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石燕岩采石场遗址水底探秘(视频)

2015—2018年,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先后多次对石燕岩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和测量。通过潜水调查发现,这处国内罕见的水陆结合文化遗址,范围广大,使用年代较长。由于内洞主要的采石工作面被水体淹没,避免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其水下遗存,如开采痕迹、开采工具、生活用具、石料半成品等相当丰富,并且依然保持着原样。

历史学家证实了:“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早在距今6000年前,岭南最古老、最原始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土著族群之一——疍人就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上西樵山,利用自然赋予的西樵山岩石制造石器,用来渔猎、捕捞。

西樵山由远古时期火山的爆发而产生,现在是一座死火山。火山作用产生的地形地貌很合适人们采掘并打制石器。

因而,在上古时代西樵山就已经是原始部落聚居地,同时也是新石器时期南方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

一直到唐宋时期,先民们开始在西樵山开采岩石用于建造房子。西樵山也留下了很多开采痕迹,只是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1958年时,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带领学生到西樵山实地考察,惊奇地发现了西樵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西樵山东南坡、中部,遗址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还有石器生产工具刮削器、石斧、石铲等。

至此,埋藏在西樵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才开始逐步被揭开了面纱。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西樵山文化始终离不开两个字——石器。这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

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智慧的先人们,能想到利用石头来劳作,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而就在西樵山,有一个石燕岩,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采石场,更是一个水下采石场,也是世界上最大、保护最好的水下遗址。

明代时,矿工们偶然在山清水秀的西樵山发现了石燕岩的存在,如获至宝。再加上此地靠近北江,方便运输,因而选址此处,开挖矿石。

可惜因为矿工不小心挖到了地下水,矿洞瞬间被喷涌而出的大水淹没,矿工纷纷逃生,采石场从此废弃,只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记忆。

因为当时事出突然,洞内至今还存在大量的人工开采遗迹,及已经开采出来尚未运走的石材。因此,石燕岩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保存完好的采石场遗址,初步估计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

END

Hash:d25488f4f67474530a6282a0baa0eb12cc66fc9f

声明:此文由 九江社区百通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