦陷,车周迁播临川稠源。

南平世家

玉峰拱秀

竹坡公祠

车大宗祠外观

车大宗祠

车大宗祠内部

由于黄坊姓氏及人口众多,故而祠堂建筑比比皆是,诸如车大宗祠、喻氏宗祠、芸谷公祠、明所公祠、竹坡公祠、英肃公祠、石泉公祠等,其中明代建筑车大宗祠保存最为完好,位于村庄中部,坐西朝东,面阔五间,内部空间宏大开敞,梁柱粗硕简洁规整。另在黄坊东北边有一座神英庙,主祀关公。这些祠庙建筑都代表了当地有着良好浓厚的崇祖敬神文化传统。

书院

自古以来,黄坊秉承崇文重教传统,先后设 立榉林书舍、重庵讲堂、车经元、扛梁书院(倦游书院)、瑞芳书院(不窥园书院)、日映云连书院等数座古代书院, 故黄坊历代 人才辈出,名人众多。 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于中国,影响在世界。唐宋以来,书院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黄坊多众书院中要数 榉林书舍设立最早也最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曾求学于此。 同治版《金溪县志》载:“榉林书舍 在十八都,灵谷山之南,宋直秘阁黄振基由南丰迁居金邑,构书舍于山鹿,偕其弟御史庆基与王安石兄弟同学于此。”除榉林书舍之外,王安石还在金溪柘岗、宜黄仙洞书院和鹿冈书院等处求学,在宜黄从学于梦周先生和杜子野先生,学业得以突飞猛进,王安石少年求学经历为其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秘书第

恩拔同科

理学流芳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迄清黄坊仅黄、车二姓有黄庆基、黄符、黄孟麒、黄纪、黄廷宝、黄运春、黄六荪、车振、车梦瑶、车文龙、车见田等11人考中进士,而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县一个朝代都没这多进士,其中黄庆基,字吉甫,乃王安石表弟,二人情谊深厚,王安石为其作有《梦黄吉甫》、《我所思寄黄吉甫》、《送黄吉甫归金溪》诸诗,金溪别名“绣谷”一词即出自《送黄吉甫归金溪》中的“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之句,举人16人,其中解元1人,武举1人,县丞以上官职者38人,其余贡士、国子生或任儒学训导、教谕者更是不计其数。明代黄正心担任太医院御医。还有未取得功名,但获得官府和学界普遍崇敬的理学名儒层不出穷,尤以黄宣、号重庵和车泰、号敦复二人名重士林。因此,明代大学崇仁吴道南为之题词“衣冠名胄,文献故家。”同时村中的一些传统民居还保留“秘书第”、“恩拔同科”、“世科第”等标榜科举仕宦的匾额以及“文明焕采”、“世泽长流”、“由仁”、“理学流芳”等表征崇文尚德的匾额。

喻家赣派民居

世泽长流赣派民居

黄坊巷道

由仁建筑组团

在民国三十年(1941),县人龚学遂、曾仲鲁应金溪县政府之邀聘,在黄坊车大宗祠内还创办私立“应钦中学”。应钦是指何应钦,其祖籍是江西临川。龚学遂(1875~1968),金溪县合市镇霞澌龚家村人,原名伯循,曾用名志仁,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诸如兼任“应钦中学”名誉董事长,参与修建临川温泉浴池,如今在临川温泉宾馆内黄鸿图题写的临川日泉碑刻记载:“温汤为吾邑名胜。金溪伯循先生增其式廓,理而董之……”等。曾仲鲁 (1891-1963),江西省金溪县琉璃乡东源村人,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应钦中学”董事长兼校长。应钦中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旅湘赣商、乡贤捐助,金溪县石门人张正财除捐款外,还捐田产500亩作为学校基金。解放后,应钦中学更名为浒湾中学。因此,时至近代黄坊亦是为国家民族复兴培养输运了大量优秀人才。

照壁

巷道关门

门神

门墩

在村中随处可见门墩石,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由门枕石演变而来。门墩石以方箱型和抱鼓型居多,其不同形状分别表示不同寓意。方箱型门墩,“箱”谐音“香”,则表示书香门第,人品方正之意,故文官宅第多设方箱型门墩。抱鼓型门墩,形似战鼓,故武官宅第多设抱鼓型门墩。

修复中的赣派民居

红一军团医院旧址

黄坊还是一片血性激昂的红色热土。在第四次反“围剿”金溪战役中,红军曾在浒湾一带展开过激烈战斗,在黄坊村中设立红一军团医院和红二十二军军部,如今这类民居借助革命旧址的身份得以修缮保护,但这仅是凤毛麟角的幸运者,村中大多数的赣派传统民居常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岌岌可危。抗日期间,应钦中学师生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常赴各地进行宣传慰问演出。

▍信息来源: 头条以郑视听

▍图文编辑:浒湾书铺街整理

Hash:c3701f20721878bf95219290248d8ac95fa7255f

声明:此文由 浒湾书铺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