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南寨的三位历史人物

作者:我为书狂

南寨,位于同川境内的奎光岭下、善护山东,是隶属东社镇的一个村。

南寨,现在叫上庄四村,是根据时势而改名,丢掉了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南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于中晚期,近似于庙底沟和秦王寨文化类型,因文化堆积丰富,采集标本类型较多。

南寨,这个村落的古朴面貌保持良好,有许多古建、民居投射出浓郁的旧时风采。仔细查看,光是五道庙就有四五个,还把“秦穆公敕封五道,汉高祖恩赐将军”的“五道爷”来历,说得一清二楚。

南寨,山梁、沟壑的自然特征十分明显,满沟遍梁栽植着梨树,有许多老梨树依然吐露芳华。一株历史悠久的梨树矗立在南梁上,被人们尊为“唐梨”,有好几个相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为南寨村的又一处文化景观。

南寨,除了这些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还有不少历史名人让人津津乐道。比如以下三位:

郭正祥:上庄“仁义堂”创办人

郭正样(1873 ~1944) ,字景荣,南寨村人。少年时期曾在大同拜师习武,后回村开堂授徒,因率众参加义和团运动,受清廷镇压而避难明镜山。辛亥革命起义后,与郭尚组织“仁义堂”,维护同川地区社会秩序,后响应续桐溪号召,带着“仁义堂”武装队伍参加了忻代宁公团,任排长。公团解散后,因阎锡山排斥异己,追捕续桐溪同党,而受牵连。民国二十六年(1937 ),日军侵占崞县同川部分地区后,积极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其子女全部参加抗日地下活动,他的家成了共产党抗日人员的地下联络点,同时还是晋察冀二分区河北区队的制服厂,后被日军放火烧毁。民国三十三年(1944) 病逝。

郭树棫:黄埔军校先烈之一

郭树棫(1899 ~1927) ,南寨村人。原平镇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山西斌业中学,后入山西陆军学兵团,肄业。民国八年(1919) 任山西陆军学兵团刺枪助教。民国十年(1921) 任崞县全县民防保卫团总教练。民国十三年(1924) 春由王用宾和赵连登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3 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2 队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1 团班长、排长,国民革命军第1 旅第1 团连长、营附,国民革命军第1 军第1 师第3 团上校团长。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民国十六年(1927)2 月,在福州战役中阵亡,被追授陆军少将军衔。后被列入《黄埔军校各期先烈名表》,黄埔军校烈士纪念碑上镌刻其名。

郭紫峻:国民党中统局副局长

郭紫峻(1901 ~1986) ,南寨村人。毕业于山西大学。民国十三年(1924) 加入国民党。曾任民党太原市党部筹备委员、监察委员、青运会常务委员及太原市青年运动团团长。民国十五年(1926) 赴北平,任北平市立师范学校训育主任。民国二十二年(1933 )后历任陕西省教育厅科长、处长、民教馆长。民国二十五年(1936) 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常务特派员、陕西省物力统制处处长、西安行营政治委员,后任陕西省动员总指挥部设计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同年12 月西安事变后,即刻化装逃离西安,飞往南京,向南京政府提供了事变详情及张、杨两军部署状况,后任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主任委员。民国三十八年(1949) 逃亡台湾,任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1986 年3 月死于台湾。

江湖游侠 摄影

End

Hash:c3c26d60ccb3b008e52cc47ef894fde0721cc94e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