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沙橘子洲大桥动工兴建50周年:出身“桥工”的设计师周卫桥

长沙湘江大桥的文学回忆:纪念【长沙橘子洲大桥动工兴建50周年(1971-2021)】 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记者 彭高峰)长沙橘子洲大桥,原名长沙湘江大桥(湘江一桥),1971年9月6日动工兴建,1972年9月30日通车运营。是长沙市区连接岳麓区芙蓉区、跨越橘子洲的过江通道,重要市区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2017年入选长沙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 橘子洲大桥西枫林一路,横跨湘江水道及橘子洲,东至黄兴中路;线路全长1532米,主桥长1156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在党政军相关单位的积极支援和广泛动员长沙市工农商学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下,当年以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人民币,仅用12个月建成通车。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大桥施工速度的奇迹。 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评价说:“橘子洲大桥建成后,对改编长沙市北湘江东西分割的状况、沟通湘东湘西、北交通,发展城乡经济起到了巨大中作用。” 今年是长沙橘子洲大桥动工兴建50周年,华闻之声特开辟“长沙湘江大桥的文学回忆:纪念长沙橘子洲大桥动工兴建50周年(1971-2021)”专题,选择由当年的文学作品整体回顾那段热火朝天的建设历史。今天发布第一期: 纪念长沙橘子洲大桥动工兴建50周年:记出身武汉普通“桥工”的设计师周卫桥

摘自《桔洲飞虹》(作者 罗石贤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2年9月第1版)

碧水,蓝天。鹰在飞翔,江在奔流。一条彩色的长虹,腾空而起,跨越桔子洲,飞架湘江两岸,这就是高速度建成的长沙湘几大桥。从此,湘江天堑变通途,长沙市区,湘江两岸的革命纪念地连在一起,从长沙去韶山路程缩短了将近一半,我们的心和革命纪念地贴得更紧了;那行人、车辆等船过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湘江两岸的交通更加畅通无阻,从而必将加速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啊!人们称呼这座桥为革命桥,幸福桥,战备桥,是多么确切啊!它的建成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成果!是全省三千八百万人民的大喜事!

世世代代,人们早就盼望着有这样一座桥。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根本不会替人民建桥。解放以来,几次拟议建桥,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桥还是建不起来。只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今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湘江两岸,十里长岛,才能飞起彩色的长虹。

长沙湘江大桥,是一座双曲连拱,富有民族特色的公路桥。大桥全长一千五百多公尺,中间可以并排通行四辆大卡车,两旁是宽阔的人行道。远远望去,像一条飞架在湘江两岸的长虹。大桥把河东宽广的市区五一大道和河西的长韶、长宁两条公路连结起来,在桥的中段,引出一座近三百公尺的支桥,通向桔子洲头。十八座巨堡似的桥墩巍峨屹立在苍茫的云水之间,托起跨度七十多米的拱曲,离河床高达三十多米。即使像一九五四年那样大的洪水位,两千吨的江轮在桥下仍可畅通无阻。桔洲以东的桥面,有精美的伸臂式踏步;桔洲,有迥廊螺旋式梯阶;大桥两边,有白玉似的栏杆,还有两排银灰色的寓意“红旗卷起农奴戟”的灯柱。到了晚上,那一排排灯柱上雪亮的灯光,使人想起“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可是,你料想不到,设计这一座规模宏大的桥梁的,却是一批年轻人和老工人。他们来自我省科研、设计、施工、学院的十个单位,五十多人,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多么年轻,多么值得自豪。中国无产阶级自己培养的技术队伍,正是在这样的建设工地上迅速成长。春秋时代的石匠李春,造出了中外闻名的赵州桥。过去,中外不少所谓桥梁“专家” ,纷纷研究赵州桥这一奇迹,有的还自作聪明,说河道里面一定还埋有一个反圆拱,厂才能撑住李春砌的麻石半弧拱桥。那些“高贵者”为寻主所谓圆拱,多方考证,甚至围水挖河,结果白费力气。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今天,我们年轻的设计人员,同样研究了古今中外有名的桥梁,吸取了我国劳动人民建设拱桥的传统经验,与现代桥梁结构和设计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这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坚固、美观、大方、经济、适用的双曲拱桥方案。

人们赞扬着周卫桥和他领导的设计小组。周卫桥,这个三十刚出头,脸膛红得象秋叶一样的青年人,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当了一辈子桥工,当国民党反动派溃逃的时候,他为了保卫洒过汗水的桥梁,英勇牺牲了。卫桥继承父志,解放后读完中学,就当了桥工,在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上,被保送上大学读书。这个桥工的儿子,象普通劳动者一样,手上有茧,脚上有泥。在那些设计大桥方案的日日夜夜里,周卫桥和他的战友们,遵照毛主席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向群众学习,经常出现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渡口码头,同汽车司机攀谈,向交通警察请教,到船家作客。为了确定桥的走向,路线,纵坡,桥宽,他们冒着炎热,测量了长沙市有坡度的主要街道,搜集了上千个地质数据,六十年来的水文资料,二十多年的码头车辆行人过渡数据,然后提出初步方案,再征求群众意见。

有一次,周卫桥帮一位板车工人推车上坡,趁歇脚时,从衣兜里掏出图样给老工人,问:“大伯,大桥按刚才上来的坡度还陡了点吧?”老工人看着图纸,激动地说:“同志,我在长沙拖了几十年板车,盼了儿十年桥。现在盼到了,你们建桥还来向我们征求意见,这是毛主席对我们的体贴关怀。只要符合国家要求就行了,不要过多考虑我们。”老工人顿了顿,忽然指着图纸上的河东引引桥:“这四个孔一样宽,不一样高,不大好看吧,这是在毛主席家乡建大桥,你们在这上头多费点心啰!”老工人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深厚感情和对建桥的殷切期望,深深地教育了周卫桥和设计小组的同志们。他们就是这样地在工人阶、贫下中农的教育和鼓舞下,努力探索着最新最美的设计蓝图。

原来的航道,设计在二、三个桥墩之间。为确定航道等级,那天,周卫桥和参加“三结合”设计小组的老工人洪师傅一道,来到了风大浪急的湘江上,去测量那来往船只最高桅杆的高度。他们站在船头,放 眼望去,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大桥的蓝图在他们心里展现,心潮滚滚,恰似江流。在船舱里,他们和船工们一道讨论肮道等级和定位,饱尝湘江里的苦和甜的船工们,感激地向他们建议把最高洪水位航道定在靠桔洲的第五、六桥墩之间,那里水涨时,流速较缓,船容易上去。洪师傅和卫桥紧紧地握住船工们的手,感谢他们为大桥找到了最理想的高洪水位航道。

年轻的设计者们,遵照省、市委关于大桥设计的指示,不断吸取群众智慧的乳汁,把大桥设计建筑在千百万群众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很快绘出了三百多张图纸,做出了大桥模型。根据群众的意见,为了修改河东引桥和航道正桥东五孔的设计方案,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三、四倍。谁知他们在设计桌上熬过多少个夏夜,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过多少次昏沉的头啊!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描绘了彩虹如画的宏伟蓝图,难道他们的心灵,不是象彩虹一样美丽、纯洁、闪光吗?彩虹如画,更有伟大壮丽动人的画卷,铺开着湘江两岸,桔子洲头哩!

原创稿件 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胡宇春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公众号、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初中听党课:蒋志飞携《半条被子》走进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主题班会

花花公子兔女郎的宠物被盗:世界各地巨型兔子高清照片集锦

“深入调查”后,不要发现了那些海胆壳原来都是“老演员”

Hash:621fbd3dd799fdce9fcd1987ad8cce8be268e4cf

声明:此文由 华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