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革命故事  重温峥嵘岁月

宋氏大宗祠

大力修复革命遗址 留住“红色印记”

转变角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群的麻雀在遍布弹孔的外墙钻进钻出,斑驳的建筑阳台上长出翠绿的植物,历经百年洗礼的张怀楼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美丽又富有灵性。

“1945年的一天,碉楼两侧山头的敌军同时向张怀楼进行猛烈射击,但未见楼里有什么反应,一直到靠近楼房才发现由楼上垂下的绳索,知道守楼的战士已经撤退……”据任浩明介绍,1941年,中共广东中区特委机关曾一度移驻址山云乡,时任特委书记刘田夫住在进步青年陈棠家,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组建自卫队、开展敌后武装斗争。1944年10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主力500多人抵达云乡,与新鹤大队顺利会师。期间,部队领导机关就设在张怀楼旁的云清楼。

云清楼的建筑主体已经不稳固,正待修复。

据资料记载,1945年3月6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动1000多人,兵分六路,对云乡红色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敌军压境之前,我主力部队已转移在外,只留下少数乡干部和自卫队员留守,分别占据张怀楼和云清楼。张怀楼上一共6人,包括碉楼主人张怀的儿子张帝荣和5名战士;云清楼上是乡委会副主席樊仲威、警卫员樊纪云和来不及撤退的群众。敌军一进入村口,张怀楼上的战士们居高临下,对敌军进行射击,击伤多人。敌军恼羞成怒,包围张怀楼进行猛攻,但久攻不下,又纵火烧楼。后来,在敌军停止攻击期间,楼里的5名战士将被单撕成布条结成绳索,从4楼吊下,顺利脱离围剿。负伤的张帝荣坚决要求留下掩护。次日凌晨,敌军发现了绳索,攀绳而上,逐层搜索,发现了张帝荣。严刑拷问下,张帝荣始终坚贞不屈,后被枪杀,壮烈牺牲。张怀楼失守后,敌军加紧对云清楼进攻。樊仲威、樊纪云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大义凛然地走出楼门,被敌人杀害。

半个多世纪过去,位于址山镇云中村的这两座碉楼曾一度废置。记者留意到,张怀楼的第二层顶部墙面还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3层房间框架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址山镇党委委员、云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卢洪介绍,目前,按照“修旧如旧”的总体思路,该村对张怀楼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了加固,正在抓紧修缮局部;云清楼由于主体结构不稳,本打算在原址重建,但本着最大限度保留革命文物原貌的考虑,正在联系有修复资质的施工单位。

卢洪表示,为了讲好革命故事,下一步,址山镇将围绕这两处革命遗址,征集云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人物、图片、实物等,向游客还原云乡革命史。目前,址山镇已经规划打造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分为红色印象区、云乡客情区、军旅生活区、农耕体验区几大区域,将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记者来到位于雅瑶镇昆东村委会平冈村的宋氏大宗祠时,恰逢下了一场大雨,被雨水冲刷过的古老祠堂显露出清晰的建筑线条。随行的何翔告诉记者,这里是被誉为“鹤山农民运动里程碑”的鹤山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旧址,也是迄今为止鹤山市保护得最好的革命文物之一,是江门市、鹤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翔介绍,1924年,中国共产党鹤山县支部于宋氏大宗祠宣布成立。1926年,农民运动势如燎原,全县有20多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到6000多人,并选派10多名青年到广州农讲所学习。1927年,遵照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为配合广州起义,各县立即行动起来领导农民,夺取乡村、县镇政权。当时,当地名人宋森积极支持,在平冈、陈山、瑶溪等地发动农民,组成300人的自卫队,苏维埃政权的筹备工作顺利展开。同年,鹤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宋氏大宗祠成立,推举宋森为主席。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当局组织武装力量开赴平冈进行镇压,宋森被通缉,鹤山县苏维埃政权不久就夭折了。“虽然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只有几天,但是它记录了当地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寻求真理、寻求解放的欲望,见证了反帝反封建的功绩,为鹤山革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何翔说。

何翔表示,说起鹤山农民运动,不得不说两位革命烈士。

一位是沙坪越塘人,叫冯剑光。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身在广州的他被选为省港罢工委员会军法处主任、纠察总队第二大队长。1927年,奉党的命令,他回到鹤山,发动农民在大朗组织成立和训练农民自卫军。同年,省委派他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又返回家乡组织战斗,但皆失败,后去香港躲避。1928年,他带着重组中共广州市委的任务,从香港返回广州,途中不幸被捕。在赴刑场的路上,他沿途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另一位叫杨亮一,是龙口南安人。1925年,雇农家庭出身的他认识到必须打倒封建势力,投身农民运动。1926年春,他在家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随后,他被选为鹤山县各乡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常务委员,成为鹤山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南安村清算地主恶霸的账目,迫使地主恶霸清还公款,并狠狠地打击了地主恶霸。期间,他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打击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1926年10月,土匪劫掠沙坪冯家祠,掳去杨亮一和县立中学师生68人。一些土豪劣绅认为这是杀害他的的好时机,便以巨款收买土匪,于当年11月将其杀害。

一场场农民运动,一位位革命烈士,赋予了宋氏大宗祠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2006年7月,宋氏大宗祠被江门市委命名为“江门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并正式挂牌。为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作用,鹤山市委办、鹤山市党史地方志办、雅瑶镇政府在这里联合主办图片展,展出了500多张各个时期的图片。多年来,鹤山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和社会群众,纷纷到宋氏大宗祠参观学习,了解中共党史和地方党史的发展历程。

近日,记者在鹤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时获悉,为缅怀革命烈士,该局重新整理了《鹤山市革命烈士英名录》,并收集了相关图片、资料,计划在今年“十一”前于鹤山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陈列。据统计,鹤山全市共有革命烈士82人,其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8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30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44人。

这些革命烈士身上有哪些故事?鹤山市内有哪些革命旧址?7月23-24日,在鹤山市老区促进会会长任浩明、顾问何翔等人的引领下,记者走访了址山镇云乡云清楼、张怀楼,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余氏大宗祠及鹤山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所在地宋氏大宗祠等革命遗址,听他们和当地群众讲述那一段段战火纷飞、青春激扬的革命故事。

聆听烽火岁月的革命故事

鹤山有四十处革命遗址,记者选取部分进行走访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串联多个革命遗址打造“红色走廊”

在宅梧镇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焕灿和任浩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靖村村委会松下村的余氏宗祠后楼,抬头便看见由广东省原省长、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刘田夫题写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余焕灿介绍,余氏大宗祠是当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不远处的李氏大宗祠则是政治部驻地。如今,当地在拆除的祠堂前座重建了余氏大宗祠,作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展览馆,分“重建党的组织 实行团结抗战”“建立抗日武装 发展游击战争”“艰难向西发展 高举抗日旗帜”“北撤复原隐蔽 保存革命火种”四部分,对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革命史进行全方位展示。

位于宅梧镇靖村的余氏大宗祠是当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

任浩明介绍,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四面环山,毗邻开平高明地理位置险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之称,具有广东革命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1944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临委指示,珠江三角洲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加快向粤中挺近。同年10月,中区纵队主力部队约500人,由司令员林锵云、政委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领,从中山五桂山出发,向鹤山挺进。部队胜利抵达皂幕山后,解放宅梧,将司令部驻扎在余氏大宗祠,开辟皂幕山敌后根据地。1945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正式成立,最初仅有4个团,后增加独立营、五团、六团和独立团,兵力约1400人,在新会、鹤山、开平、台山阳江云浮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1946年,按中共广东区党委关于北撤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少数人员随东江纵队北撤,大部分复员,留下140多人分散隐蔽,坚持自卫斗争,该部队番号撤销。

“部队虽然成立只有1年多,但是对日伪军作战15次,打击、牵制日伪军兵力5000多人,毙伤日伪军200多人,缴获长短抢70多支。”余焕灿表示,这一段革命历史在当地早已耳熟能详,宅梧镇具备得天独厚的红色土壤。从靖村走出去的余少杰曾就读黄埔军校,后成为右江起义领导人,为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如今余少杰故居保存良好。2017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被广东省纳入54个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列,为此,各级政府拨款达到250多万元。目前,一张包括荷花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旧址、余少杰故居、红色广场在内的红色旅游规划图正在酝酿当中。

“靖村正在进行红色旅游规划,计划以‘重温红色记忆,探索革命足迹’为主线,串联起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和余少杰故居等遗址,以图片、多媒体、吊索和彩绘等形式,展示当年的革命场景。希望通过传承靖村文化,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一条‘红色走廊’。”余焕灿说。

鹤山具有 光荣的革命传统

有革命遗址40处 革命烈士82人

据鹤山市档案局编写的《鹤山市革命遗址概览》记载,目前,鹤山市共有重要党史人物故居、党和政府的组织旧址、会议旧址和战斗遗址共40处,有革命烈士82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10多座。

“当前,有部分本属于个人的革命文物,也通过置换和捐赠的形式交由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不过,一些革命遗址被荒废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位于雅瑶镇雅瑶村委会罗经村的共青团鹤山支部旧址,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支离破碎的状态,希望能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任浩明说。据悉,从1995年开始,鹤山市老区促进会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符合助学条件的革命烈士后代进行助学奖励。今年,该会对就读小学至大学的18名革命烈士后代,每人给予600元至3300元不等的奖励。多年来,该会累计向革命烈士后代发放助学金达30多万元。

鹤山市文广体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鹤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珠三角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地的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农民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踊跃参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粤中纵队、新高鹤游击队,支持建立红色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在这片红色土的地上,他们谱写了可歌可泣、光辉灿烂的一页,希望后人能够牢记历史,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社会进步发展出力。

文/图 杨光明建华

Hash:dff2b46b8698f61812847cb9bbd56407138cd906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江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