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青岩

冉静 黄亚文

贵阳南行,乘车过“高原明珠”——花溪,眼前便轮番出现广袤的稻田,蜿蜒苍翠的山峦和明净如练的河流。再向南行20多公里,远远望见郁郁葱葱、状如双狮对峙的狮子山,便是青岩镇的主峰,青岩镇因此山而得名。

在其南麓,是耸立于峭壁之上的古城楼,耀眼的金黄色琉璃瓦,状如展翅飞翔的重檐翘角,巍巍如雄关当道,其下是星罗棋布的建筑物;南北两面一色青瓦木结构的古建筑群、鳞次栉比地排列在青石板阶梯及街道的两边,其间点缀着雕刻精美的白石牌坊,古朴典雅、恬静清幽;东西两面,现代建筑物林立,公路贯穿其中。

青岩的得名,据说是因为青岩在早年间遍地都是“早放白鹿青崖间”之故。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清道光《贵阳府志》也有:“青岩堡,在青崖下”的记载。青崖就是如今的狮子山,山距平壤,下临良田千顷。一道石砌城墙从201国道的方向迤逦而来,遮断了从堡中通出来的古驿道。城楼巍然耸立,书有“定广门”三字,说明这条古驿道是通往南边的定番州(今惠水县)和广顺县(今长顺县)去的,自古以来就是经黔南入桂的咽喉要道。

从定广门进入青岩,你就走进了一个青白相间的石头世界,眼前的是好一座“石头城”。石头就是青岩的骨骼,是它的身子骨架。史称,明天启二年和天启七年,贵州宣慰司安邦彦叛乱。两度围青岩数月不克,以及清咸丰年间,石达开攻青岩未果,青岩靠的就是有这样一副结实的石头身架。青岩人靠石头的帮助保平安,又靠石头的帮助建起许多的石建筑、石城墙、石街巷、石院落、石牌坊、石雕塑、石柜台,俨然一座石文化博物馆

青石铺地、白石砌墙这就是青岩古镇建筑的最大特点。青岩的白石就叫做“白锦石”,其白如锦,肌理分明,状如叠纱。离定广门不远处有座赵理伦百岁坊,就是白锦石建筑的代表。还有那条幽深迂曲的背街、狭窄的巷道、两旁民居的院墙如同天然状态下的白锦石的推积层,一层叠一层,直至千层万层,每一层中仿佛都包含着如地质信息般的历史变迁的宝贵信息,令人在美感之外,还会涌起不尽的沧桑感。

石板街上有牌坊8座,至今尚存“赵彩章百岁坊”“赵伦理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3座。

赵彩章百岁坊位于镇北门外白坟边岩石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坐北背南,四柱南北均有抱鼓护柱,中间上方有横匾,北通有道光皇帝钦赐“大叶衍祥”提额,南北镌刻有“赵彩章百岁坊”。梁柱上浮雕有各种花草图案,上端安装有五个垫背梯形石凳,正中石凳雕有“龙螯图”,里嵌“圣旨”立匾。石坊各柱分别刻有赞颂赵彩章楹联。石坊顶部为“双鳌含贝”状。

赵伦理百岁坊,位于镇南定广门内。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面南背北。它的4根立柱的“抱鼓石”一反常规,不是“抱鼓”而是石狮。其狮尾朝上、头朝下,艺术大师刘海栗,看了这些石狮,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他说,一般石狮多取蹲式,虽然但缺失灵动,仔细观察,4对8尊石狮,前后左右对称。中间两对雄狮身高0.65米,身长1.95米,旁边两对雌狮身高0.65米,身长1.69米。雄狮戏宝、雌狮护仔,彼此呼应,相映成趣,此乃国内罕见。牌坊正中横梁上有空雕“二龙抢宝”。整个石坊还有不少空雕“棱形图”、“双鳌图”和人物浮雕等精美图案。

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位于镇南门外,距定广门300余米,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面南背北,四柱均有抱鼓护柱,正中横梁上有精致的空雕“二龙抢宝”。上方横匾为“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匾额上方梁柱有浮雕“荷花图”,垫背石正中空雕“玉龙图”中嵌“圣旨”立匾,左右四凳有浮雕“花瓶图”,南北两面皆然。东西横梁已断,今用石块封固。整座石坊有数幅“古书图”“花瓶图”、“双鳌卧背含寿图”书法工整,内容丰富楹联五幅。这些历百余年而美玉无暇的文物,给青岩古镇增添古色古香的光彩。

经数百年而留下的寺庙楼阁、宫院府祠,其建筑特点是雕梁画栋,飞翘角,装饰精细而个浮华,做工精巧而不奢靡。所有建筑的石柱基础最具特点,形态多样,图案生动活泼,总计有30余种。有长短花瓶形,四角、六角、八角,圆柱形和鼓形等形式,显示出贵州的石雕艺术水平。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斗姆阁(又名迎祥寺)是其中的代表。

迎祥寺,又名斗姆阁,位于镇城南街黄家坡脚。斗姆阁为全寺主体建筑,位于全寺最高处,有石阶10余级,达于阁前台基,阁建于台上,上下二层,建筑古朴。下层正中4柱,大逾合,质料坚实,柱下承以石础高约2层,比市内其他石础高出一尺多。石础为圆形,与石柱形相配,增加稳定性。第二层中间4柱,为此层承重点所在,四柱不是从底层地面穿到二层,而是立于下层横梁上,形制特异;与市内文昌阁立柱有异曲同工之妙。观音殿,为穿斗式歇山顶翘檐式建筑,其他均为悬山顶木结构。全寺占地20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于该寺建筑年代久远,有代表性,并为花溪区唯一正式开放的寺庙,故1986年定为镇之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中间到本世纪初,由政府拨款280万维修大殿两厢还重修三宫殿。

在青岩的寺庙建筑中,具有显著建筑特点的还有慈云寺寿佛寺慈云寺中的石柱础是贵阳地区石柱础的精品;寿佛寺则以石雕、木雕著称,寺中有一白锦石望柱,高越1米,望柱呈菱形空雕,极为精巧;另外大殿右侧浮雕“盘龙石”,戏楼衡梁上的木质造雕“二龙戏珠”都是工艺精湛的建筑附件。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镇西街3号,占地2000平方米,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万寿宫的建筑特色为穿斗式硬山顶结构,书房为悬山顶式,由正殿、配殿、两厢、戏楼和生活用房组成一大型建筑群。戏楼则是该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两阁三间,进深9米,中间为戏台,宽约8米,两侧为戏廊和休息室。立体结构为四梁全柱支撑,柱础为花纹各异的八角形白锦石。整座城楼高13米。台口横枋上均有木制雕刻珍品,为人物花卉图案浮雕。雕工精致,巧夺天工。左右戏廊口横枋和望柱(栏杆)横枋上同样有木质浮雕和透雕人物花卉图案数十幅,戏楼檐口的吊墩(俗称垂花柱),又叫“撑供”。木质空雕“双狮争雄”更是少见的木雕工艺品,双狮前爪撑住台柱,二目圆睁,活灵活现。

万寿宫的整体建筑,从清后期至民国变化不大,保持原有特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受人破坏,损坏严重,特别是建筑物上木雕艺术品,大部分销毁。但万寿宫主体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为恢复其建筑原貌,当地政府拔出专款,划出土地,对万寿宫进行修复和重建。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座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有阁楼、正殿、前殿(一进)和两厢等屋舍组成。院中有巨石凿成的石缸两口,缸体有人物花卉浮雕,保存基本完好。

赵以炯故居,位于赵状元街1号。建于清代中晚期,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院建筑。座南向北,占地面积千余米,经历百年风雨整座建筑保存完好。一进右厢房的木雕门窗艺术品属民间工艺精品。状元府内有残存的“百寿图37个字,已被原样保护。另有两眼井,名为聪明水”,是青岩旅游的重要景点

柱础本是垫在房柱下面的石头,其作用是防止木柱固受潮或雨潮而朽坏。青岩建筑的石柱础,花色品种多。在万寿宫、慈云寺、迎祥寺、寿佛寺等建筑群中,至今保留着各种不同造型的石柱础100多礅。其造型有圆形的、鼓形的、瓶形的、坛形的、瓜形的、莲形的、葫芦形的、四方形的、六棱形的、八棱形的和上圆下方、下圆上方以及数瓶数鼓重叠组合的等等,不同庙宇、不同部位的石柱础,其花纹图案各不同,其大小尺寸甚为悬殊,堪称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博物馆、柱础上的浮雕,有菊花牡丹等花草,有富禄寿禧等图案。有的就用蝙蝠代表“富”,用鹿代表“禄”,用寿星代表“寿”,用喜鹊代表“禧”。也有各种常见的万寿等字的变形图案,保留着中原文化的传统。在一座古庙废墟上,有个柱础精刻饕餮纹兽头,既像迦楼罗鸟,又像傩戏面具。洋溢着地域文化气息。青岩的石柱础的又特点,有的显得特别高。檐柱采用高柱础,显系防水使然。青岩有些檐柱础,几乎成石檐柱,极富地方特色。这些柱础,为防单调,多采用双瓶重叠作法。也有叠刻须弥座或其他器形的。

青岩镇的建筑,大多以石块奠基,以石板砌墙,以石片盖顶,俨然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普普通通的石头,在青岩人的手中,变幻出多彩多姿的花样来,比如用石头砌墙,有平砌法、立砌法、斜砌法还有各种砌法融于一体的特殊工艺。平砌、立砌“仿生学”有关,因为当地有些岩本身就是水平生成的。而另外一些水层岩,在“造山运功”中,被挤压起来了。斜砌法除受“仿生学”的影响外,明显地注入人类智慧。特别是上下两层反映斜砌的做法,造出若于“人”字的艺术效果。民间有人认为,那一排排“人”字形的石头墙,代表一根根“人”字形的鱼骨头,在这里,既寓意“年年有余”,又反映生殖崇拜,同时还生动的反映远古的渔猎生活。

重檐建筑是民居建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此建筑在古镇青岩也只有在东、西、南、北四条主道上看到。换言之,只有商家店铺才是此类建筑,小巷道里是少有或者是根本看不到。重檐建筑的优点是门窗空间高、采光好、不受偏脚雨的袭击,此外还提高其空间(二楼)的利用率,再则就是整座建筑既美观、大气同时也能节约建筑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古镇人民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青岩在其6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各种历史人物活动遗迹和墓葬等历史文化遗址。如咸同年间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作战指挥部”遗址和“红军坟”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有辛亥革命老人平刚故居、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的父亲周懋臣先生、邓颖超母亲杨振德女士、李克龙的父亲李哲卿老人等二十多位抗日干部家属,都先后由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安置在青岩大地塘和南街。

相关链接:

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

2016年5月19日,《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分别是江苏姜堰溱潼镇.湖北红安七里坪镇.贵州贵阳青岩古镇.上海青浦朱家角镇.安徽肥西三河镇.广西昭平黄姚镇。

这套设计以实景为基础,采用了钢笔勾线配以淡彩的手法,并以雕刻线条细腻刻画古镇的代表性建筑,表现了古镇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秀美景色。甴张鸿斌设计,郝欧(中国目前唯一的女邮票雕刻师)雕刻。

责编:李茹

Hash:9d006e53b77befb862c62366d7bd6b661ce48041

声明:此文由 贵州文化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