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这位贞女"教授"了不得!清乾隆年间会宁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诗

乾隆年间会宁才女路凌波和她的诗

会宁县政协张克靖 ‖ 搜集整理

第一部分:不同年代的志书文章对路凌波的介绍

道光十六年(1836)版《关中两朝诗抄(补)》(朝邑李元春汇选)卷四:“路(凌波)字秋渭,会宁人,別驾倬公女,归池阳(陕西三原县的古称)郭静升(即郭永安)。本出素封,后贫且又丧子,守贞,教授为生。”

光绪六年(1880)版《三原县新志》卷之六《人物志》第六《贞烈·贤淑·闺秀·贞寿·瑞应·附考》之“有以闺秀著者(只有路凌波一人)”:“路凌波,字秋湄,生长会宁,随父路倬公別驾任所。慧质天授,好吟咏,适生员郭抱一永安,寓居三原。永安能诗,凌波时相唱和,如良友切劘。既永安贫甚,凌波典衣卖钗,孝事高堂,绝无怨悔。生子振希,聪明绝伦,年十三入庠,十六而殇。有《哭子编》。老益贫困伛偻,惟教授生徒度日而已。所著有《翦红诗草》(翦同剪,成语有‘剪红刻翠’)”。

民国二十二年(1932)版《续修陕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二《文征》二十二(第六页)《闺秀(总共六人,路凌波排第一位)》:“路凌波,字秋湄,生长会宁,乾隆时随父路倬公別驾任所,适生员郭抱一永安,生子振希。著有《翦红诗草》。事迹具《列女》本传”。(实则《列女》内并无其传)

会宁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清代道光十一年 (1831)版《会宁县志》和道光二十年(1840)版《续修会宁县志》未收其人其诗。民国二十八年(1939)稿本《会宁县志正编》之十一《人物志·列女》:“路凌波,字秋湄,邑(本县,这里指会宁)世家女。年十八归邑(本县,这里指会宁。此说误。)庠生郭抱一。幼尊庭训,读书能诗,时与夫唱和论文。生子振希,小字阿元,三岁凌波授以唐绝句,即能记诵;六岁授书,日记百行,过目不忘;九岁熟六经四传;十岁即操觚成诗;善属文,人以神童目之;十三补弟子员;十四应乡试,膺鹗荐,惜未售。越岁,聘邑李氏女,未娶亡,振希亦寻殁,得年仅十六,著有《守朴斋诗》一卷。凌波夫妇哀伤,各哭以诗。噫,凌波之命苦矣!然开吾邑女学之先声者,实自凌波始。诗见《艺文志》。”

按:民国《会宁县志正编》于“列女”传后说明道:“按:《列女》首列二氏,系旧志遗漏(指道光十一年(1831)《会宁县志》和道光二十年(1840)《续修会宁县志》);尾列四氏,乃女中翘楚(最杰出的)。故均采入,以志壸(kun)范。”这个按语意思上不周全,不严密。路凌波为“尾列四氏”之第一人,属“女中翘楚”无疑,这一点是对的。可“尾列四氏”中,其他三位都是光绪、民国间人,道光间两次编修的会宁县志自然不可能载入;而路凌波是乾隆间人,道光会宁县志应载而未载,和“首列二氏”一样,亦应“系旧志遗漏”。

广州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陆勇强《历代妇女著作考补正》(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2019年第1期):“补遗:……7.《翦红诗草》,(清)路凌波著。《光绪三原县新志》卷六《列女·闺秀》载:(见上,略)。按:《翦红诗草》今未见传本,或已佚。《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二百二十二《文征》(二十二)录有路凌波所作诗五首:《寄外》《客有以诗集求订者,辞之不得,即为评点,诗以答之》《清明郊游感怀》《弼田村春游,望献陵,用张勤淑游平山堂,得愚字韵》《闻莺》。李元春、刘际清编纂的《关中两朝诗抄(补)》卷四录有路凌波所作《镜台词》《示儿》《责子》《送门人马修五之蜀国》等40首诗。”

附:陆勇强《历代妇女著作考补正》篇首语:

胡文楷先生编辑的《历代妇女著作考》是一部开创性的通代女性著作目录。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其后经20余年的修订、增补,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此书共著录自汉魏六朝至近代近4000余位女性作者的著述,不仅简略介绍作者的姓名,字号,籍贯,父名,夫名,而且详载著述的卷数篇帙,序跋题识、版本款式、刊刻年代,并辑录与作者及其著作有关的资料。其搜讨之勤奋、网罗之丰富、体例之详密、著录之详实,诚属前所未有,堪称中国古代女性文献目录整理的最高成就。然而此书毕竟编著年代较早,且大部分仅由胡先生一人之力编成,许多材料未及寓目,故疏漏之处在所难免。2008年,张宏生先生作了订补,其中新增作者259人,修订作者53人,此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第3版。近年来,笔者也颇留心古代女性著述,浏览了一些文献,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志,也有诗文别集、总集,随手摘录,得若干条,现分别录出,或可对胡先生的著录略有订补。

第二部分:路凌波诗

录自道光十六年(1836)版《关中两朝诗钞(补)》卷四,与光绪六年(1880)版《原献诗录》(卷下)参订。《原献诗录》比《关中两朝诗钞(补)》晚出44年,所收女诗人只有路凌波一人。

《关中两朝诗钞(补)》目录中标明“路凌波,四十首”,是以诗题计算的;《原献诗录》目录中标明“(闺秀)路凌波,四十九首 (实为51首)”,是按首数计算的。具体来说,《哭母》《哭子诗》各4首,前者算2首,后者算8首,多出了6首;《秋夜长》共三章,前者算1首,后者算3首,多出了2首;《四时闺梦》共四首,分别用“风、雨、月、雪”韵,前者算1首,后者算4首,多出了3首。按首数,《原献诗录》比《关中两朝诗钞(补)》多11首。《原献诗录》所收路凌波诗,明显移录于《关中两朝诗钞(补)》,连排列顺序也没有变,只是删除了《迎月楼趁凉夜坐,外子同梁枚臣、柳振绪、吴文宿分韵,得“静”字》一诗和最后对路凌波的一段简介。《原献诗录》虽然标明收路诗49首(实为51首),好像比《关中两朝诗钞(补)》多收了9首,实际上不但没有多收,反而少收了一首。如果不按诗题而按首数计算,《关中两朝诗钞(补)》共收路凌波诗51首。

按:《关中两朝诗钞》(共分四卷)镌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朝邑(清代陕西省县名)李元春时斋汇选,受业王维戊信廷辑录,蒙天庥荫堂校梓,男煦乙阳参订。守朴堂藏板。”《关中两朝诗钞(补)》(共分四卷)镌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朝邑李元春时斋汇选,受业王维戊信廷辑录,蒙天庥荫堂校梓,男煦乙阳参订。守朴堂藏板。”《关中两朝诗钞(又补)》亦镌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朝邑李元春时斋汇选,男来南薰屛辑录,蒙天庥荫堂校梓,男省三次曾参订。守朴堂藏板。”

《原献诗录》(共分上中下三卷),光绪六年(1880)版《三原县新志》的编纂者贺瑞麟汇辑,和《三原县新志》相配,实际上是打破常规,把“艺文”类从县志中抽离出来,独立成书。

一、镜台词

一自别远戎,姿容不复顾。

明镜与膏沐,从此一一错。

今夕是何夕,远人来日暮。

灯前扫娥眉,趋向妆台赴。

明镜尚如初,妾颜不如故。

二、迎月楼趁凉夜坐

——外子同梁枚臣、柳振绪、吴文宿分韵,得“静”字

按:古代妻子称丈夫为“外子”,简称“外”;男子称妻子为“内子”,简称“内”。柳振绪,即会宁柳迈祖,字振绪,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嘉庆二十五(1820)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拔贡,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解元,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平番县(今民勤县)训导,长安县教谕,户部主事、员外郎,刑部郎中,湖南宝庆府知府。

梁枚臣、吴文宿,史志无载。古代称人最忌直呼其名,要么称字,要么称号,而名与字意思上是有关联的。“枚臣”极有可能是会宁乾隆五十五年(1780)恩贡生梁廷选之字。汉代有一位名臣、辞赋家叫枚乘。梁廷选取字“枚臣”,意谓要像汉代名臣枚乘那样,为朝廷所选用。旁证:饶廷选,字枚臣,闽县人,清道光咸丰间武将,官至浙江提督。“文宿”极有可能是会宁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进士吴思权胞兄吴联奎之字,因为“宿”、“奎”皆星名,意思相关。旁证:孙应奎,字文宿,明洛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

空庭生晚凉,萧疏入清境。

天籁响秋怀,纤月透帘影。

煮茶坐联吟,不觉清夜永。

雅人惜分阴,夜夜烛当秉。

俯仰閴无涯,逸兴适佳景。

独把一卷书,赏心乐自领。

雅韵忽剖来,巴歌惭和郢。

沉机契渊濛,万象一时静。

三、寄外

丈夫志四方,出门各东西。

漂泊行路难,贫贱多恻悽。

苍松葆贞操,寒暄自能齐。

桃李争春光,转眼落花泥。

藉非贤达人,何以窥端倪。

山林谢庭女,泉石莱子妻。

妾心有所好,终将依止栖。

男儿入世苦,慷慨为君啼。

四、有以诗集求订者,辞之不得,既为评点,诗以答之

持衡如朱丝,不直道不见。

枉道何堪为,直道不能变。

每嫌露圭棱,浑容固为善。

况乃妾身轻,雌黄敢矜衒?

况乃妾身轻:谢眺句。

婉儿持秤衡,上林诏陪宴。

彩楼飞云笺,五花迷片片。

沈宋分锱铢,美目明若电。

大臣正襟谈,尚嗤粉黛嬿。

涂鸦愧前娥,敢肆萤烛炫。

往复辞不得,殷勤厚雅眷。

坦率知天怀,诚意亦足羡。

引嫌殊自歉,拘迹失迂狷。

低昂一无心,因应天与便。

直笔亦直削,冰霜寒人面。

避席谢先生,得失自睇眄。

五、示儿

汝道富贵家,绮纨与紫绶。

汝惭衣破穿,出门羞颜厚。

富贵勖汝学,尝虞蒙尘垢。

富贵不俗人,人为富贵诱。

儒行不易言,品地随所守。

谋道探渊源,功名志已后。

驰念富贵中,草霜何能久。

谁非丈夫身?圣贤独不朽!

训尔今读书,克念思尚友。

清操效先贤,奚暇计体口。

原宪曾踵决,披襟乃见肘。

圣域与世途,歧路迥非偶。

嘱语尔小子,蒙求宜先剖。

况我寒素家,艰辛历尔母。

针纩借夜灯,乞怜东壁妇。

伛偻复病骨,举步艰趋走。

仰事悲不足,俯畜将谁咎?

遗子教一经,诗书不尔负。

温饱志士羞,道性同此有。

嗜好童心开,慎为习俗狃。

江上来清风,明月淡五柳。

造物无尽藏,取携庶不苟。

淡泊守自贞,纷华竟可丑。

愧无囊中钱,少陵泪数斗。

惭我托高谈,慈怀仍低首。

依依听膝前,娇痴挽余手。

诗成悲呜咽,吾儿能聆否?

六、责子

曾子尝樵薪,子路亦负米。

贫家苦艰辛,士宜隶子弟。

痴儿弱且娇,忍复肆诃诋。

谁笑负米豉,即伤青衿体。

羹墻思圣贤,出入须秉礼。

履蹈闲中和,愚蒙自应启。

途长歧路多,动静凛心洗。

放眼天地阔,勿为俗尘眯。

七、送门人马修五之蜀

月前与花期,煮茶共谈诗。

我愧文宣训,君如蕙兰资。

簪笔游林泉,到处相追随。

今闻汝远游,触我苦别离。

慈亲远千里,怅望攒愁眉。

诗书尔缘悭,红尘嗟路歧。

报刘复几日,悒怏更恻悲。

寸草春晖心,时时须念兹。

丈夫重意气,何虑曼倩饥。

珍重无多语,疏慵常自医。

八、哭母

(四首)

(一)

不意辞亲日,真成永别时。

堂前遗病老,膝下失娇儿。

就道心如醉,离庭泪暗垂。

那堪回首处,倚户望慈帷。

(二)

女子终须往,嗟儿远道归。

秦关肠几断,陇坂梦频飞。

为举梁鸿案,却抛莱子衣。

伤心终古别,生死失瞻依。

(三)

岁岁他乡梦,依然姆教初。

魂消千里思,泪洒几函书。

保抱谁非子,恩勤独负余。

终天留永恨,枉自念漕庐。

(四)

拈针千点泪,亲手寄罗襦。

久病时侵我,常贫倍累夫。

无能持健妇,那敢问诸姑。

命薄滋余罪,摧肝祇恸呼!

九、哭子诗 并引

(四首)

情思发动,圣贤不免;发而得中,贤哲为难。从容和平,此诗之所以见性情也。亡儿振希,慧而早殇,余恸不自胜,哀情所感,信口成声。情之所钟,或无妨于性之贞乎?就中哀死述行者,诔义有之,非徒饶婆舌说誉儿癖也。爰集所作,疏以短引。

按:上面是道光十六年(1836)版《关中两朝诗抄(补)·哭子诗》的诗前小序(即“引”),光绪六年(1880)版《原献诗录》与之全同,而民国二十八年(1939)成稿的《会宁县志续编》卷之十二《艺文志·哭子诗》却大有出入,其“引”云:

死生有命,命之理微矣。敢言知命乎?窃思古人之安命立命者,致以中和,性情各正 ,其本诸知命与?余昔两殇爱女,而泪未轻堕,亦自抚曰“命也”;今吾子死,而余恸矣!不知曩之以命自信者奚若,而顾不能自持也。情之所钟,或不害性之贞乎?哀情发动,信口成声,工拙弗计。于中有哀死述行之端, 诔则有之。知吾儿者悉晓焉,非以婆自供誉儿癖也。爰集所作,疏以短引。

又:《会宁县志续编》所收《哭子诗》,诗内有双行加注,而《关中两朝诗抄(补)》和《原献诗录》没有,现据《会宁县志续编》用单行小字移补于相应诗句之后。

(一)

阿元我娇儿,怀抱未离母。

口授唐绝句,熟诵二百首。

六岁授书读,记诵无出右。

日记百行,过目不忘。

九岁熟六经,四传悉分剖。

时喜讲求左、胡、公、谷异同,辨记《春秋》诸侯世继、会盟、征伐始止,历历不爽。

十岁能咏吟,佳句时或有。

如咏杏花:“香飞茅店外,色映小桥东。”儿十龄句也。

十一解属文,奇童驰名久。

十三游泮宫,前辈呼小友。

十四入棘闱,文荐时不偶。

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荐卷。

迩读宋儒书,箴铭满户牖。

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儿亡之年,喜读性理,作《述怀》诗,语多内治。

一朝舍我逝,虚室难独守。

朴斋一卷诗,遗编(民国会宁县志作“残编”)定亲手。

触处摧肺肝,儿今得知否?

按:四传指《春秋》四传(zhuang)。《春秋》为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最早传《春秋》者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合称“《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后来宋胡安国撰写的《春秋传》三十卷(通称《胡传》),就是诗中所说的“四传”。小友:唐皇甫冉,少即能文,张九龄呼为“小友”,天宝十五年举进士第一。 荐卷(见小注):一指科举考试被选荐的试卷,一指科举考试试卷被选荐的人,这里为后义。

(二)

从来多才人,孤苦每薄命。

忠孝殊伤心,修士少完行。

嗟余本村妪,陋质惭玉映。

胡为艰世缘,六根孽未净。

穷愁既千端,筋骸已废病。

七乳存一男,尚冀裕家庆。

义方愧古昔,恩勤倍陶孟。

陆绩解怀橘,黄香知温凊。

蔼蔼师前贤,纯孝本天性。

卓然峙傲骨,棱棱与俗竞。

春花一时萎,不似松柏劲。

焚香谢苍天,逆来顺其正。

情郁悲莫伸,濡泪寄歌咏。

哀哉不能言,终夕心怲怲!

(三)

聪明不载福,英华忌髫龀。

才福兼厚深,此是造物吝。

昔每虑汝弱,此理今愈信。

汝为母病忧,母反归汝殡。

谁乏母子情,结恩心心印。

儿尝抚余曰:“儿与母,非寻常母子恩也。"

甫言梦中离,一去何速讯!

十月半,儿梦人语云:“今尔母子离矣!”

夭寿不二心,殁宁亦生顺。

儿本吾家驹,千金骨犹骏。

汝今意何如,勿怨屈才隽。

灵魂杳何方,花飞烛销烬。

痴情慈母衷,牵肠犹欲讯。

(四)

汝自西虢来,余探汝诗囊。

新诗每寓意,胡为咏鸳鸯

皆有父母心,汝病我情伤。

“一只失群飞” ,孤飞入云乡。

鱼元机诗:“鸳鸯一只失群飞。”

“亲朋尽一哭 ”,怜尔欲勿殇 。

亲朋尽一哭: 杜甫《送远》诗句。

李氏有艳女,掌上珠生光。

跨凤升秦台,为汝求鸾凰。

娇女同娇儿,多情甚相当。

甚:民国会宁县志作“正”。

此理或不诬,夙缘盖有常。

我意生若梦,幻梦更渺茫。

了尔未了缘,毕我鬻闵方。

葬汝如成人,双玉埋球琅。

友人为聘李氏亡女,合葬一丘。

母与李母来,临穴各断肠。

日暮寒栗列,风劲雪飞扬。

一别永千古,翘首哭穹苍!

十、秋闺曲

新月一钩悬金线,卷帘惊心倏相见。

皓月清魄夜夜增,妾心别恨历千变。

千变愁思减容光,月华迎人开纨扇。

深闺既照妾颜色,远戍复照离人面。

拜月低语问姮娥,良人何处曾息宴?

明月寂寂露无声,银汉迢迢云一片。

斜倚竹枝翠袖薄,夜深独立碧苔院。

归来和衣卧妆阁,惺忪倚枕肢力倦。

欲寻辽阳路转迷,梦惊犹觉心胆颤。

十一、秋夜长三章

(一)

秋夜长,秋风凉, 斜月冷冷照流黄。

四壁虫声响唧唧, 独坐孤灯泪数行。

(二)

秋夜长,秋月光, 西风嘹唳雁南翔。

为忆征夫魂已断, 痴心莫想梦渔阳。

(三)

秋夜长,秋气伤, 桐叶飘风下银床,

更阑霜气入刀尺, 征衣欲剪九回肠。

十二、采莲曲

采莲浦口採莲舟,采莲女儿不知愁。

轻荡兰桡花里去,惊起鸳鸯戏小洲。

停桡不语贪痴看,回船中流不自由。

十三、题闺秀邢馨如吉光集诗后元工冥渺宰真谛,健顺五常交相济。元:应为“玄”。

人生率性出大原,不徒词翰夸文艺

男儿不能探其渊,绣虎雕龙亦徒然。

女子不足窥其微,剪红刻翠更贻讥。

三百劳人思妇辞,性情之正见于斯。

三百:诗三百,指《诗经》。

敦厚温柔至性出 ,愚夫愚妇堪与知 ?!

谢庭雌凤识大体,白骨冰清皎似洗。

摘录整理稿为:君不见谢庭雌凤识大体。

梁溪有女留高风,椎髻荆布操盐米。

宜家宜室妇道难,无非无仪女子礼。

无非无仪:《诗经》语。

陶成天真性始香,文彩风流由是启。

馨如女士留诗葩,开编清气飞云霞

馨如女士留诗葩:时馨如已故。

吐词幽闲见性真,一本和顺发英华。

矫矫若起云鹤羽,音似桐鱼击石鼓

淡月扶疏杨柳风,香雪拔弄梨花雨。

还疑嫦娥不胜情,人间潜遗步虚声。

又疑王母失侍儿,误降瑶池许飞琼。

我昔曾聆尼山旨,朝而闻道夕而死。

果是香骨抱贞操,幽兰何妨空谷萎。

掩卷悽怆余心酸,宁为零香摧肺肝。

更阑不知愁多少,泪痕点点湿绮纨。

十四、题唐明皇训储图

李唐启佑有薪传,太宗帝范垂名篇。

谆谆非徒谋燕翼,保乂万方时承天。

明皇靖乱著英武,开元之先称圣主。

远敷文教覃八荒,张韩姚宋为弼辅。

九龄赤心翊青宫,毁巢取子李林甫。

若及未雨预绸缪,今此下民谁敢侮?

天宝以后属忠王,桂殿争识绛衣郎。

乃翁庭训知何如,养正自应多义方。

渔阳烽火一朝起,天子西驰妃子死。

而何监国遂据国,近利居然薄父子。

丹青命意果何从,不画太宗画元宗。

元:应为“玄”。

惨淡经营绘神色,若揭当年真颜容。

低徊吾知丹青意,似藉明皇证大义。

垂鉴千秋教子模,修身齐家君须记。

十五、秋夕偶成

梦觉黄昏后,萧疏倚画楼。

云收三径暑,月送一帘秋。

宿鸟为宾主,吟虫作唱酬。

良宵河汉近,隔座看星流。

十六、小阁

小阁秋风晚,残妆午梦迟。

瞻云修绿鬓,对月写娥眉。

漫兴凭谁遣,幽怀祇自知。

虫声偏唧唧,向我索新诗。

十七、惜春

几日春辉好,韶光转眼深。

红飞花上锦,绿变柳条金。

顿解浮生梦,频劳昧旦心。

悠悠无限意,一付短长吟。

十八、十七夜东园迟月

静夜湘帘捲,秋风到小庭。

雁声沉碧汉,萤影杂流星。

剪烛移花径,焚香绕竹庭。

桐梢明月上,渐渐下疏棂。

十九、秋夜读书

碧焰银灯冷,迢迢夜漏长。

蛩声依古壁,萤火渡空堂。

画扇抛残暑,风帘弄晚凉。

摊书人静后,霁月照幽篁。

二十、春日遣怀

贫居寂静少逢迎,座外读书世外情。

半枕茶烟风乍度,一帘花影雨初晴。

王侯第宅无馀址,班马文章有定评。

啸傲东轩还自问,托身何以达吾生?

二十、梨花

——和外子韵

几日梨花趁暖风,连珠雪影画楼东。

千重冷艳晶帘外,万点清香玉照中。

雨过幽栏春寂寞,烟斜小苑月朦胧。

琼林第一擅名早,漫拟真妃说故宫。

二十二、月满楼

——和徐映玉叠顾星桥

素魄溶溶照画楼,天清地迥感人愁。

光浮庾氏烟霞座,影挂卢家翡翠钩。

黄鹤金波千里夜,岳阳玉浪一江秋。

倚栏谁弄关山曲,静里心机付海鸥。

二十三、弼田村春游望献陵

——用张勤淑平山堂得“悬”字韵

北陇青濛一带联,献陵抔土望中悬。

游春兴爱三阳侯,吊古情深百代前。

十里花溪红障雨,双桥柳影翠拖烟。

风来绿漾云涛起,浪涌平畴成顷田。

二十四、送外赴省试

——用吴若云韵

十载酸辛负岁华,无从碧海问仙槎。

烟霞啸傲随成癖,书剑飘零到处家。

自抱幽琴寻古调,何争彩笔斗时花。

期君更励冲霄志,讵为浮名望眼赊。

二十五、秋柳

——用王渔洋韵

惨淡先销一缕魂,纤腰减瘦怨长门。

凉飚有意攒眉恨,冷雨无心惹泪痕。

拂马霜天嘶野渡,藏鸦月夜惊山村。

灵和殿里飘零后,顿尽风流谁与论?

二十六、清明郊游感怀

晴烟万里隔春林,望里山川画里岑。

牧笛斜吹红杏雨,农歌远听绿杨阴。

纷争势利空长短,代谢繁华自古今。

得意何人回首看,百年丘垄半销沉。

二十七、花影

色色空空点碧苔,娇枝掩映绘芳埃。

纱窗印入推还去,玉砌铺成扫不开。

霁月移将书幌外,斜阳写上翠屏隈。

丰姿未许投潜晦,故待光明下镜台。

二十八、戍妇词

征袍何日寄?冷露已沾衣。

夜夜闺中梦,空随塞雁飞。

二十九、古意

送郎别陇头,归期误几秋?

不及无清水,岁岁向东流。

三十、秋夜检书口占

孤灯伴残夜,坐对一床书。

起视秋窗外,松高月影虚。

三十一、独酌

闭户怀冲澹,萧疏整日闲。

开樽谁与酌?把酒劝青山

三十二、塞上曲

——一作明妃怨,和苏世璋韵

妾命真成薄,君恩旧不差。

胡天霜月夜,掩泪诉琵琶。

三十三、四时闺梦

——效碧梧香阁“风、雨、月、雪”韵

(一)

攲枕画楼东,碧纱点落红。

欲觅渔阳梦,帘栊一夜风。

(二)

几回梦金微,辗转不胜数。

断续寐忽醒,阵阵濯枝雨。

(三)

梦里征人归,言笑在城阙。

醒来独惆怅,鸦噪梧桐月。

(四)

梦入辽西路,中途惊断绝。

万籁寂无声,折落梅梢雪。

三十四、长信春词

朱栏独倚笑花痴,偏向妆台斗好姿。

幸借阳和饶雨露,春红落尽有谁知!

三十五、长信秋词

凉飙故故绕空阶,送出昭阳歌管谐。

却恨秋风真薄甚,不吹妾意入君怀。

三十六、昭君怨

大漠孤烟白日斜,玉关西望起黄沙。

含情不忍琵琶诉,何处朔风送暮笳。

三十七、白丁香

萼绿丛中玉蕊稠,常留月色伴清幽。

玲珑碎影春千点,结到空斋一段愁。

三十八、春闺

月影溶溶柳影垂,秋千绰约斗腰肢。

归来失却钗头翠,只在花阴密处遗。

三十九、春阴排闷

几片残花乱点衣,浓阴困顿恼春辉。

多情羡尔枝头鸟,得意园林处处飞。

四十、闻莺

香红影里晓莺啼,竹外天空雨过溪。

攲枕绿窗人梦觉,疏帘不捲画楼西。

路字秋湄,会宁人,别驾绰公女,归池阳郭静升。本出素封,后贫且寡又丧子,守贞,教授为生。

附:光绪六年(1880)版《原献诗录》(卷下) 对道光十六年(1836)版《关中两朝诗钞(补)》(卷四)所收路凌波诗文字上的校正

1. 校正了“避席谢先生,得失自睇眄”的“眄”(原字右面偏旁误为“丐”)。

2. 校“嗜好童心开,慎为习俗狠”之“狠”为“狃”。

3. 校正了“羹墙思圣贤,出入须秉礼”的“羹”(原字为俗体字,下部为“大”)。

4. 校“途长岐路多,动静凛心洗”“诗书尔缘悭,红尘嗟路岐”之“岐”为“歧”。

5. 校“伤心终古别,生死失瞻衣”之“衣”为“依”。

6. 校“陆绩解怀橘,黄香知温清”之“清”为“凊”。

7. 校“直道不能变,每嫌露圭稜”“卓然侍傲骨,稜稜与俗竞 ”之“稜”为“棱”。

8. 校“娇女同娇儿,多情正相当”之“正”为“甚”。

9. 校“人生本性出天原,不徒词翰夸文艺”之“天”为“大”。

10. 校“吐词幽闲见性贞,一本和顺发英华”之“贞”为“真”。

11. 校“黄鹤金泪千里夜,岳阳玉浪一江秋”之“泪”为“波”。

12. 校“北陇青漾一带联,献陵坯土望中悬”之“坯”(pi)为“抷”(pei)。不过,此校有误,抷的意思是用两手捧,作动词用;此处应校为“抔”(pou),作量词用,当“一捧”讲。《史记·张 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13. 校“歌枕画楼东,碧沙点落红”与“歌枕绿窗人梦觉,疏帘不卷画西”之“歌”为“敧”。

14. 校正了“蕚绿丛中玉蕊稠,长留月色伴清幽”的“蕊”字(原为俗体字,下部为三个“止”)。

按:路凌波诗,民国二十八年(1939)《会宁县志续编·艺文志》仅收一篇,即《哭子诗》(四首);民国二十二年(1932)《续修陕西通志稿·文征》“闺秀”部分收有五首,即《寄外》《客有以诗集求订者,辞之不得,既为评点诗以答之》《弼田村春游望献陵》《清明郊游感怀》《闻莺》。

第三部分:路凌波丈夫郭永安暨其子郭振希诗

录自《原献诗录》(卷下)

一、郭永安诗

(十四首)

郭永安,字抱一,诸生(各种生员的通称,俗称秀才)。

(一)杪冬将适西虢,望儿墓有作

西虢两度游,偕汝共追随。

病中我送汝,别去两月期。

三番见汝书,“渐愈无须医”。

书到甫十日,我归汝病危。

入门执余手,泣诉多情词。

伤心思亲泪,转复哭娇儿。

伤心思亲泪:时余方葬亲。

恍惚睹汝物,恸定转或疑。

泪枯肠欲断,疲病力不支。

岁宴风雪急,含愁复远驰。

汝言犹在耳,此义何容辞?

儿病革时谓余云:“葬事终,儿病危,岁且暮矣!父必不舍儿而去, 然已与主人约矣,虚叨一月已修金,义不容辞。或死别,或生离,慎勿为儿思也。”

汝父明日去,别汝更远离。

荒郊一丘土,独立夕阳时。

号恸儿不顾,茕独谁复悲!

我闻廷陵语,魂则无不之。

随我西南行,梦魂犹相资。

不然守泉台,无为轻转移。

甚勿乘风便,吹汝荒山陂。

弱魂飘无主,恐为魑魅欺。

归来即望汝,天涯莫愁思。

(二)腊月十七日虢西旅舍作

浮生若一梦,泡影漂波痕。

驹隙转瞬间,何无又何存?

父子天伦亲,真乐理所敦。

有子堪传经,风雅足与论。

可奈中道绝,难割天性恩。

依倚宛目前,钟情弗忍谖。

茫茫六合内,何方可招魂?

中宵悲忽来,泣下声潜吞。

死生亦大矣,命数从渊源。

中和守至正,情驰理为樊。

离索复多憾,吾过须谁言?

(三)梦希儿旅夜口占

中宵辗转对残灯,梦后魂惊恨满腔。

冷冷鸡声孤枕泪,一天风雨打山窗。

痴情寐后半如愚,远道魂来果有无?

几度思儿常自遣,梦中偏道不忘吾。

(四)辛亥重阳哭希儿十绝句

(辛亥: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

去岁今朝送汝归,凄风苦雨正纷霏。

生离死别年年恨,更惹伤心泪满衣。

重阳去岁雨濛濛,送汝临歧似梦中。

自此黄花愁照眼,年年滴泪洒秋风。

重阳后二日,儿生之辰。

裁诗每忆付儿吟,醉月评花恨转深。

举目凄凉愁对景,烟云处处尽伤心。

天涯旅思倍无聊,触处伤情恨不销。

忆汝留余诗句在,秋风落木又萧萧。

重阳别余诗有“关河愁望处,落木又潇潇。”

永诀难抛骨肉恩,含情背面熨啼痕。

伤心执手频三叹,忍泪吞声不忍言。

遗编好句手亲裁,一度翻看一度哀。

滴泪濡毫欲寄汝,何曾只字到泉台!

游仙一去不知还,再世情缘梦幻间。

旧事徒怜羊叔子,痴心尚冀认金环。

游魂变幻果何缘?想象难凭紫玉烟。

衹有伤心同顾况,潸潸血泪化啼鹃。

情知对酒且高歌,酒引愁来奈尔何?

月夜花前思共汝,停杯不语泪滂沱!

饥寒岁岁愧囊羞,一半儿愁代我愁。

此后颠连谁更恤,又添愁恨到心头。

按:郭永安诗,民国二十八年(1939)《会宁县志续编·艺文志》未收一首,民国二十二年(1932)《续修陕西通志稿》“文征”部分仅收一首,即《腊月十七日虢西旅舍作》,其名下双行夹注云:“字抱一,三原县人,乾隆时诸生。”

二、郭振希诗

(三首)

郭振希,字太音,抱一子,卒年十六。

(一)述怀

维皇降衷处,命性一一受。

人生一转弹,禀赋焉可负?

践行斯还天,睿知独操守。

读书对圣贤,希慕心期久。

碌碌尘网中,时名非吾偶。

陈纪与立纲,丈夫志所有。

卓哉古大儒,名垂千载后。

虚灵本不眛,勿为人欲诱。

(二)渭川野望

肆目望晴川,烟岚弥幽邃。

渭水漾洪波,南山拱叠翠。

造化启新机,生物本不二。

万象具闲闲,涤我浴尘累。

好风自天来,披襟情欲醉。

(三)同李觉堂登牛头寺

薄暮西郊外,凭高万象闲。

春云铺翠甸,落日压青山

碧树高低处,晴岚远近间。

随机天与便,相携咏歌还。

按:郭振希诗,民国二十八年(1939)《会宁县志续编·艺文志》仅收一首,即《述怀》;民国二十二年(1932)《续修陕西通志稿》“文征”部分收有二首,即《渭川野望》《同李党堂登牛头寺》,其名下双行夹注云:“字太音,永安之子。卒年十六。”

第四部分:附载

一、柳子倬暨赏孺人六旬双寿序

——癸亥(嘉庆八年)(1803)代俊三兄(即吴联奎)作

吴思权

按:吴思权(1777—1851),会宁人,嘉庆五年(1800)庚申科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进士。俊三:即吴联奎,字文宿,“俊三”当为其号,亦作“峻三”,吴思权胞兄。道光十一年 (1831)《会宁县志》卷之十《选举志·恩荣》:“吴联奎,貤封征仕郎;妻郭氏,封孺人。以弟思权贵。”说“俊三亦作峻三,即吴联奎”的依据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兰山书院版临洮吴镇《松崖文稿》后附之“《松崖文稿》校订人氏”共十五人,其中会宁三人,其一即“吴联奎峻三”;另二人为“李瞻云近臣”、“吴与谦六吉”。李瞻云,字近臣,号向园,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进士李玩莲(1726—1787)长子,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廪生,嘉庆元年(1796)被选为孝廉方正。吴思权作有《 李向园公暨配尹安人墓表》。吴与谦,字六吉,乾隆间岁贡生。

子倬先生,予总角友也。少失怙恃,养于祖母王太君。性明敏,博记不忘,行文疏宕有奇气,为定山(安定县的别称,即今定西安定区)张淑南司马(乾隆二十七年 (1762)壬午科举人张效栻,字淑南)、邑进士李青蕖伯(乾隆三十七年 (1772)进士李玩莲,字青蕖,会宁县人)所器,聚(娶)崇信(县名,今属平凉市)广文(唐天宝九年设广文馆,有博士、助教等职。明清时期因称教官为“广文”或“广文先生”)女、陇西赏孺人,精女红,通书翰。时鹿原郭静升(即陕西三原县人郭永安。“鹿原”是三原县的别称)与其配(配偶,即妻子)路凌波以诗名,子倬偕静升结诗社,孺人亦与凌波为闺阁友,间有唱酬。子倬事祖母能竭力,祖母尝病泄,孺人抱持出入,涤秽不使知,邑人尝艳称之。

先是,五凉名孝廉(此处“孝廉”为举人的别称)郭子师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庚子科举人郭模,字子师,凉州武威县人)与子倬交莫逆,郭公官直隶,子倬以祖母老,却聘不就。及服阕,慨然曰:“吾将以报郭子师矣!”家计付孺人,之宁河(清县名,隶属顺天府东路厅,今为天津市宁河区),以北塘重务为己任,及郭公任内丘(县名,今属河北邢台市。郭模(子师)嘉庆四年 (1799)至嘉庆七年 (1802)任内丘县知县),犹繁剧,事无巨细,咸听裁判。时亲贯多忌其才,而郭公任益专。无何,郭公擢司马(府同知的别称)而卒,子倬悲甚,遘心疾,同幕朱君代其交缷事,而迫使归里。昔以单车出,今以单车入,人言非郭公不能友子倬,其信然也。

赏孺人之治家也,训子綦严,且喜脱簪珥助亲旧,以故子倬出游六七年,家无旷政,人高子倬友,亦啧称其内助之力也。

夫士当遇合无期,栖迟落寞,其慷慨激昂之气,笑者未始不以为狂,慢者未始不以为迂,及一二知交,藉资劻襄,独能得其力以为循良,斯亦不得志者见(同“现”,表现)才之一端也;其表见(同“现”,表现)亦微矣,而昔之笑者惊,慢者敬,良足慨矣!而子倬愈敛其驰骋之才,一归于淳实。重老成,睦姻娅,课子哺孙,枕花醉月,以葆天和。赏孺人对之,亦欣然忘其遇之贫也,庶几见其大则心泰者乎?

忆余与子倬交四十馀年,童时交游,良堪屈指。乃静升已矣(已经去世了),予复卑栖,芜词何足为两君寿?抑孝义之门,其后必昌,聊以此卜福报之不爽也。

囊又闻子倬以静升贫,寄多金,凌波资以治敛具。子倬归自内丘,谈此及之,孺人欣然曰:“我方寄典钗以賻,而君已预办于数千里之外乎?盖两人好义之气,老而愈笃云。

二、柳迈祖扇面书法《临兰亭序》跋语

网上有一幅柳迈祖的扇面书法题跋曰:

壬寅(乾隆四十七年) (1782)二月,将束装归里,连日心意恶劣,捡箧中张香秀所临《兰亭》,照临一纸,非求似也,藉以自遣。尔时家倬兄(即柳子倬)索书,聊以应之。宜斋迈祖临,时在允吾官署。

按:允吾,汉县名,又隋县名。隋大业二年 (606)改邑次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隋大业三年 (607)属武威郡,六年 (610)改为会宁县。这里用“允吾”借代“平番”(今永登县)。

柳迈祖于乾隆四十二年 (1777)丁酉科考为拔贡(比一般秀才高,比举人低)后,被选任为平番县训导;三年后,在乾隆四十五年 (1780)庚子科陕甘两省(范围包括现在的宁夏青海内蒙的大部分地区)的乡试中考了第一名举人(解元),这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很荣耀的事,职位本当有所提升,可迟至乾隆四十七年 (1782)还在平番训导的任上。他在这幅书作题跋中自言“连日心意恶劣”,可能与这种不得志的处境有关吧?好在中进士、点翰林的前两年亦即乾隆五十年 (1785)被“升格”为陕西长安县教谕(见嘉庆二十年《长安县志》),算是多少有了些进步。柳迈祖于乾隆五十二年 (1787)丁未科中进士、点翰林。

三、将至内丘

录自柳迈祖《四松堂诗集》卷四

早发高阳道,鸣驂向内丘。

乱云低古戍,深树锁寒流。

我欲呼忠恕,郭子师同年。

作者自注:郭子师同年宰内丘。

兄应念子由。子倬大兄现。

作者自注: 子倬大兄现幕内丘。

明当对床夕,风雨恋真州。

注:图片来自网络。

请把它传播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Hash:8d0fed6c7d78de8710ee55840e8458aff82b46bc

声明:此文由 华夏会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