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昭陵的壮丽

昭陵玄宫深75丈,石门5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

床上放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3000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2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根据《旧五代史·温韬传》记载:

“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

陵墓的外面建造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巨槐长杨。杜甫在《重经昭陵》诗中描述了昭陵辉煌壮丽的景象: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在主峰地宫山的南面,是内城正门朱雀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是朝拜祭献用的地方,与门阙距离很近,整个遗址约10米见方,加门阙南面约20米见方的场地,仍然是一个狭小的遗址。

在这里曾出土残鸱尾一件,经复原之后高1.5米,底长1米,宽0.65米,重约150公斤,以此件的高度来推想,献殿的屋脊大概高10米以上,应该是重檐九间,才能合于比例。门阙之间约5米,恰在献殿正中。不难想象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这个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

献殿南面过20米的场地,是横向的一条深沟。据专家考证,这里不可能有别的石刻,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建筑物。九嵕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

但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的痕迹:山势外形是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逞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这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

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造的时候,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5重石门。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众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之后,记载:

“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可以想像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宏丽的情景。

根据史料记载,太宗陵寝的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及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

“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

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陵寝盘空由”的诗句中能够得到证明。虽然杜甫的诗句具有文学的夸张成分于其中,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还有工程繁难的程度。

Hash:0c39f1b80401bdbb7134c2eac3dc0c2349f7ec7a

声明:此文由 平凡人讲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