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交心,他们用心探寻“谷山砚”…

编者按:岁月钩沉,带走的是时光,留下的是记忆,一座城、一群人、一段记忆,让我们放慢脚步,认真倾听望城故事……自2018年起,望城政协联合望城区广播电视台推出《望城故事》栏目,讲述一段历史,找寻一段记忆,挖掘望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市民朋友的普遍欢迎,2月24日起,《望城视界》定期发布《望城故事》专题节目,敬请关注。

▲望城故事:《探寻“谷山砚”》

长沙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城南书院

早已闻名天下

与书院书生以及后辈们共度朝夕的文房四宝当中

也已留下了浏阳贡纸、杨氏毛笔等文化记忆

但日日相磨、饱蘸文思的谷山砚却似乎被人淡忘

谷山砚的石料产自我们望城的谷山

因质地优良

从宋代开始,这里便设有采石场

有工匠开采石料做砚台

而如今,知道谷山砚的人却少之又少

为了让昔日的湖湘名砚重振辉煌

雷运华、陈宇佳等人

开始了他们10年如一日的探寻之旅

2010年6月份,各大报纸上刊登了长沙“谷山砚”千年采石场的报道。报道中提到,长沙市文物局在望城县黄金乡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处跨越千年的“谷山砚”采石场遗址。该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乡山西北一处山坳里。据考证,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该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在报纸上看到这历史悠久、质量上乘的砚料竟是出自长沙望城,这让在湖南从事美术行业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如获至宝。谷山砚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第四代传承人陈宇佳说:“得知我们湖南有个历史悠久的砚台之后,我们的兴趣就一下子燃到了爆点。”

同年,正是“谷山砚”渐渐为人所知的时候,现为谷山砚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雷运华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见到了谷山砚石。当时是有人拿了一块石头过来,找雷运华的朋友加工,听人家说那块石头就是谷山砚石,雷运华便将它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我就摸了一下,深深地感觉这个东西我要从事它。它的石质很细腻,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一样,然后又有一点涩涩的感觉。”谷山砚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雷运华说。

陈宇佳是个土生土长的丁字湾人,他的父辈们与石头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而他自己也是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对于石头加工他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

从小就喜欢绘画、雕刻这一类。2003年开始正式接触美术,而后又主攻雕刻,雷运华对自己的这个兴趣爱好是痴狂的。“谷山砚”的出现让这原本就是好友的两个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雷运华说:“当时我就跟陈宇佳说了相对于其它石品来说这个石品的优势。他本身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一听他肯定来神,然后就一拍板,立马行动。”

图书馆里找线索

“谷山砚雕刻技艺,绝对不能让它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丢失。”怀揣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以雷运华、陈宇佳为主的几个人开始了他们的寻访“谷山砚”之旅,这寻访的第一站便是图书馆。

首先是从望城区的资料馆、档案室、雷锋图书馆入手,一步一步,然后再去长沙市图书馆、省图书馆。两人花在省图书馆的时间比较长,足足有三个多月。

这一圈走下来,他们把历史上有关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找了出来,并把这些资料的来源、著作的刊号都一一记录下来了。这不“寻”不知道,一“寻”才发现谷山砚曾在历朝历代诸多文墨大家的心中都很有分量。这些珍贵的资料,让他们更添了希望和动力。

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米芾的《砚史》里,米芾当时介绍的砚有几十种,谷山砚也在其列。米芾他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他用过的东西,他才写进他的书里面。

关于谷山砚最早的记载是在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砚史》中,“潭州谷山砚,淡青、纹如乱丝、扣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清代曾兴仁在《砚考》记载“产在长沙云母山溪谷中,质清润,色绿、多松花纹,扣之声如瓦木。品在洮河绿、郴州绿,绿端之上,清道光后取制砚者,多宝重之。”除了《砚史》和《砚考》外,还有其它一些古籍上也有不少关于谷山砚的资料。有学者研究表示,古代的湖湘文人多用此砚。

严寒酷暑觅砚石

雷运华、陈宇佳一行人寻到了一个答案,却发现前面还有不少问题在等着他们。谷山砚在古籍资料中的文字记载比较多,那古人开采过的谷山砚石坑如今还存在吗?谷山砚是否如古籍资料中记载的那样好用呢?在谷山周边还会不会有人知道这谷山砚的砚文化?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他们开始了第二次寻访。

“谷山的山脉,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上山,哪个角度下山。只要是有路的,我们闯,没有路的我们开路。谷山的整个山脊或者是山脚,我们几乎是走遍了的。”陈宇佳告诉我们。

从2010年开始,两人就不停地在谷山周围转,一边寻找石材,收集有关谷山砚的人文历史的同时,还一边寻访制砚的老师傅。

两人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大中午的时候,他们从谷山的山脚下一直上山,爬山大概爬了3个多小时,累得气喘吁吁,不过,当爬到山顶的时候,就欣喜若狂,发现了一个采石场,一个小坑。

探索谷山对两人来说,内心的欣喜胜过身体的疲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走过的路,就可以去期待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两人都没有停止探寻的脚步,前前后后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也找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坑,这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不过,这两个人却开始发起愁来。

三顾茅庐寻师傅

“其实前面也有找到一些石头,但是因为没有师傅的认可,我们也不敢确定它是不是做砚台的,适不适合做砚台,是不是当时做砚台的砚料。”雷运华说。

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人来认定,他们对自己寻找到的成果是不自信的,对石头的纹路、品质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寻访老师傅是必须的,但在谷山周边转悠了3年多却没有一点消息,这老师傅还能找着吗?雷运华、陈宇佳一行人会不会就此放弃呢?

雷运华说,“因为望城这一块,它有很多地方都拆迁了,所以找起来也很麻烦,我们只有一条路一条路地走,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去问。”

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个人,那人又不在了,找师傅的难度可想而知。虽然这件事付出了也不一定就会有收获,但这两人还就坚持下来了,好在辛苦终究没有白费。

陈宇佳回忆,“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谷山山脚下有一个从事石材制作的师傅。年纪也不大,大概30来岁。我们找他一探寻,经过当地人几番指路、带路,带我们找到了邓师傅。”

邓嗲名叫邓德安,邓家祖上是当地大户,谷山砚采石场就曾经是邓氏家业。邓德安的爷爷邓谷生当时开办私塾惠及邻里,其叔公邓乾生是当地有名的谷山石雕艺人,两兄弟互补,邓乾生雕刻谷山砚就供私塾学子研墨用。后来,这门技艺传给了邓德安的父辈们,到邓德安已经是第三代。两人到了邓嗲家中就找邓嗲拜师。两个年轻小伙子来拜师,又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干嘛的,邓嗲心想这应该是骗子。好在这两人诚意满满。

“三顾茅庐一样,我们几顾邓师傅家。因为师傅他本身是一个职业的人,本身是一个石材加工的人,对这个文化,我们等于是有了共同的话题。”陈宇佳说。

有了共同话题之后,双方的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关系也拉近了。得知雷运华和陈宇佳他们是真心想要传承谷山砚的砚文化,让谷山砚再度打开辉煌的时候,邓嗲也有了兴趣,决定帮一帮他们。

“老天不会让任何一个优秀的传统文化消失,我相信。”回想起找师傅的经历,雷运华激动地说。

闻名于宋代的谷山砚

随着历史变迁,渐已失传

但庆幸的是有雷运华和陈宇佳等这样的有心人

他们追寻历史长河而来

与石头交心,去发现谷山砚的特质与美

想重新拾起这一方文化瑰宝

路虽漫漫,路虽艰辛

但上下求索的决心始终如故

下期节目,我们继续关注他们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记者|周佳慧 摄影|姚龙

编辑|孟春石 责编|肖敏 主编|李小春

Hash:f6d1f20360eb4face9ad8eb74d032e4de8ca5da7

声明:此文由 望城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