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南迳驿道,寻找旧时光!(附攻略)

太好啦!

天气要放晴了!

趁着春光正好,

出去浪啦!

还没想好去哪?

小编有个墙裂推荐:

我们一起去古驿道呀!

可以寻古迹、赏美景

长南迳古道全长约6公里,现有遗存长度约4公里,于清雍正三年重修,是古时香山地区南朗、上栅、官塘等村民往来前山、澳门的主要通道

古道有长南三孔桥、来仪亭、摩崖石刻湿地瀑布等古迹与景点,可从北师大旁旧UIC文化小镇和会同古村进入;也可以从普陀寺进入。一路上泉水淙淙,古木苍翠,群山连绵,相映成趣,令游人心旷神怡。

对长南迳古驿道有了基本认识后

我们出发吧!

(全程徒步最快走完需要两小时哦!)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走的古道路线,入口是在普陀寺,出口在UIC文化小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会同村出口哦~

古道驿站

古道驿站位于古道入口处,距离普陀寺约400米,是展示古道风貌的窗口。驿道旁设有停车位和解说牌,登山者可以在这里看到详细的古道介绍以及导览图。(小编再偷偷说一句,全程只有这里有洗手间哦)

长南三孔桥

古桥拥有三百多年历史,其建筑工艺精细,结构紧凑,桥面平整,每一块构件都有独特的形状,是香洲区保存最完整的古桥。

来仪亭

来仪亭建于山顶空旷平顺地段,四角攒尖。人立亭中,近看苍翠古木,远眺连绵群山,清风徐来,畅爽至极。

五溪亭

五溪亭绕池而建,池边设有亲水平台,临溪大树下有月台、石凳可供休息。溪涧怪石嶙峋,水中石苔古朴天然,相映入景。

石阶步级

古道上保存完整的古石阶步级,由人工开凿的条石和自然块石通过不同组合形式铺筑而成,并有完善的纵、横沟排水系统。铺筑因形就势,灵活多变,结构稳固,营造精巧,充分体现了古人筑路的理念和智慧。

摩崖石刻

长南迳古道摩崖石刻是清雍正三年(1725)东坑村民佘非凡率领村人修路时所题,上刻“雍正三年孟秋榖旦佘非凡重修长南迳”十六字。该石刻对研究香山北部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聚贤亭

聚贤亭是在古迳顶茶寮和先锋庙遗址处新修建的仿古四角亭,亭四周壘砌原石挡墙,并在靠山边修复了原有的龙泉水口,供路人取水、洗漱。

萦台远眺

萦台远眺在葱绿树丛中设置平台石凳,闲坐其中,清凉惬意;远眺对面,高山石壁、巍峨峻峭,下雨天还有瀑布飞流而下。

烟波潮涌

萦台远眺在葱绿树丛中设置平台石凳,闲坐其中,清凉惬意;远眺对面,高山石壁、巍峨峻峭,下雨天还有瀑布飞流而下。

心悦池

在心悦池处,围绕三棵如盖古树砌筑大盘圆台、石凳供路人休息,筑月池和曲水流觞供游人映照心境、嬉水畅怀。

水库遗址

水库建于1958年,于1961年被冲毁,现存水库泄洪道遗址和水库排灌涵洞遗址。排灌涵洞口成阶梯形依山势而设,每一梯步均设放水口,可根据水库水面标高对应的放水孔来放水。

迳顶茶亭遗址

迳顶茶亭遗址处有高约10米的天然瀑布,下有深潭,气势磅礴。据说古代在此山边还建有一个茶亭和屋寮,路过客人多在此洗漱和休息,长途赶客还可以在此过夜。

清溪入泮

泮池是古代学宫前面的水池,考上秀才称为“入泮”。清溪入泮比喻香山地区书香风盛,学子如清泉从山乡原野奔向学堂。

曲水流泉

巧妙地将流入古道的溪水与古石步道融合成为一体,溪水流入低处设置的弯月池后成布状流出重入溪涧,弯月池左侧山边正好有一古井泉。在古代,古井泉边常年摆设两个茶杯,供过路行人从古井泉舀水饮用,此情境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

琴台观瀑

砌筑于古道边的琴台充分利用地形和附近石头资源设置多重平台和自然石台凳,浑然天成,观溪涧对面的叠层瀑布从青翠欲滴的山谷流下如石龙溅雪。

翠竹幽径

在层层竹林间,一条小径蜿蜒前行,忽隐忽现;周边环境清幽,只剩虫鸣鸟语;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微风吹过,竹影摇曳,穿行其中别有风味。

从翠竹幽径出来后沿着驿道继续步行约5分钟即到达驿道的终点——远芳驿站,经过远芳驿站,沿着古驿道连接线前行约1公里可到达本次徒步旅行的终点——联合国际学院文化小镇。您还可以到古驿道周边的会同村、唐家湾古镇等,去找寻更多的惊喜!

部分图片来源于珠海住房规划建设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处理)

Hash:127854030c59efd5ec499859374ecccfed8ee92d

声明:此文由 畅游唐家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